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通识》是中国政法大学李红勃教授撰写的法律通识读物。全书通过法学导论、法律的基础原理、法律体系等视角,以18堂法学启蒙课,系统介绍法律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建构法律学习的底层逻辑。每个章节融合经典判例,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生活事件相互结合,展现法律的现实意义。通过法理、情理深入分析,引发思考与感动,不仅让读者了解法律知识,也能对法治精神更加认同。 李红勃教授致力于法理学研究,并经过常年的法治专栏写作训练,能够将专业知识进行通俗化讲解。本书不仅适于法律人士,更适用于普通人学习法律常识的入门需求。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大到结婚买房,小到网上购物。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 知法却不懂法 ,不知该如何保护自己。法律早就成了现代社会的通行证,但当我们真的身处这些纠纷时,还是会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对此, 南方周末 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法学教授,历时一年,共同打磨课程。他们不仅会分享在面对网络暴力、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日常问题时要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更会说透法律人在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底层思考模式,助你像法律人一样,用更宏大的视野,直面更复杂的世界。
毋庸置疑,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史的重大贡献,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文化遗产。本书分为法理篇、刑事篇和民事篇三个部分,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展示了我国传统法观念的特质,首次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核心,即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种种内在逻辑,具有开创性。并且,结合古人言论和古代司法案例,对中华法系之利与弊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述生动,分析深入。
为何系安全带的法规执行良好,而限速规定屡遭突破?竖立 此处禁倒垃圾 标语牌后,此处垃圾为何反而变多?比起法规本身,签名位置更能影响填表人的诚信?机构的安全手册、合规条款和内部举报机制为何形同虚设?严刑峻法反而能鼓励犯罪? 怎样才能避免一厢情愿甚至事与愿违? 失败的规则单有处罚,却不提升安全、产量、环保效果、群体认同 依规律定规则,才是讲科学。人类行为有怎样的客观规律?阅读本书,发现答案。
本书作者从法官的视角,基于多年的审判工作经验,对于所办理的典型案件予以提炼总结,并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内容涵盖合同纠纷、婚姻家事、消费维权、劳动争议、侵权损害、住房交通等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最终以普法案例的方式呈现。 书中的案例并没有堆砌太多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而是以第一视角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故事生动曲折、文笔流畅,并且每个故事的末尾都配以相关法律知识的介绍。 本书的案例类型丰富,涵盖了读者日常可能遇到的大部分法律纠纷类型,可供遇到相关问题时进行参考应对。
依法治校的关键,是教师依法执教。 教师只有依法执教,才能实现育人初衷。 资深教育律师雷思明结合鲜活的司法案例和教师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依据,从学生基本权利保护、学生专项保护、日常事项管理、教育惩戒、学生安全管理等方面,总结出50个拿来就能用的策略,全面解答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法律疑惑。 动手你就输了,体罚的代价可真大 是批评教育,还是侮辱人格尊严 怎样避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将学生的照片用于招生宣传,当心侵犯学生的肖像权 怎样预防和处置性侵害、性骚扰行为 廉洁从教,不参与有偿补课,不收受家长财物 管理家长微信群,需要一点儿法律意识 点名批评 , 该怎样正确实施 危险来临时不能自己先跑:教师对学生负有多项安全职责 怎样防止课堂上发生安全事故 本书是为教师量身定制
本书以国有资产交易实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研究核心,分析了国有资产交易过程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包括国有资产交易主体认定,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强制进场交易制度,国有资产交易标的,国有资产交易流程,国有资产交易过程中的合同范本以及实务操作中不同的观点和做法。 本书对于从事国有资产交易的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在本书第五章,针对国有资产交易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作者既列举了实务中不同的操作方法,又针对相关主体在国有资产交易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一一介绍,便于读者关注与理解。在形式上,通过图表方式,使要点和逻辑更加清晰明了,方便阅读掌握。
追求幸福 作为启蒙时代的核心理念之一,被纳入美国的立国信条。《独立宣言》将 追求幸福 与 生命 和 自由 并列,明确其为人人拥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在兑现这项立国宗旨的历程中,美国法院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运用司法手段维护了追求幸福所必不可少的各项基本民权。 本书从美国内战时期写起,遴选出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法院判例,在故事讲述中生动回顾了普通人如何借助司法,挣脱被社会强加的各样捆锁,在种族、婚恋、教育、普选、堕胎等方面逐步获得平权与自由。 随着案件的展开,鲜活的人物纷纷登场。从中可以看到 小人物 的忍辱负重、律师的负轭前行、法官的两难选择,以及政客、公知、民众等的挣扎与沉浮。
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 是刑法教义学领域公认的理论难题,也是各国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理论工具,其研究难度和意义不言而喻。本书从 先前行为问题的教义学定位 出发,论证以不真正不作为犯模式研究先前行为问题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功能主义的比较方法,整体性地比较不同国家的司法判决和理论学说,扎根我国司法实践,针对 先前行为保证人地位的法理根据 先前行为型不作为犯的理论体系 中的若干重要问题展开系统研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愿本书成为您法律学习的 私人伴读 工具。 如果您希望学习法律并且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希望理解并能够应用法律,希望深入并专注地学习,希望参与到法律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中,希望在某个法律学习阶段结束时已经能够系统掌握一个法学领域并且将其中的知识正确应用在闭卷考试中,希望在学习之外毫无愧疚感地享受空闲时间并且花时间培养法律学习之外的兴趣。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您优化在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方法,实现这些目标。 本书适合处在各个阶段的法学专业的学生。越早阅读本书,把这些有效的认识应用到法律学习中的机会就越大。
算法正在无形地塑造我们的世界。新闻推送、搜索排名、信用评分、行政决策、甚至审判量刑,都以源源不断的数据驱动的算法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资源分配者与权力代理人。那么,什么是算法?算法如何嵌入社会运行?如何治理算法?本书从法律人的视角出发,带领读者理性看待算法、规制算法。
这是一本法律普及读物,时隔三年,再出新版。作者隋兵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从财产保护、人身安全、家庭纠纷、职场、消费者维权、租房住房几个角度讲述了普通人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整本书主打轻松、幽默的风格,读来不觉枯燥,而且较为实用、接地气。书中也穿插了很多现实中的案例,说明作者搜集素材非常广泛,并且都具有代表性。为了解决以往的法律读物没法解决的实操问题,在本书中的绝大多数话题里,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制订出了实操指南,方便读者拿来就用。
随着网络的逐渐发达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生产经营者利用抖音、快手等视频播放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的形式直观地向消费者展现商品,带动了网络购买力的大幅增长。但是,花样繁多的带货玩法背后,相关投诉举报量却在不断增加,带货中的 三无产品、价格虚高 等违法违规现象屡屡成为舆论焦点。 为了抑制短视频与网络直播行业的野蛮生长,为行业健康、长远发展护航,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对短视频与网络直播行业进行规范。《直播电商法律法规解析》对电子商务新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助力读者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的法治精神,提升专业技能。全书共分为6章,包括了解《广告法》、了解《电子商务法》、熟悉《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了解《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了解《电子商务平台产品信息展示要求》和相关行
哪个国家是后一个废除奴隶制的国家? 哪一项是美国被废除的宪法修正案? 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如何为刑法提供程序蓝图? 这些只是这本插图精美的书中涉及的众多引人深思的问题的一小部分。以世界上早的成文法典 《乌尔纳姆法典》为开端,作者精心选取了法学发展史上250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法学历史发展的完整图景。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凝聚人类智慧结晶的多部重要法典,也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法律事件娓娓道来。本书条目按时间顺序展开,每个条目均由一篇短文和一幅精美的全彩色图像组成, 注释与延伸阅读 部分则向读者提供了深入研究的资源。 法律无处不在。人们日常的所食、所饮,甚至是所呼吸的空气都受到法律的影响。法律如影随形。它划定了我们在生活、工作和交往中人际关系的界限,也规范着我们的家庭、
本书融合行政法学、政府监管、公共治理理论和药品监管实践,以法律与社会的互动、法律的实际效果为锚点,以中国药品监管制度的现实法律图景为基,梳理并审视药品审评、药品标准、药品认证、药品检查的制度演变,对药品监管制度改革提出理论探讨和务实建议,旨在厘清 短板 ,破除 路径依赖 ,探索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发展需要的药品监管法律制度。
本书的创作源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设置的特色课程 企业家法 的教案积累。作者是基于企业家的家族风险管理、风险隔离及财富传承等问题的提出,以企业家视角系统讲解与企业投融资、企业上市相关的家事法知识,并通过整理分析资本市场中的家事法案例从而形成了这本体系化的普法书。本书可作为企业家、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等商业人士学习家事法的教材。全书共九章,主要从创业过程中的家事法保障、夫妻的共同财产与共同债务、婚姻关系中股权权利的行使、家族财富传承与家族信托等方面总结梳理了资本市场中的家事法内容和相关家事法案例。
《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作者王利明教授是中国当代法治进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实践者,也是一名躬耕于法学领域的学者、参与新中国部《民法典》的制定者。在《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中,作者将近年来思考和记录关于中国当下特别是《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的法治问题及社会问题的点滴想法,以随感录的方式集结成册。《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内容主要围绕作者参与《民法典》的制定而展开,并借此宣传并阐释《民法典》重要制度及相关立法精神。 作者先后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人民的福祉是的法律》《法治:良法与善治》《法治具有目的性》《法为民而治》四本随感录,《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这一系列的第五本。
《超越法律》既是一本法律理论的书,也是一本关于法律理论的书;这两个虚词分别指出了本书的建构的一面和批判的一面。导论、编和第六编的各章主要是建构的。这些章节考察了法官的行为、法律职业结构对法律思想的影响、法律与文学的相互关系、法律辩护推理的经济学和哲学特征、私隐保护以及社会对同性恋行为的反应等题目,这例证了作者认为应如何研究法律理论。其间各编主要是批判的。作者考察了从意识形态和方法论的所有范围内抽取的代表人物,科斯、罗蒂以及罗尔斯,但还有威廉姆斯,斯蒂芬、鲍克、伊利、霍维茨、诺以及其他人。这例证的是作者认为法律理论,包括某些实用主义法律理论,不应当如何做。法学缺乏批评传统,因此作者不想辩解,为什么会花这么多精力来批评其他理论家;读过本书手稿的一些读者告诉作者(而且作者也相信)
人类是怎么发明律师这个职业的?世界为什么需要律师?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欧洲的律师之花移栽到中国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废除过律师制度,为什么之后又要恢复重建?本书娓娓道来,自人类律师制度的发源地古罗马,说到近代律师制度的摇篮英格兰,再说到大型律所风起云涌的美国,最终说到中国律师制度的艰难引进、百年变迁、今日风貌,行文如水,亲切可读。 然而,讲述人类律师史、中国律师史显然不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用意。作者在四辑、三十五章、三十六万字的作品中,呈现出对内对外两个不同的写作目的:对外,这是一个律师与社会公众寻求理性对话的尝试,希望社会公众对律师意义的认知,能够从打官司延伸到历史成因、律师逻辑,消弥社会公众对律师个人、律师职业、律师制度的误解;对内,这是一个律师在律师职业共同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