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若干重点领域的思考》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入手,旨在深入探讨国家安全学作为理论支撑,如何在新时代更好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本书入选 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榜 2023年度榜,并获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23年度 十大好书 和 优秀选题奖 。 作为一本跨学科的专业著作,《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若干重点领域的思考》不仅有着深厚的学理基础,还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它对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细致且富有启发的剖析,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也让国际社会更清晰地了解与时俱进的中国国家安全学说以及政策意义、理念价值、实践伟力。 2024年恰逢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特推出《国家安全学与总体国家安全观 对若干重点领
《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针对错案的生成规律进行研究。 作者就 错案 之判断标准作出厘清,在此基础上探讨错案的成因。 错案的本质因素是司法错误,致错原因通常不是裁判者或者案件处理者故意造成的,错案结果通常也不为他们所乐见。错案有一定规律可循。许多冤错案件有如一个模子里出来,几乎按照特定公式而产生;即使是明显不同的冤错案件,也有相同或者近似的错案因素,如果不警惕造成错案的原因,在具备一定因素时错案就会 自我复制 。 《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借助部分外国实际案件和我国媒体披露的错案逐一探讨造成错案的各种因素,从中摸索规律,并进一步探讨通过修补制度或者建立新的制度来防止、减少错案的发生。《错案成因与制度修补》还对中国古代冤案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从不同于国内既有研究成果的角度对错案进行分析,使错案的讨论有了一定
本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事诉讼文书样式》《行政诉讼文书样式(试行)》《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书制作规范》等*法律、规范性文件,在前三版的基础上,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大面积修订,对书中过时的内容进行更新,增加实务中更具操作性的内容,使得全书的专业性、实用性进一步增强。本书涵盖各类律师业务涉及的法律文书,容量大、内容全;精要分析文书涉及的法律知识、基本格式和制作方法;精心撰写范本和实例,供读者参考和使用。本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是律师、企业法律顾问、法务等法律专业人士之工具书。
股权投资中,作为 对赌协议 核心内容的 股权回购 及 业绩补偿 ,是保护投资方权利最重要的两个条款。但签署该等特殊权利保护条款,并不确保投资方在案件中稳操胜券,创始人方也并非唯有束手就擒。 从司法判决的角度,本书系统性总结了对赌协议在签署投资协议阶段、履行投资协议阶段、后续融资阶段、申报上市或挂牌阶段、触发补偿或回购条款阶段、行使权利沟通阶段、回购协议签署阶段、诉讼或仲裁阶段发生的常见问题。本书亦涵盖三资企业、国资背景企业、合伙企业及目标公司债权人等特殊主体所涉及的相关问题。 本书分别从投资方与创始人方的角度,提出起草股权回购与业绩补偿条款的不同建议,可供双方磋商时参考。本书尤其有助于企业家等创始人方理解签订对赌协议的法律后果,在回购或补偿谈判中争取较佳方案,以及在诉讼或仲裁中提出
当代中国司法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受中国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深刻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潜含着在 司法现代化 旗帜之下对标西方经典理论中 现代司法 模式的某种取向。此两方面因素形成一种张力,既相互融合,彼此吸纳与参照,亦相互博弈,彼此排斥与疏离。在此背景下形成的司法样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并由此成为人类司法文明中重要而独特的类型。本书通过对当代中国司法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过程以及司法运行中重要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冀望增进对中国特色司法之实践逻辑与内在机理的理解,为中国特色司法提供更贴近现实的理论解说与论证,同时助力于系统化的中国特色司法理论与话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3)》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精神及其要求,持续完善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 ,以解决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作为实践导向,指标化、数据化、动态化地呈现了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面貌。本项目由著名法学家马怀德教授领衔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专家团队倾力打造。迄今已经陆续发布了《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4)》《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5)》《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6)》《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7)》《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8)》《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0)》《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八个报告,在各级政府及学界广受瞩目,影响深刻,对全国的法治政府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编人民法院司法观点集成 刑事卷》(第二版)是一部可以通览人民法院刑事司法观点的权威司法实务指导用书。全书以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案例、会议纪要、个案答复、裁判文书和《人民法院公报》刊载的案例等为依据和素材,将散见于各种资料中对刑事审判工作具有指导性、参考性的内容进行收集、分类、归纳、整理,从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内容中提炼出人民法院的司法观点编写而成。 本套丛书的特点有三: 其一,以司法解释为核心。书中编入的司法观点首先注重从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中提炼,突出观点来源的权威性。 其二,全面梳理、立体呈现。全面收集人民法院各种政策文件、指导性案例、裁判文书等,形成对司法观点多维度、多层面的立体支撑。 其三,仔细甄别、去旧选新。对人民法院公布的各项司法解释、司法文件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2(2024)》全面归纳了2023年中国在人民法治、市场法治、平安法治、生态法治、监督法治、数字法治、涉外法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2024年中国法治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本卷法治蓝皮书还对2023年中国立法、人权保障、犯罪治理、金融稳定、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政府投资基金监管、在线争议解决、个人信息保护、能源法治等领域的法治进展进行专题研究,并对生育支持的法治保障、境外民商事裁决在中国境内的承认与执行进行了评述。法治指数和国情调研是法治蓝皮书的亮点与特色,本卷法治蓝皮书继续推出中国政府透明度、中国司法透明度、中国检务透明度、中国公安法治等系列年度指数报告,并围绕 杭州人大司法监督数字化改革 枫桥经验 视野下绍兴法治政府建设 衢州礼法融治 推出三篇调研报告。
本书为社科院大学的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范畴、基本原则、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价值追求、战略地位与战略举措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法律运作体制中的具体展开进行阐述。该教材为法学专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所使用的教材,其内部不仅包含了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法学理论,而且还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本教材所阐述的内容不仅涉及如何通过良法善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实现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等法学专业知识,而且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学专业素养,而且还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蓝皮书 《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21(2023)》全面归纳了2022年中国在人民法治、市场法治、平安法治、生态法治、监督法治、数字法治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对2023年法治发展进行了预测。本卷法治蓝皮书还专题研究了人权保障、金融稳定、综合执法、资本监管等法治问题。本卷法治蓝皮书继续推出中国政府透明度、中国司法透明度、中国检务透明度、中国公安法治等系列年度指数报告,并以 境外裁决在中国的承认和执行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规则与澳门的衔接 为主题推出两篇涉外法治报告,围绕中国法院诉讼费用退费机制完善、苏州法院 执破融合 机制改革、江北 放管服 改革推出三篇法治国情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 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良法善治新期待,面对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战略,司法制度的中国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本书从我国司法制度的实践逻辑出发,结合国内外司法理论和实践,通过对司法责任制、法律援助制度、专家辅助人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具体制度和司法公正、司法透明、智慧司法等具体原则的剖析,揭示了我国司法制度的特色、模式及背后的逻辑,同时提出我国司法制度有待完善的方面和改革措施,以期为中国式司法制度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作者自2013年10月起,任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自2016年12月起,兼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庭长。在最高人民法院任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 从1987年到2021年,作者在人民法院的工作经历,都与司法改革密不可分。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后,也一直分管司法改革工作。至作者2021年8月卸任时,最高人民法院已先后印发两个 五年改革纲要 ,推进实施130项改革任务,制定出台330多件改革文件,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法院工作很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本书所记录的,正是作者参与和见证上述伟大变革的心路历程。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乃至整个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中关于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探讨了中国式司法现代化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司法体制改革重大举措的出台与实施为视点,在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司法现代化伟大实践的同时,对中国式司法现代化在各领域的深入推进作了展望与探讨。
本研究框架采取 总分结构 ,且在总和分的展开上又遵循了 递进逻辑 。在总论部分,开门见山,回顾了综配司改的背景和意义之后,分析了在综配司改之前中国司改的演进道路、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之后,全面梳理了综配司改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改革共识,包括现实基础、内在驱动、逻辑支撑、突出短板和重点难点。同时,根据中央深改委、中央政法委、 两高 ,以及全国政法机关的深改共识,引出聚焦于综配司改 四梁八柱 的整体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于员额制的动态调整改革、司法责任制下的强化法律监督、以审判权为中心的职权优化配置改革等重大现实命题给予重点关注。 在分论部分,基本上按照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三大系统分类,抓住其中的六类命题分别加以展开。这种分类式研究并不苛求 面面俱到 ,而是务求寻要害、抓重
《中国地方立法报告》(即 地方立法蓝皮书 )是西南政法大学、教.部省部共建地方立法协同创新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丛书,旨在客观呈现我国地方立法发展状况,全面跟踪地方立法实践,重点观测地方立法年度热点事件,总结推广地方立法经验,为地方立法研究搭建交流平台,为推动地方立法发展提供权威参考,为国家法治发展贡献力量。本年度 地方立法蓝皮书 由总报告和各专题报告组成。总报告系统收集并全面分析了2022年度地方立法数据;地方立法前沿专题重点关注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地方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创制过程、数据交易地方立法的完善等热点问题;地方立法评估专题针对行政处罚条款、省级政府规章 横向重复 、法律援助地方立法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地方立法实务专题考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方立法的机制、地方
《中国法治社会发展报告(2024)》由总报告、地方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5个版块组成。总报告回顾总结我国法治社会建设2023年度基本状况,指出其中仍然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对下一阶段法治社会建设前景作出展望;地方报告以浙江省为专门对象,从诉源治理的 共享法庭 模式、 两山合作社 法律保障、垃圾分类治理等方面展示法治社会建设在特定区域的基本样态;专题报告以乡村治理与振兴为主题,专门调查和分析基层治理法治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实践逻辑;调研报告以不同省份的5个城乡基层单元为对象,观察、剖析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在基层的运行状况;年度事件报告是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评选出的 法治社会发展2023年度十大事件 的文字呈现。
《当代中国》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套大型当代中国国史和国情丛书,是新中国国史研究领域的标识性作品。该丛书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客观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近40年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所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成就,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有机衔接的忠实记录。这套百科全书式的丛书,是全面了解新中国国史和国情的资料库、数据库、信息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权威、可靠、内容丰富、立论科学的信史。《当代中国的司法行政工作》呈现了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目前订正重印这套丛书,是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敬献的贺礼。
在司法裁判过程中,法官能否进行道德判断?包含此种判断的司法裁判还能否在某种意义上获得*正确答案?法理学家们对此莫衷一是、纷争不断。德沃金提供了一套备受关注又极富争议的解答方案 整全法裁判理论。整全法理论认为:(1)法官在确认法律是什么的时候需要依赖道德判断;(2)包含道德判断的司法裁判仍然可以追求*正确答案。对于这两个命题,法学界出现了多种批评意见。其中,有一类批评是从对共同体道德生活的某些特征的观察出发,来思考法律对于共同体生活的独特价值,并进一步在裁判问题上推导出与整全法针锋相对的结论。本书主张,借助德沃金现有理论资源,能够有力反击这些批评。
【全2册】数字检察进阶之路+开启数字检察之门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涉海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从未停止,一往无前,海洋权益逐步稳固,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海洋环境不断向好。海洋法治的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不可获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海洋法治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实现海洋强国之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海洋法治发展报告》致力于总结发展经验,吸取发展教训,正视阶段性成绩,巩固长期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探索中国特色海洋法治发展道路,为各项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法律基础与制度保障。
本书由总报告、地方报告、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和年度事件报告五个版块组成。总报告着重围绕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基层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和公民权利保障等五个方面总结回顾2022年度我国法治社会建设总体面貌;地方报告以辽宁省为特定对象,通过3篇报告介绍分析辽宁省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状况、大连市法律服务业发展面貌和基层样本社区的治理样态;专题报告以新时代 枫桥经验 为主题,选取4篇研究报告专门展示新时代 枫桥经验 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和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实践中的精神引领、创新驱动和方法运用之重要意义;调研报告选取分属于不同省份的5个城乡社区(村)为考察对象,呈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基本面貌、优势特色、工作亮点、条件限制、存在问题和完善方案;年度事件报告是对经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评选出的 法
《刑事审讯与供述(第5版)》是关于侦查讯问的一本经典名著,在学界和事务部门拥有极高的声誉。本次翻译出版的是该著作的第五版,这一版在体系上系统、完整,在内容上也有大量新,对于新出现的在侦查讯问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及时地阐述和分析。
突出问题导向 本书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出《民法典》施行后的重点法律适用问题,并结合立法本意提出解决方案。 植根基础理论 本书遵循民法学研究的基本学术规范,展示了法官对法学理论的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契合了当前民商事审判实践。 注重实践引领 本书将司法实践与法学理论深度融合,问题预判有理有据、论证分析精准深入、解决方案切实可行,极具实践参考价值。
《日耳曼法研究(修订版)》系统阐述日耳曼法,系统考证了日耳曼法成文化的历程,对其主要领域,如权力归属、身份等级、婚姻家庭、土地、动产、继承、不法行为、纠纷解决等方面的习俗、规则和法律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日耳曼法的特性及其地位。 作者认为,不同日耳曼王国法律成文化的历程并非同步,在此过程中因吸纳罗马法等外来因素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彼此的内容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还认为,传统上因以某个王国或某个时期的立法和相关资料为依据而阐述的有关附庸、马尔克、以手护手、遗嘱、赎杀金、处于法律保护之外、承审员、纠问式诉讼、司法决斗等方面的观点存在偏颇,并相应作了辨析和匡正。作者*后提出,日耳曼法虽然未能发展为成熟的法律体系,但它在世界法律史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在继日耳曼王国解体之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