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条例》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治安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条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管理的需要。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条例》做了个别内容的修改。2005年8月28日,在全面总结《条例》实施经验以及对治安管理处罚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作出修改,将原第六十
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全文,就重点条文作了详细具体的释义,帮助读者了解法条的精髓;其后收录公安部出台的*的部门规章等相关配套规定,方便读者了解我国人民警察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便于读者日常学习使用。
实用版系列 独具四重法律价值: 1.出版权威。中国法制出版社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所属的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文本的权威出版机构。 2.法律文本规范。法律条文利用了本社法律单行本的资源,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正式版本完全一致,确保条文准确、权威。 3.条文解读专业、权威。本书中的【理解与适用】均是从庞杂的相互关联的法律条文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对条文的权威解读中精选、提炼而来;【典型案例指引】来自*人民法院公报、各高级人民法院判决书等,点出适用要点,展示解决法律问题的实例。 4.附录实用。书末收录经提炼的法律流程图、诉讼文书、办案常用数据(如损害赔偿金额标准)等内容,帮助提高处理法律纠纷的效率。
本书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gong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gong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i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20日通过,2018年3月20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修正;《中国gong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2018年8月18日公布;《中国gong产党问责条例》于2016年7月印发。
《图说 地图上的 史》以 进程为主线,突出 历 的疆域版图,图文结合阐述各个时期的重大 事 及大众感兴趣的 故事。正面 括疆域版图、朝代图说、地名择要、城市图说、 名人、逸闻趣事等 题内容;背面以 长河的形式串联该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 题内容,还有 时间轴、西史对照、 比例尺、参考资料等知识版块。装帧形式为对开单张折叠图, 水、耐折。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法律出版社编的《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党内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新时代政法工作进行全面制度擘画,为党领导政法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网络通信监控,并通过立法规制和保障通信监控技术措施的实现。顺应通信技术发展的潮流,维持网络通信监控技术措施的发展,尊重保护公民隐私的法律文化,适时调整网络通信监控立法制度,协调网络时代国家安全、公民人权、企业利益的平衡,保障执法效率、个人隐私和通信产业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通信监控立法关注的焦点。当前,全球网络通信监控立法呈现出授权程序严格化、主体义务规范化、数据类型区别化以及密码管理制度灵活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网络通信监控立法严重滞后于当前国内通信产业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滞后于世界多数国家的法律制度,其立法内容及调整范围落后发达国家达数十年之久。但是,近年来,在网络通信监控的国内实践需求以及国际通信监控立法趋势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已经着手研究各国通信监控立
导论主要是对《行政和解法治论》的选题背景进行介绍,目的是从总体上对行政和解的研究有个大致的了解。概述部分主要是对行政和解的概念、法律属性、法律关系结构、功能以及基本原则进行分析。重点是把握行政和解的法律属性。目的是掌握行政和解的基本知识,并为接下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行政和解的正当性主要是对行政和解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和实践支撑进行研究。同时,还对行政和解的合法性危机以及如何消解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证成行政和解在执法体系中的容许性以及在行政法上的正当性。行政和解法治路径的构建主要是由实体控制、程序约束以及监督救济共同组成。行政和解的实体控制主要围绕行政和解的适用条件,行政和解协议的成立、内容和效力,行政和解金的监管和使用以及行政和解中行政权的行使限度展开研究。目的在于
《行政法视角下的法治思维》主要基于行政法的角度阐述法治思维,比如有关证据思维的阐述,主要基于行政法上的证据规则展开,而不是基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展开。 该书在每个法治思维章节中都运用具体案例进行阐述,以期增强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明显不合理的就是不合法的”,这是该书着重宣扬的法治思维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