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基础知识》依据2014年《报关水平测试大纲》编写而成。全书以报关工作应知应会的内容为范围,难度上以够用为度,总体上由对外贸易及对外贸易管理、海关及海关管理、报关及报关管理等三篇及附录组成。内容覆盖全面,但水平难度上以描述清楚为目标,不求“为什么”,但求“是什么”,讲述报关工作的***知识。
《报关基础知识》以报关工作应知应会的内容为范围,难度上以够用为度,介绍与报关相关的外贸知识、海关制度相关知识、报关业务相关知识。本书内容覆盖全面,但难度水平上以描述清楚为目标,不求“为什么”,但求“是什么”,让读者了解行业惯例,掌握知识,清楚政策环境,知道注意事项,明了操作要求。 《报关基础知识》分对外贸易及对外贸易管理、海关及海关管理、报关及报关管理等三篇,囊括从事报关职业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适合作为高职院校报关及相关专业的学习教材、外贸及报关企业的培训指导手册,以及报关从业人员日常工作参考的简便手册。
《报关职业全国统一教材》重在传授报关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同时涵盖了报关相关知识,既有对海关政策法规和海关各项业务制度的详细解说,也有对通关流程和办事程序的具体介绍,具有传道授业与释疑解惑并重、教学培训与业务参考兼顾的特点。
《报关业务技能》根据 2015 年报关水平测试考试大纲进行编写,是“报关业务技能”科目的配套教材。本教材初步形成了以“报关”,而非“海关管理”或“通关”为本位的编写体例与风格,可用于高职高专相关专业教学和报关、关务咨询单位培训及员工自学等。
为帮助报关水平测试应试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进出口商品归类知识与技能,报关水平测试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了《进出口商品编码查询手册》。《手册》以2014年《报关水平测试大纲》和201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下称《进出口税则》)、2012年版《进出口税则商品及品目注释》(下称《品目注释》)为编写依据,分别摘录了《进出口税则》全部的类章结构、类注释、章注释、子目注释及编码表(由税则号列与商品名称组成),《品目注释》部分品目、子目的注释条文(以页下注的方式呈现)。上述内容组成了《手册》中具有法律效力的商品归类依据部分。 编者还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增加了两项内容:,在相关的类注释、章注释项下增加了“编者注”,对进出口商品归类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分析,此部分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商品
本套装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综合练习》、《综合实务、商品归类、报关单强化练习》、《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共计3本图书。
2013年版《进出口商品名称与编码》,依据“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以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为基础,根据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的需要编写,便于考生应对考试。
《中国海关报关专业教材》根据2017年版《报关职业教材》修订,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的基础上, 对海关及报关业务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增加了关检融合新内容,修改了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而带来的业务新调整 。书中对 通关环节中关检融合的关键点 进行了阐述,并 增加独立章节对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商品检验等海关新增业务内容 进行全面介绍,同时对贸易管制制度、报关程序和流程、商品归类知识、报关单填制、法规政策等内容也做了系统的修改和更新。 该教材沿用原教材的经典体例和风格,重在传授报关 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 ,同时涵盖了报关相关知识,既有对海关政策法规和海关各项业务制度的详细解说,也有对通关流程和办事程序的具体介绍,具有 教学培训与业务参考兼顾 的特点。 该书既可以作为报关专业的学生和工作人员
2013年版《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依据“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编写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报关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旨在帮助应试人员以及与报关业务相关人员更好地掌握报关专业知识,规范报关行为,了解国际贸易新知识。该书主要供应试人员复习考试使用,也可作为有关人员从事报关业务工作的参考用书。
五、内容简介 我国使用的进出口商品编码源于国际通行的协调制度,而协调制度每隔5年要全面修订一次,2022年恰是协调制度修订调整成新版之年,协调制度修订后我国进出口税则也随之修改,《进出口商品编码》编委会特编写了2022年版《进出口商品编码》,用于对进出口商品进行归类时查找商品编码。本书创造性地对协调制度的重要注释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这是区别于其他商品编码查询工具书的显著特点。
为帮助参加报关水平测试人员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内容,中国报关协会组织报关、海关业务专家或院校学者编写了《报关业务技能》一书。教材以2014年《报关水平测试大纲》为编写依据,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新入职报关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内容编写上,教材从报关人员视角出发,不仅明晰海关规定,更注重将规定转化为具体操作要求,在贴近和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方面更加符合读者的需求。 教材内容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海关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同时也参阅了海关系统各类业务资料。教材依据和引述的规定,限于2014年4月30日前已经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