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十余年从事劳动争议相关审判工作的总结。全书分为裁判规则、深度解读、裁判要点、实务指引四个部分。裁判规则部分主要总结相关裁判观点,深度解读部分深度解释裁判观点的涵义和理由,并注意各地对比,裁判要点部分分析判决相关规定等,给其他办理同类案件的实务人事提供参考,实务指引部分主要关注审理类案时需要审查的因素和证据。这样的整理对劳动争议相关法律实务工作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也对劳动人事相关争议的实务从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读物。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从事劳动争议相关审判工作的总结。全书分为裁判规则、深度解读、裁判要点、实务指引四个部分。裁判规则部分主要总结相关裁判观点,深度解读部分深度解释裁判观点的涵义和理由,并注意各地对比,裁判要点部分分析判决相关规定等,给其他办理同类案件的实务人事提供参考,实务指引部分主要关注审理类案时需要审查的因素和证据。这样的整理对劳动争议相关法律实务工作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也对劳动人事相关争议的实务从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读物。
本辑主题为 法律数据科学 ,内容聚焦使用定量方法研究法律问题。研究方法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的应用,相关性分析与因果推断。本辑的研究对象与议题包括:司法裁判文书、涉老诉讼、专门法庭、网络犯罪、陪审制度、法官说理、学科反思等,此外收录了多篇《法经济分析:方法论20讲》的书评。本辑作者阵容强大,收录的内容总体上反映出国内法律数据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了国内跨学科法律研究的新水平。可供法学学生、跨学科法律研究爱好者,以及部分法律实务界人士研读、学习和讨论。
宪法生长于历史之中,不同文化与传统孕育着不同模式的宪法形态。宪法的历史浓缩着一个民族追求正义与自由的精神,记载着民众的欢喜、痛苦与艰辛。作为 独立与尊严的象征,拥有一部令人自豪的宪法乃是现代 理性的标志。一部宪法的诞生伴随着文化、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博弈,讲述着制宪者们的智慧与民众的生活。对待制宪史,我们需要以理性与客观的立场探求制宪背后的价值与事实,以宽容的哲学评价历 的宪法和制宪者们付出的努力。本书以1954年宪法诞生的档案资料的实证分析为基础,以宪法社会学的方法,力求客观地展现宪法诞生的背景与制宪的具体过程,探求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梳理中国宪法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为客观地解释中国宪法的历史正当性提供事实与分析框架。
宪法生长于历史之中,不同文化与传统孕育着不同模式的宪法形态。宪法的历史浓缩着一个民族追求正义与自由的精神,记载着民众的欢喜、痛苦与艰辛。作为 独立与尊严的象征,拥有一部令人自豪的宪法乃是现代 理性的标志。一部宪法的诞生伴随着文化、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博弈,讲述着制宪者们的智慧与民众的生活。对待制宪史,我们需要以理性与客观的立场探求制宪背后的价值与事实,以宽容的哲学评价历 的宪法和制宪者们付出的努力。本书以1954年宪法诞生的档案资料的实证分析为基础,以宪法社会学的方法,力求客观地展现宪法诞生的背景与制宪的具体过程,探求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梳理中国宪法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为客观地解释中国宪法的历史正当性提供事实与分析框架。
在清代的诸多律学流派中,人们对辑注、考证、司法应用等流派研究较多,因为这些流派一直位居法律史研究之要津,但对歌诀派与图表派则较少关注,很少有学者对之做系统的专门研究。本书发扬中国传统律学中“术”的成分,即发掘清代的法律歌诀与法律图表,对之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分析,探讨其产生的法律与社会根源,深挖其思维方式的根基,揭示其在立法、司法以及普法中的作用。本书既可丰富中国传统律学研究,又能作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参考。
......
作者写作本书的初衷,是通过梳理二十年来商标行政诉讼的判决,引发读者的思考。本书中的一些案例,虽然不一定代表主流观点,但作为个案例外,也不能被忽视。 “怕上火喝王老吉”可以注册,“怕上火喝加多宝”为什么不能注册?“国酒五粮液”适用“夸大宣传并带有欺骗性”被禁止注册,“国酒茅台”被禁止注册的理由为什么是“其他不良影响”?“年份原浆”也是白酒品牌?作为消费者会认为这是牌子还是会认为这是“有一定年份的原浆酒”?“红底高跟鞋”单一颜色商标也获准注册了,为什么可以这样?本书共十章,围绕商标行政诉讼的重点法条展开。 章“我国商标制度概述”,第二章“诚实信用原则”,第三章“商标的显著特征”,第四章“商标禁止注册的 条款”,第五章“在先权利条款”,第六章“近似商标”,第七章“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
本书是本书是福斯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福斯特另一本书《正义的语境》的进一步延伸与补充。在本书中福斯特讨论了在社会政治情境中的各个方面,甚至超越国界,正义最终涉及一个规范性核心:人的基本辩护权利。福斯特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是外国企业依照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与该外国企业业务有关的非营利性活动的办事机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于2010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令第584号公布,2013年7月18日根据《 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次修订,2018年9月18日根据《 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对登记事项、设立登记、变 登记、注销登记、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规定。 本书为此条例的白皮书。
本书的研究思路是先对生态保护补偿概念的形成过程做出回顾,进行述评,界定生态保护补偿的概念,然后对参与者的主体性质和客体限制进行分析,揭示其私法性质。然后从调整方法的角度分析生态保护补偿有关资源使用权限制与利益弥补关系并阐明其私人利益属性,后推导并提出生态保护补偿行为区别于其他私法行为的关键在于对资源使用权主体采取特殊限制的方式,补偿行为具有为配置补偿权利义务提供民事指引等作用。本书的创新性在于系统分析并论证了调整生态保护补偿行为的方法是一种私法方法。生态保护补偿行为是建立在以自然资源使用权限制为基础的民事利益弥补光系之上的。
当前,证券等金融犯罪的有效治理得到了 的高度重视。2021年7月, 办公厅、 办公厅《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零容忍要求,依法严厉查处证券违法犯罪案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然而在当下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证券制度改革方兴未艾, 逐步完善证券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制度,进入刑事程序的案件逐年增加。相关证券犯罪刑法规范的科学适用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治理效果。本书基于刑法规范的适用,对相关罪名的构成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采用实证分析等方法,对证券犯罪司法适用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提炼出司法实践中规范适用的裁判规则;从理论构建的角度,对证券犯罪的刑法治理问题
本书依据202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进行编写,以知识要点的形式对有关保密的规定进行梳理、汇总,并在附录部分收录警示案例等,帮助读者 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 秘密法》等保密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提升保密工作能力和水平,使读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切实、有效保守 秘密,维护 安全和利益。
随着网络的逐渐发达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生产经营者利用抖音、快手等视频播放平台,以短视频、直播的形式直观地向消费者展现商品,带动了网络购买力的大幅增长。但是,花样繁多的带货玩法背后,相关投诉举报量却在不断增加,带货中的“三无产品、价格虚高”等违法违规现象屡屡成为舆论焦点。 为了抑制短视频与网络直播行业的野蛮生长,为行业健康、长远发展护航,国家相继 了多部法律法规对短视频与网络直播行业进行规范。本书对电子商务新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助力读者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的法治精神,提升专业技能。全书共分为6章,包括了解《广告法》、了解《电子商务法》、熟悉《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了解《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了解《电子商务平台产品信息展示要求》和相关行业及平台规范等内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合宪性审查相关问题的思考,重点集中于监督宪法实施的中国化,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本土化叙事的宪法理论,介绍了方法论与宪法学的中国化,宪法规范的研究,我国宪法的一元属性;第二部分我国合宪性审查的属性,介绍了我国合宪性审查的宪法属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双重合宪秩序维护责任;第三部分合宪性审查的方法与基准,介绍了合宪推定与我国合宪性审查等;第四部分政治机关的宪法解释,介绍了执政党文件在宪法解释中的作用,监督宪法实施,关于对我国合宪性审查的认识;第五部分人民民主主义的宪法实施,介绍了开拓中国本土宪法实施的新模式,宪法实施与法治的中国化,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法律案审查的对象及性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 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为基本内容,并延伸部分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关联简明问答,从而便于读者学习和掌握宪法。
宪法生长于历史之中,不同文化与传统孕育着不同模式的宪法形态。宪法的历史浓缩着一个民族追求正义与自由的精神,记载着民众的欢喜、痛苦与艰辛。作为 独立与尊严的象征,拥有一部令人自豪的宪法乃是现代 理性的标志。一部宪法的诞生伴随着文化、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博弈,讲述着制宪者们的智慧与民众的生活。对待制宪史,我们需要以理性与客观的立场探求制宪背后的价值与事实,以宽容的哲学评价历 的宪法和制宪者们付出的努力。本书以1954年宪法诞生的档案资料的实证分析为基础,以宪法社会学的方法,力求客观地展现宪法诞生的背景与制宪的具体过程,探求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梳理中国宪法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为客观地解释中国宪法的历史正当性提供事实与分析框架。
土地契约是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的史料发现,著者利用 外收藏的明清土地契约,对明清时代的经济结构、土地制度和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地权分化的历史运动,贵族地主经济、庶民地主经济和山区经济的变化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在法学、比较史学的观照下,以民间文书证史,揭示出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的丰富内涵。围绕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 、广东、广西的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进行区域性的专题考察。两方面互为补充,彼此参照连贯,深入阐述了明清时代乃至秦汉以降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经济的结构及其演变趋势,为研究中国契约学、明清社会经济史拓展了新途径。
本书集合我国专家学者的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人工智能立法的“中国方案”,对人工智能立法的功能定位、框架构建、监管机制和责任体系等关键问题都有深入剖析、系统论证和具体建议,这些研究探索具有战略高度、 视野和实践意义,将为 立法、监管执法和司法实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