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紧紧围绕如何索赔这个主题搭建框架。作者积累了丰富地实践经验,总结工程中发包人、承包人可互相提出索赔的项目,其中发包人可提出索赔的项目46项、承包人可提出索赔的项目50项,总结工程索赔中重要的46类资料。辅助以案例,详解工程索赔具体项目及操作技巧,详解46类资料在工程索赔中的作用与使用技巧。作者从3000份法院判例、仲裁案例中精选了一百多个经典判例来构建全书的体系,从各个角度指导索赔全过程。
商战,本书由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共同编写,重点阐述了商战中的四种常用战略形式,如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和游击战,针对每一种形式又提出了三条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如何在具体的商战中应用这些原则。本书分析了
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项重大决策,一年多来,巡回法庭包括庭长、副庭长在内的12位主审法官按照全新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审结850余件案件。这些案件中,不乏事实关系复杂、所涉法律问题点众多、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案件。有鉴于此,巡回法庭组织12位主审法官各自从自己一年里审结的70余件案件中挑选出一件,真实回放裁判时的思维历程和心证历程,并视需要展现、分析与裁判相关的延伸问题,同时邀请相关领域的法学家予以深度点评,几经切磋琢磨,终成本书。
全书紧紧围绕如何索赔这个主题搭建框架。作者积累了丰富地实践经验,总结工程中发包人、承包人可互相提出索赔的项目,其中发包人可提出索赔的项目46项、承包人可提出索赔的项目50项,总结工程索赔中重要的46类资料。辅助以案例,详解工程索赔具体项目及操作技巧,详解46类资料在工程索赔中的作用与使用技巧。作者从3000份法院判例、仲裁案例中精选了一百多个经典判例来构建全书的体系,从各个角度指导索赔全过程。
华为“商业哲学书系”共五册,包括《认知赋能》《极限思维》《价值共生》《底层逻辑》《回归常识》,通过汇总任正非在华为创设、掌舵、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及方法,对任正非的商业理念进行深度解析,总结提炼华为商业哲
张伯元编著的《包山楚简案例举隅》选用包山楚简案例18则,每则案例分简文释文、案情解读、岐解备考三个板块,其中“案情解读”是全书的重点。特点有三:一、楚古文中通假字、异体字很多,为使读者能读懂包山简、能领略楚国司法概貌,力求文字简明、通俗易读;二、以“案例”剖析为视角的写作,是对以往只注重文字考释的突破,并采用实证考据的方法,对学界的某些观点提出商榷;三、设“岐解备考”一栏,罗列学界的不同观点,以资做进一步的考释,推动包山司法文书的研究。该书的写作本意是试图在梳理已见出土简牍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法制史史料和历史背景资料考察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在简明介绍聚类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教育、建筑等领域中的应用实践案例,并将具体算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了实现。本书适用于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案例辅助教学,也可供统计专业本科生做毕业设计参照使用,还可供相关应用领域从业人员参考。
本书在简明介绍聚类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经济、管理、教育、建筑等领域中的应用实践案例,并将具体算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了实现。本书适用于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案例辅助教学,也可供统计专业本科生做毕业设计参照使用,还可供相关应用领域从业人员参考。
《错案追踪系列》丛书计划将1987年至今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错案都进行梳理介绍和评析,目前我们以年份与案件数量为基准将这套书分为以下六卷,分别为卷22013(17件),第二卷2008-2009(20件),第三卷2006-2007(22件),第四卷2004-2005(18件),第五卷2000-2003(22件),第六卷1987-1999(6件)。本系列丛书主要内容包括对错案的案件简介、案情回顾、庭审过程、分析评价和深入剖析、案后追访以及附录判决书。希望通过这套书对错案的梳理与分析,对我国新时期错案冤案的基本情况、发展脉络、规律特点、发生的原因以及制度漏洞和建设等进行全面的阐释和说明,这一基础性研究将为我国该领域的司法实践和研究提供重要素材。
华为“商业哲学书系”共五册,包括《认知赋能》《极限思维》《价值共生》《底层逻辑》《回归常识》,通过汇总任正非在华为创设、掌舵、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及方法,对任正非的商业理念进行深度解析,总结提炼华为商业哲
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杜万华、王利明主编的《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15年民事审判案例卷)(精)》对案件事实、审判过程、裁判理由、处理结果等,都 尊重办案实际,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具体的审判过程,收入了各审级的审判组织、诉讼参与人、审结时间、诉辩双方的主张、认定的案件事实、采信的证据和适用的法律条文。为了使读者易于理解适用法律的理由和涉及的法学理论观点,编者写了解说,并对裁判的不足之处,加以评点,有的版本还以附录形式加了少量的必要的法律名词解释。
张伯元编著的《包山楚简案例举隅》选用包山楚简案例18则,每则案例分简文释文、案情解读、岐解备考三个板块,其中“案情解读”是全书的重点。特点有三:一、楚古文中通假字、异体字很多,为使读者能读懂包山简、能领略楚国司法概貌,力求文字简明、通俗易读;二、以“案例”剖析为视角的写作,是对以往只注重文字考释的突破,并采用实证考据的方法,对学界的某些观点提出商榷;三、设“岐解备考”一栏,罗列学界的不同观点,以资做进一步的考释,推动包山司法文书的研究。该书的写作本意是试图在梳理已见出土简牍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法制史史料和历史背景资料考察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