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新作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本书是《公司法研究》丛书之十二,是在上海市法学会为指导单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上海靠前商务法律研究会主办,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和上海天尚律师所承办的“推进我国行业协会商会自律法制建设学术研讨会”的研讨成果基础上,组织我国和日本有关专家学者研写而成的。“推进我国行业协会商会自律法制建设学术研讨会”是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李飞主任委员根据党的十九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的精神,在去年举行的“商事制度改革与企业诚信经营法制建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本书在促进行业自律、维护行业规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为法学随笔“黑骏马法学漫丛”之一,其主题为西方法学输入中国的若干历史片段,所收录的文章近二十篇,包括《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西方政法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罗马法传播中国文献稽考》《德国法传播中国的一段逸史》《探索西方的“法言法语”》《晚清法学新词的创制及其与日本的关系》《晚清外国法规的翻译》《说说近代中国的法律期刊》《的第一个中文译者》《超越东西方:法学家吴经熊》《庞德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等。这些文章皆发表于《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法制史研究》《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
《扫起落叶好过冬》分成五辑: 辑是美国的历史故事;第二辑是有关法治 立法规则的故事;第三辑是就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讲述有关司法过程的故事;第四辑主要通过修道士、苦修院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诉说“不宽容”的恶果;第五辑是作者关于读书和见闻的随想。 五辑文章的故事性都很强,不仅情节跌宕起伏,内涵亦复深厚,读者于轻松的阅读中不难感受到思想的力量。 《扫起落叶好过冬》由林达所著。
《书外说书》是著名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序跋集之一。 陈兴良教授的序跋集分为《法外说法》《书外说书》《道外说道》三部,本书收录了作者针对他主编的学术著作撰写的序和跋,共计109篇。 作者用主编这一方式集合学术研究力量和智慧,记录学术活动,倡导与建构新的刑法学术研究模式,也借主编序跋表达学术主张,流露思想情感,推荐年轻刑法学者,成为中国刑法学术史和作者个人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法学术资源整合、学术思想交流、学术人才推广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书从公安人员破案的逻辑艺术、检察机关查案的逻辑艺术、法庭三方审案的逻辑艺术、司法行政惩教的逻辑艺术、公民法人维权的逻辑艺术、权力部门法治的逻辑艺术六个方面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法律人的逻辑艺术,旨在把逻辑作为思维的手段或思维的艺术,巧妙而全面地运用到政法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去,力求开辟逻辑应用的新领域,让逻辑艺术解决政法实践中的多种疑难问题,让大众感到逻辑是可懂可用、可亲可近的。
杨锦芳著的《监刑之流变》首先对监刑历史演进脉络进行了梳理,提出法文化是推动监刑演进的多重动力,阐释了监刑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总体发展趋势的共性和差异性的缘由。然后,论证了多年来人们对监刑认识的困惑,并提出了明确的观点:监刑剥夺的只是罪犯的人身自由权;长期以来监刑充当各国主要刑种的原因在于其同时符合表示性、做戒性、可变性等多个刑罚特性;再犯率与监刑执行效果之间有的关系,但不应将再犯率作为衡量监刑执行效果的专享标准。对于监刑现状的研究,本书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以观察与统计描述为依托,阐释了我国监狱行刑在惩罚功能、教育改造矫正功能、劳动改造功能三个方面的真实效果。很后,本书提出监刑发展的突破口在于对行刑悖论的软化,我国监刑现代化的走向应是恢复性刑罚和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