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学习、了解工伤相关法律知识,利用工伤保险制度规避单位用工风险,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编辑出版本书。本书以《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及高院关于工伤保险的司法解释的条文为主线,结合相关配套规章,对条文应如何适用做了详细而有深度的释解,并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介绍了法条适用中的常见情形。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工伤保险和认定制度的主要规定和注意事项,按照法律的规定做好工伤保险、认定、赔偿相关工作,很大程度地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益。
宪法生长于历史之中,不同文化与传统孕育着不同模式的宪法形态。宪法的历史浓缩着一个民族追求正义与自由的精神,记载着民众的欢喜、痛苦与艰辛。作为国家独立与尊严的象征,拥有一部令人自豪的宪法乃是现代国家理性的标志。一部宪法的诞生伴随着文化、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博弈,讲述着制宪者们的智慧与民众的生活。对待制宪史,我们需要以理性与客观的立场探求制宪背后的价值与事实,以宽容的哲学评价历史上的宪法和制宪者们付出的努力。《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以1954年宪法诞生的档案资料的实证分析为基础,以宪法社会学的方法,力求客观地展现宪法诞生的背景与制宪的具体过程,探求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梳理中国宪法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为客观地解释中国宪法的历史正当性提供事实与分析框架。
本书从宪法史的视角,分析“五四”宪法形成中的各种问题,并由此展开对其历史地位的深入分析,力图说明新中国宪法体系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所具有的基本特性以及不足与局限。
《道统与宪法秩序》系“治道文丛”系列书之一,本书稿围绕着道统、儒家和宪法秩序三个关键点展开,重点在“第二次立宪”现象之义理分析,政治思考凡是与宪法重归中国之道,而底线稳定的宪法秩序,这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形而下法理文库:宪法上劳动权的规范研究》立足宪法文本,以规范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宪法劳动权的理论。《形而下法理文库:宪法上劳动权的规范研究》全书以我国宪法劳动权的双重性格为主线,围绕劳动权的静态规范结构与动态司法适用进行规范分析。
《东南法学文库·宪法与民法的沟通机制研究:以人格权的法律保护为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法律观为指导,在明确人格权的基本人权地位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经验和立法体例,立足我国的国情,分别从权利的概念、体系搭建、立法体例、司法救济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区分宪法权利和民法权利两个层面上人格权的不同情况,并藉由一般人格权在宪法上的定位来实现对民法上一般人格利益的辐射保护。一般人格权并非一个无所不包的权利类型,而是根源于宪法精神的基本权利和客观价值。在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制度下,可以用来解释民法没有明确规定在人格权种类中的人格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