全书以时间脉络为顺序,在全球视野下分阶段描述中国工业从19世纪迄今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工业化每一阶段的突出特征与基本规律,最后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总结,为当前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历史的经验。
检验检测认证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创新研究》以产业集聚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战略管理、公共管理、国际贸易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梳理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检验检测认证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中国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创新研究》对中国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科学界定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功能,大力推进整合,优化布局结构,提出我国未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可行路径及政策措施。
《工业文化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为工业文化研究专业刊物,登载工业文化研究领域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对基础理论研究、历史与案例研究以及政策与应用研究兼容并重。 《工业文化研究》中常设专栏为:工业文化理论、工业史研究、工业遗产研究、工业旅游研究、企业家精神研究、工匠精神研究、工业文化教育研究、书评、文献翻译、工业史料等。本刊每期将选择一个或两个重点专题进行研究。
本书收集整理了作者在冶金行业近50年工作期间,为政府、为行业选写的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市场分析、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推介报告等共23篇。这些研究论文内容丰富精彩,数据详实可靠。本书可供从事钢铁行业规划、设计、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钢材贸易的商业人士工作参考;也可作为冶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教材。
本书反映了国家地质矿产调查专项“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所属“西北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项目综合研究成果。书中针对23种重要矿产(铁、锰、铬、铜、铅、锌、铝、镍、钨、锡、钼、锑、金、银、锂、稀土、磷、硫、钾盐、硼、重晶石、菱镁矿、萤石)潜力评价,分别对西北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矿产预测、重磁资料应用、化探资料应用、重砂资料应用、遥感资料应用、计算机信息集成的成果进行了概论。 本书可供矿产资源调查人员、地质科研人员及地球科学师生参考。
全书以时间脉络为顺序,在全球视野下分阶段描述中国工业从19世纪迄今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工业化每一阶段的突出特征与基本规律,进行整体性的理论总结,为当前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历史的经验。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针对能源新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深入分析了中国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国际环境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创新与行业变革等对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十三五”以来全球绿色低碳产业格局的变化,梳理出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态势,同时提出了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评价方法,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产业进行成熟度评价研究,为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判断依据。在此基础上,《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35》研究明确了面向2035的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工程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工程与集成示范区建设,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云南中烟年鉴》是由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编纂,全面反映云南中烟重要改革发展情况,以及所属单位发展概貌的专业性、性年鉴。以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云南中烟年度的基本情况和各项工作发展现状,充分反映云南中烟年度基本面貌和发展进程为任务,旨在为行业内部人士及社会各界全面了解、研究云南烟草工业提供基础材料和基本线索。 《云南中烟年鉴(附光盘2016)(精)》主要收录了2015年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工作情况。各栏目内容充实,信息量大,具体客观。
《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年鉴(22014)》系统收录了中国(不含港、澳、台)2010年至2014年耐火材料工业运行的有关情况,内容分9个篇章,即:1、专论专文;2、政策法规;3、中国耐火材料工业运行情况;4、中国耐火材料工业统计;5、中国耐火材料工业科技进步;6、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大事记;7、中国耐火材料行业重点企业简介;8、中国耐火材料行业重点科研院所简介;9、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工作网络。另有附录1篇,主要介绍获得国家专利的耐火材料产品及耐火材料标准。
作者将在长期从事水泥技术工作所撰写的有关文章,尤其是关于湖南水泥工业60年的发展概况的相关论述,进行选辑并定名为《湖南水泥工业60年(1940~1999)》。全书共分为8部分:水泥工业发展简史、综合述评、技术政策、石煤烧水泥、推广应用计算机、服务建设项目、标准与规程、编审技术培训教材与普及水泥专业技术。本书可供读者在了解20世纪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尤其是湖南水泥工业60年的发展概况)时阅读参考。
一、《宝冶志(1978-2018)》记述内容的时限,上起1978年,下迄2018年,历史沿革上溯到1954年,个别重大事项的记述延伸至2019年。 二、本志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横不缺项、纵不断线;述而不论、科学规范;全面记录、突出特色”作为编纂的基本准则,力求完整、准确、全面地记述宝冶该阶段的历史,实事求是地反映宝冶生产经营、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改革发展、技术创新、职工队伍等各方面基本情况和发展轨迹。 三、全志采用述、记、志、录、图、表等志书体裁,力求内容与形式统一。根据宝冶发展的特点,本志除序言、总述、大事记、专记、附录和编后记外,卷首设图照,主体内容设历史沿革、改革改制、战略规划、下属单位、重点工程、产业发展、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党群工作、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人物12篇。 四、本志文体采用规范
本书由三个深度关联的篇组成。篇从人类文明早期开始,用大量的故事和事实全景式再现手工制造、大机器生产、流水线生产、大规模定制等前四次制造范式的演变和跃进过程。第二篇重点讨论智能革命爆发的前因后果,从算力量变、人工智能、智能机器、工业互联网等几个维度勾勒出正在发生的智能革命的细节和全貌,告诉大家智能革命为什么,是什么,以及能改变什么。第三篇论证了在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革命驱动下,制造范式将向第五制造范式――产用融合演进。产用融合制造范式将促使生产过程与使用过程、生产者和使用者全面融合,构造不断增值的价值环流,终形成“边生产边使用、边使用边生产”的未来制造图景。
本书收集整理了作者在冶金行业近50年工作期间,为政府、为行业选写的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市场分析、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推介报告等共23篇。这些研究论文内容丰富精彩,数据详实可靠。本书可供从事钢铁行业规划、设计、研究,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钢材贸易的商业人士工作参考;也可作为冶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