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将儿童与其家庭环境分开”,孩子是家长的映射。 本书是珍妮特 冈萨雷斯-米纳基于其36年来在托幼中心、照护服务机构工作的丰富经验编写的匠心之作。全书讨论了50个实用的策略,涉及婴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和合作的主要步骤、注意事项、实施方法、冲突解决及家庭参与策略等内容,分别从“教师需要知道什么”和“教师能做什么”两个方面展开,给予教师直接、简洁、有力的指导。 本书适合婴幼儿教师、婴幼儿家长,也适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师生阅读。
本书共分为上中下篇共十一章,上篇阐述社区居家养老行业、养老设施及企业组织,中篇阐述社区居家服务设计规范、质控、信息、风险,下篇阐述社区居家服务人员、供应商、顾客、志愿者四类参与者。从社区居家养老概念开始,梳理了社区居家养老产业政策脉络,分析社区居家产业发展市场情况,研判了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趋势,以诚和敬社区驿站连锁化企业为例,系统介绍了社区居家养老集团组织架构、重点业务职能要求以及单点驿站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重点介绍了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体系标准化的编制原理。
《通胀螺旋》一书是作者张嘉璈先生以其自身经历,全貌地记录了中国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9年间的通货膨胀发展过程。 因历史和社会政治原因,战前的中国国力羸弱,维持抗战并非易事。作者以当事者的身份,从中国的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工农业发展、外国援助及中日货币战等诸多方面,详细记录了抗日战争及国共对抗时期战场之外的中国历史。这本书是一部抗战和社会动荡时期的货币史、财政史和普罗大众的社会生活史。书中关于政府治理、币制改革变迁、中国新式(现代)银行业的发展、财政弊端、城乡/东西部“二元”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等问题的讲述,被西方官学界视为了解发展中经济体发展状况的借鉴,对于今天的中国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现在也遇到了新挑战,高质量发展要求兼顾产业链的效率和安全。 中金公司研究部和中金研究院联合撰写的这本书,围绕效率与安全两个维度,从宏观与产业、科技与政策、与国际多个层面分析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形势下中国发挥好规模经济优势对促进产业链效率与安全的重要性。这也是继《数字经济:下个十年》《碳中和经济学》《创新:不灭的火炬》《迈向橄榄型社会》之后,中金公司研究部和中
本书基于BCG多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洞见和服务600余家企业的实战经验,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碳中和的背景、全球针对碳减排做出的努力,并聚焦能源、重工业、汽车、建筑、消费品、互联网高科技及金融7大行业碳中和成功经验,为同行提供有力指引。借鉴国外企业碳中和先进经验,精选24个典型案例,提出中国企业的落地措施;援引自创模型与分析方法,为企业碳中和实施方案提供精准指引;立足各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建言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采取的应对举措。
能源革命是带动产业变革、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新能源市场规模巨大、空间巨大,是中国经济最有希望、z具爆发力的新增长点,前景广阔。中国培育了优势充足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风电、光伏、氢能、储能蓬勃发展。从投资的角度看,这是的赛道,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如何抓住第三次能源革命重大机遇?核心方向:绿色交通(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充换电站),绿色能源(包括新能源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绿色商业机遇(包括碳足迹、碳交易、碳捕捉和利用、数字能源)。这些领域前沿技术集聚、创新发展快、投资机遇多,其中储能、氢能、智能驾驶是新能源万亿级新赛道,就像几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和锂电,处于爆发前夜。投资真正的核心是占赛道、选人和长期战略性持有。 政策的支持、大规模超前的基础设施建
《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实践、趋势》所阐述的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实际上是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中国的发展经济学。针对中国由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所走过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实践、趋势》从发展经济学理论上进行说明。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是以中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年度研究报告。本报告以区域创新体系理论为指导,借助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多年形成的评价方法,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综合性、客观性以及动态地给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能力排名与分析,为地方政府了解本地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本年度报告分为两部分:部分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分析;第二部分是区域创新能力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分析。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从“十二五”时期起就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通过采取发展非化石能源、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森林碳汇等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我国的低碳转型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产品物耗、能耗高,增值率低;二是煤炭消费占比较高,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三是单位GDP能耗仍然较高,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任务艰巨。 在“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的时间内,绿色低碳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发展理念。如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中规划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措施,推动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是本书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