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令考》是近百年来首次出版的系统考证中国古代令的力作,是中国、日本学者研究古代令代表性成果的汇集。该书分为29个专题,针对古令探讨中的诸疑义和新问题进行了札实考证,新见迭出,在多个方面有重大学术突破。
本书题名 辑考 ,前部分为研究成果,后部分为辑佚成果。 则例是明代重要的法律形式,主要用于表述食货管理的标准及运作规则的法令法规。明代则例的名类甚多,有赋役、漕运、开中、商税、钱法、钞法、官员俸给和考核、捐纳、赎罪、宗藩、军士供给赏赐及优给、马政则例等。则例是国家法律的细则性规定,具有法律规范具体、详细和数字化的特点和因地制宜实施国家经济法律制度的功能。明代则例在各地自然状况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为及时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发挥了重大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出土文献的大发现时代,各种材料层出不穷,其中新出土、新公布的甲骨、金文、战国秦汉简牍资料对法律史学影响尤巨:中国法律起源及演进的特有模式渐趋清晰地展现在今人的面前;早期中国法在构建 、融合族群、治理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强大功用被重新认知。在对人类法律文明演进的规律性问题探讨时,上述材料为中国化法学理论的话语建构提供了珍贵例证,中国法律文明独树一帜的价值随之凸显。不过就本领域的研究状况而言,尽管令人瞩目的成果不断出现,但是作为 基础、 根本的学术工作,即甲、金、简牍法律资料的全面整理汇纂工作至今仍然缺位,不同类型出土法律文献之间的界限封闭状况比较突出,进而严重影响学界对中国传统法制进行 深层次的剖析与 高层次的解读。全书正文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论、甲骨文法制
本年鉴是中国法律史学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三大体系 添砖加瓦的新成果,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全面展示中国法律史学科年度发展情况的学科年鉴。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张生同志担任主编,编辑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数据库的专家组成。本书除卷首序言、编辑说明和卷尾索引外,共分五篇:第一篇为特辑,邀请五位近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法律史学人撰文介绍项目状况和最新进展。第二篇为研究综述,对过去十年中国法律史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情况作简要回顾,对2024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学界的中国法律史学研究总体状况进行概述。第三篇为研究动态,汇总2024年中国法律史学领域最新书讯、会议资讯和重要立项、奖项信息。第四篇为
书稿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相结合,解构文化、分析社区,探索民富国强、启圣中华之道。作品注意突出重点、实事求是,秉持以下原则:有利于最弱势者的尊严和利益;寻求被大众一致同意并接受的"公平"与"正义";服务于中华民族永续及国富民强。作品立足于两大范畴的理论基础:一是与文化变迁及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相关的跨学科理论;二是基于人的尊严与社会责任的学术理论。作品以文化视野审视地震灾区民情,以"尊严"、"身份"、"地位"、"正义"、"文化"、"社会"和"教育"等关键概念为线索,深入"文化-社会"关系结构的内核,探寻地震灾区人民的身份认同重塑之路,回答"地震后灾区社会和谐何以可能"这一根本问题。
《中国古代刑罚史略》共分四编:一编以唐虞夏商时代为历史线索,展开对“旧五刑”体系形成的分析考证;第二编以西周、春秋战国和秦代为历史线索,展开对“旧五刑”体系发展成熟与消解的分析考证;第三编以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为历史线索,展开对“新五刑”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分析考证;第四编以五代和宋元明清等朝代为历史线索,展开对中国古代“新五刑”体系成熟与终结的分析考证。这一历史分析框架,可以较为清楚地展现以“五刑”演变为核心的古代刑罚体系的历史演变线索和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古代刑罚史略》以“五刑”为核心,以朝代为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考证,由于具体考证的困难,朝代之中没有再进行更加具体的不同大类的区分和考证。例如,中国古代妇女适用的刑罚、皇帝后宫嫔妃适用的刑罚、体制外私用的刑罚
《实务刑事诉讼法评注》自2023年9月推出第一版以来,已一年有余。一年多来,我国刑法诉讼司法层面规范更新较多:既涉及基本规范,如《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亦涉及其
《实务刑事诉讼法评注》自2023年9月推出第一版以来,已一年有余。一年多来,我国刑法诉讼司法层面规范更新较多:既涉及基本规范,如《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亦涉及其
《实务刑事诉讼法评注》自2023年9月推出第一版以来,已一年有余。一年多来,我国刑法诉讼司法层面规范更新较多:既涉及基本规范,如《国家安全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亦涉及其
《高校社科文库:清代流放制度研究(J)》通过征引丰富翔实的档案资料,从制度层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清代的流放类型、流放法规、流放对象以及流放地点的选择等问题,比较清晰地勾勒出清代流放制度的基本框架、基本格局,揭示了清代流放类型的多样性、流放法规的复杂性、流放对象的普遍性以及流放制度的种种弊端及其调试等。同时,书稿又从司法实践的层面,比较深入地考察了流放制度下从人犯的审理、判决、佥发到在配管理、流人出路等相关问题,展现了一幅清代流放过程的真实图景;通过对流放制度与流放实践的互动关系的考察,揭示了清代流放政策的有效性、灵活性及其面临的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