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汉昇先生曾于1967年至1968年间在香港新亚书院先后开设 中国社会经济史 与 中国近代经济史 课程。作为经济史研究的权威名家,全先生在对中国自远古直至近代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分析中,以宏大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征引了丰富的史料和详尽的数据,并引入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以西方社会及其经济状况为参照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对历代人口变化、农业生产、财政税制、工商贸易、货币金融、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情形作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勾勒出数千年间经济发展与社会演进的大势,而且对明清直至近代的重大历史转型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剖析。本书由新亚书院毕业生叶龙先生据课程笔记整理而成,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解释与补充。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此书是早对于买办制度做较详实介绍的中文专著,分为买办的沿革、意义、种类、利害得失及其将来4章,论及了买办制的发达与广东人的关系、南方买办与北方买办的关系、买办在法律上的地位、买办制之于我国和外国人的利害关系等问题,并详细介绍了银行、输船公司、保险公司、普通商店各类买办。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盐是中国古代稳定、重要的垄断专卖商品,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盐业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全书共6章。依朝代为序,分述先秦、汉晋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之盐政,并着重于对民国盐政之兴革、机关、盐税等的叙述。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37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有六章,包括农业与土地制度、租税制度、商业交通与工业、货币与对策、政府寺院大族在经济上的冲突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均田制度的实施、租税与*的关系、官僚营商与高利贷事业的关系、货币使用的萎缩和货币问题的症结等命题,讨论了南北朝时期社会政治上的协和与冲突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是一部视角全面地经济史学专著。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2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分上、下两编,上篇讲海关沿革;下篇分十节叙述了海关的统属,海关职员的阶级,总税务司署的组织,各地海关华洋关员人数,关员俸新之等级、任免与调迁及其他待遇,海关经费,关税的存放及用途。全文论述我国海关沿革及海关制度,附编述及海关与外债关系。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共有 3 编,分别论述了金银币、铜币、纸币的历史沿革及现状,详细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先后经历的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历程。卷首有李权时序,卷末附重要参考书目。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47 年由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分为九章,分别论述了三代、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个时代的劝农考证,是难得的参考文献,对于研究各历史时期政治制度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相关政治制度的变迁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神秘的时髦女郎,鲜亮的当红明星,新潮的时尚达人,阔绰的商业大佬……在人们的印象里,这似乎就是夜店的。其实,这只是夜店的表象。这个走在灰色地带边缘的行业,时时都挣扎在阴暗与光明、邪恶与正义、罪恶与梦想的沼泽里,美男如蚁美女如云只是一种幻象,它的真正骨血里承载的是娱乐的煌煌大梦…… 本书从民国的娱乐场所和夜店写起,直视眼下中国夜店所面临的各种沉浮和变革。历经百年的中国夜店业,命运多舛,风雨飘摇,它的历史乎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简写版,近代史上的名人英豪在这里登台,佳人名媛在这里唱演,灯红酒绿是世人眼中的风光,苦辣怒哀是他们背后的心酸…… ·有多少明星从这里起步? ·有几多罪恶在这里萌芽? ·这里是时代弄潮的风向标 ·这里是梦想的幻灭场和诞生地 ·这里酒污过石榴裙的雪白情感 ·这里雪藏着青春的最后记
本书从新型经营主体与规模经营、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村级组织体系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惠农政策等方面,全面总结提炼“三农”发展实践和经验基础上,深入探究乡村振兴规律,系统提出乡村振兴路径,认真推荐乡村振兴典型,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方案、案例,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借鉴可参考可推广的样本示范。 本书稿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既有历史综述,又有当下未来;既有理论角度总结提炼,又有实践角度的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
为什么会有贫富之分?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艾伦探究了地理、 化、技术进步、经济政策和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揭示出这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决定了世界的贫富格局。他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借助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大要素,阐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一直处于不均衡之中。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本书是有关土地流转的学术论集,成果来自中外重点大学有关土地经济研究的学者,我国的土地包括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这两种土地分别如何流转,如何实现公平,以及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果实现乡村振兴,是本书主要研究问题。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十篇土地经济方面的文章。各篇的作者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围绕土地经济研究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探索,不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研究,不论是文字阐述,还是模型演示,都给读者以启迪。
为什么会有贫富之分?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艾伦探究了地理、 化、技术进步、经济政策和制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并揭示出这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决定了世界的贫富格局。他旁征博引,鉴古知今,借助大量的史料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各大要素,阐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一直处于不均衡之中。
民国时期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源于西方近代管理思想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管理实践的结合,对中国企业管理和管理思想向近现代管理和管理思想转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徐敦楷的《民国时期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史》在介绍中国近代企业变迁与企业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包括企业投融资思想、企业经营思想、市场竞争策略、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公营企业管理思想、重要的经营管理学术著作,旨在以史为鉴,传承中华文明,为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根据“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要求,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三读”丛书·开卷有益》,作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高理论修养、陶冶情操、增强人文底蕴的“口袋读本”。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 《“三读”丛书·开卷有益》从制度、经济、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建筑和百姓生活八个方面,分为概述、名篇、解读、风物四大板块,通过解码宋韵文化,助力打造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只有掌握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从而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因此,本文在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和路径系统的基础上,又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运用模块化理论和矩阵概念模拟出旅游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产业价值链的融合过程,从而探究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州为实证案例探寻目前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融合保障措施,以期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本书为农村康养产业建设指导图书。乡村养老问题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养老问题,近年出台的重要政策文件中也多次提到优化乡村养老服务的意见与措施。本书从依托“美丽乡村”发展乡村养老产业、乡村养老产业的战略机遇、乡村养老产业的供需特点、乡村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乡村养老产业的投融资与人才培养、乡村“养老”的跨界探索、乡村养老产业的创新发展方向、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更快更好地开发乡村养老产业。本书的出版对乡村康养产业发展的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这是一本关于博弈论的通俗读物, 本书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对博弈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地探讨, 详细介绍了囚徒困境、纳什均衡、酒吧博弈、枪手博弈等诸多博弈模型的内涵、适用范围、作用形式, 将原本深奥的博弈论通俗化、简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