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平衡是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宗旨。然而,条约规范显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中美经贸协议》等条约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人利益执法国际标准,弱化使用者利益执法国际规范。社会现实反映,“知识产权流氓”及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滥用知识产权执法程序,使用者利益缺乏有效救济,一些欠发达国家创新力下降。为了实现利益平衡,既要完善知识产权执法国际规范,更要强化使用者权执法国际制度。使用者权执法具有理论依据、法律基础和现实需求。我国可构建使用者权执法机制,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中掌握主动权。
本书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分别探讨了规制、道德规范与文化- 认知三大制度合法性要素及其对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尤其通过个案研究,深入剖析了道德规范与文化- 认知要素对制度合法性的重要意义。在田野研究中,作者观察到,超越个体层面的群体结构也对公共物品供给等产生影响。作者强调,普遍道德和群体结构为理解公共物品供给等集体行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有效克服 搭便车 等集体行动困境提供了新方案。
在日本司法体系中,下级审判机构的判决已经相当“固化”,从中见不到法官的“独立性”——法官被“隔离”于社会生活之外,因此无法亲身了解市民的生活感受;法官在履行职责时受到“控制”,因而导致了陈词滥调化的判决。这些司法的消极性一直以来饱受诟病,而要理解这其中的原因,就不得不分析日本法院系统内由司法行政 的“官僚化”人事安排。 “司法官僚”集团是法院的实权者,对法官的人事任命、调动和晋升,对审判的运行,对司法的解释等掌握着“ 强大”的权力,他们是法官中的“精英组人员”,是身披法袍的行政官。以 “司法官僚”为研究对象,新藤宗幸以内部视角观察日本司法行政体系的运行逻辑和司法官僚在整个司法制度中的角色,剖析了司法官僚的精英路线、法官人事系统,以及针对下级审判机构的“指导”等实际情况,并在此
本书从审判实践中来,详述争点归纳位序性、变动性应对、释明以及协商技术,并贯穿运用审判全程,细致展现争点中心型的审判方法。 全书围绕两位虚拟法律人的成长进阶,援引40余则实证案例,并将真实案件的庭审笔录、判决书做为附件参考,对于法官审案、律师办案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在新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中,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分别代表着对待被追诉人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进而投射出 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障程度,以及 权力运作的理念和模式。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如何在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之下坚持和践行无罪推定成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新课题。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率大幅度提升,在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其辩护权、是否可以降低证明标准、如何确保认罪的自愿性等问题相继涌现,成为无罪推定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给无罪推定在我国的实践带来什么样的新挑战,又将如何应对?本书旨在通过一种历时性分析,梳理和勾勒出我国刑事司法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的发展脉络,揭示出背后思想启蒙与制度革新的路径,以期对当下或未来的刑事司
城管执法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其复杂性不亚于任何一个当前难解的社会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本书作者选择24个案例,结合城管执法部门职能覆盖面宽、执法事项涉及法律法规多的特点,采取以案说法的形式,对具体案件办理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应对的意见和建议。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有效形式,是人民民主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人民法院历来高度重视人民陪审员工作,深入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不断加强和改进对人民陪审员的教育培训,促进提升人民陪审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指导各地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工作,人民法院组织编写了《人民陪审员履职读本》作为人民陪审员培训教材。读本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工作的流程、司法礼仪和行为规范、法院组织结构与诉讼程序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民陪审员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涉及的各方面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人民陪审员详细讲解了各诉讼关键节点注意事项,将诉讼流程高度浓缩,有助于人民陪审员把握诉讼整体节
《律师执业基本技能(下 第4版)/全国律师执业基础培训指定教材》内容共包括法律咨询及顾问、合同、公司、知识产权、旁地产、劳动、婚姻法律业务基本技能七个部分,均由各领域经验丰富的资深律师撰写,对相关领域的律师执业基本技能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精选实例和法律文书范本,颇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律师执业基本技能(下 第4版)/全国律师执业基础培训指定教材》所介绍的律师执业基本技能,可为律师从事相关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业务操作指引②》共收录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城中村改造业务、房屋租赁合同业务、继承业务、劳动法业务、商业秘密业务、公司治理业务、专利侵权业务、食品安全法律风险管理业务、矿业并购业务、石油勘探开发业务等19个律师业务操作指引,不仅为律师从事相关业务提供了指导与借鉴,同时对提高律师执业素质、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检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当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高检院政治部开展了“党性纪律廉洁职业良知”主题征文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审核专题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 《践行“三严三实” 忠诚干净担当:全国检察机关“党性·纪律·廉洁·职业良知”获奖征文集》则基于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关于“党性纪律廉洁职业良知”主题征文获奖情况,收录了其中的特别奖及一、二、三等奖论文,对于教育和引导广大检察人员树立党性意识、纪律意识、廉洁从检意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坚守检察职业良知具有重要学习参考作用。
《律师执业基本技能(上 第4版)/全国律师执业基础培训指定教材》为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集中培训指定教材之一。《律师执业基本技能(上 第4版)/全国律师执业基础培训指定教材》内容侧重于律师在诉讼业务领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由各领域经验丰富的资深律师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仲裁业务中的律师执业基本技能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精选实例和法律文书范本,颇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律师执业基本技能(上 第4版)/全国律师执业基础培训指定教材》所介绍的律师执业基本技能,可为律师从事相关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以基础规范分析方法为指引,从一般民事案件、类案、个案三个层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思路进行了深入分析。全书分为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物权纠纷,合同纠纷,与公司、保险、票据有关的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劳动人事争议纠纷,适用特殊程序审理的纠纷七个篇章,对民事案件审理思路的梳理全面、清晰,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可为法官和律师办案提供很好的指导与参考。
本书从司法传统与司法国情出发,对如何从多元现代性的角度重构具有中国特色并能得到普遍认同的司法制度相关问题进行论证,以期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措施。特别是采取法社会学的方法,以关于法律动员和法律职业的司法社会学的演化过程为背景,考察中国现代法律秩序形成和维持的实际状况,侧重探讨如何克服滥用裁量权的弊端以及相应的司法腐败等重大的现实问题,以期获得新的共识,有助于当今中国司法改革的深化,进而在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构思司法改革的中国模式。
《司法会计理论与实务丛书:司法会计鉴定实务》共分十九章,由司法会计鉴定的基本原理、鉴定技能和具体鉴定规范三部分构成。三部分的逻辑关系是:在明确司法会计鉴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司法会计鉴定的方法、技巧和程序等鉴定技能,最后按照不同财务会计问题的类型分别探讨了相应的司法会计鉴定规范。
趣味性和通俗性是本书的突出特色,其内容以故事、案例、寓言、名言、警句、测试、实训等形式呈现,易于理解与消化。从这里,你可以了解有关法律、生活、心理、社会、就业以及保障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你能够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科学的人生观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认识心理问题并学会自我调适,明确并扮演自身的社会角色,学会如何与父母、夫妻、兄弟姐妹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和谐相处,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并掌握相应的就业技能,清楚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这些有助于你走出误区,跨越阻碍,重塑人生。
近年来,上海司法行政系统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教育培训的思想共识初步形成、教育培训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教育培训的特色亮点初步展现、教育培训的服务保障初步凸显。本书为2013至2014年度上海司法行政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