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人读懂人工智能》梳理了与法律行业密切相关的专项技术,从法律人的角度出发,对这些技术要素重新做出解读,形成了一套法律人可感、可知的人工智能技术底层知识架构,同时也展现了过去几年智能技术与法律行业的融合应用实践,构建了一幅多维度的探索图景;既集合和尝试回答法律人对人工智能争议热门的问题,也邀请了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家与关注者分享了他们的洞见及展望。
《宋代土地交易契约与诉讼研究》以宋代土地交易契约及诉讼问题为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对宋代土地交易契约的形式特征、实质特征以及涉及土地交易契约的诉讼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宋代的契约文化、契约文化中的近代性因素进行法理学上的探讨,并进一步对宋代土地交易契约所折射出的社会内在属性进行深入透视。
《天下法学新经典实证研究:中国法学的范式转型》内容涵盖了刑事诉讼法与司法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刑事案卷制度、庭前会议、庭审实质化、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量刑程序、刑事法律援助,以及省级统管法官任用改革、法院财政制度、审判委员会制度、法院院长角色、法官工作时间、诉讼爆炸问题等。在研究过程中,作者也不断对研究方法进行审思,回应学界针对法律实证研究方法的挑战,并指出实证研究也须顺应时代背景,迈向大数据法律研究的新维度。
中国古代的判词,最初是与普通文没有本质区别的,但越往后,越演变成一种独立的文体,成为公牍的一种。 本书作者李广宇在《人民法院报》连载的系列文章《判词经典》广受关注,现集结成册,以飨读者。
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ISDS)改革是当前国际经济法律与政策的重要议题。尽管各国对ISDS改革的立场不同,但“多边投资法院”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乃至颠覆性的改革选项。 本书以欧盟视角对多边投资法院及多边投资上诉机制(机构)的设立、机构及运作的各方面与程序进行了细致而周全的“顶层设计”和“全局考量”,对非欧盟国家以及其他ISDS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在此议题上提供丰富的启示、珍贵的灵感和公允的借鉴。
这是一个更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更坏的时代。无论你是否喜欢,我们都将迎来AI时代。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区块链的诞生……都会成为这个时代的注脚。此刻,法律人该如何站在法律的视角看待AI?法律该如何应对AI?国家是否有必要尽快完成机器人的相关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执行研究员、HOW机器人实验室创始人、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博士后、中国法学界首位研究法律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法律学者——杨延超,历经十年时间,在这一领域潜心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汇成此书,旨在寻找解开这些问题的密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