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法学家拉伦茨1966年在柏林法学会所做的演讲。这是一篇驳论,它所反驳的是另一位德国法学家基尔希曼于1847年同样是在柏林法学会做的著名演讲《作为科学的法学的无价值性》。拉伦茨在本演讲中认为:法学对于法律实践而言不可或缺,同时法学也依赖于法律实践。他从解释法律、发展法律的角度对法学的必要性和作用进行了论述;同时指出,法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实在法,还包括法律所调整的各种生活关系,而这种研究对于立法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 部分,介绍专利审查意见的基本内容,以及专利代理师答复工作的 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就审查意见中常见意见类型、引用法条进行分析,每一节由 针对理由、应对策略和案例解析3 个部分组成,其中,针对理由是指《审查 意见通知书》中,针对《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哪一条哪一款,可 能驳回本申请。应对策略是笔者根据自身经验,结合行业前辈的指点,总 结出的可能有用的方法。案例解析则是通过介绍真实案例,便于大家理解 相应兵法该如何使用,从而可以借助本书的阐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在 今后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形成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独特答复思路。 第三部分,就审查意见中关于创造性问题的内容进行展开,创造性问题 是发明专利申请常会遇到的驳回理由,由于创造性问题的应对策略较多,为 了充分向大家介绍
本书分析了企业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典型问题,结合实际,辨识、评价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经营、物资、设备、成本、财务管理等关键环节经常出现的廉政风险源,制订了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引导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理顺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切实加强对领导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要求,树立廉政风险的底线和红线意识,提高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防止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科学识别 谎言 :心理测试技术广角》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论篇,分两编介绍心理测试技术的概述与要素。中篇实训篇,分两编介绍心理测试技术的实战与训练。下篇研究篇,分别从心理测试技术的称谓变化、法律问题、拓展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动态。
编纂环境法典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立法领域的新实践,无论采取哪种立法模式,法律条文所蕴含的法律意义得到实现是法律的生命所在。对当前我国现行的环境资源法律的效能做出评估,尤其是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法律制度的效果做出评价,分析其效能产生的机制,对影响效能产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这些效能的系统方案尤其是立法方面的方案,是论证如何编纂环境法典的重要依据。本书包括绪论、 环境监督管理制度、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制度、财产性环境行政处罚、非财产性环境行政处罚、环境行政处罚相关制度、环境民事司法、环境行政司法、环境刑事司法等内容。
一、针对我国现行立法中所指的"刑事预审"与域外所称的"刑事预审"在概念上并不一致的问题,本书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对刑事预审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位。 二、厘清了刑事预审、刑事预审程序和刑事预审制度的概念和相互关系,并指出三者在司法实践中呈现出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依法准确适用。 三、明确指出刑事预审制度不仅是一种司法审查制度,而且应当是一种程序性司法审查制度。 四、在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域外司法令状制度适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步走"的方式设计了我国刑事预审制度的阶段性改革方案。 五、提出了重构我国刑事预审制度的整体方案,即建立一个由预审法官主导并具备程序性司法审查功能的刑事预审制度。
为 限度满足广大群众对继承相关法律问题的需求,有效提升公民法治意识与法治理念,让公民了解如何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内合法合理的办理继承相关问题,北京市第二 组织干警,以常见的劳动合同纠纷与相关法律问题为主线,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呈现基本的法律规定与法院处理案件的具体规则,同时拓展知识点普及 多的法律常识, 终通过全体写作干警的辛勤付出完成了本书,希望能够为所有读到本书的人提供有效的法律信息,解答读者的疑惑。 全书共分为四个版块,分别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和效力、履行和变 、解除和终止、劳动派遣及社会保险纠纷解决,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合同纠纷 大部分类型,按照案情介绍、法理分析、知识拓展、普法提示四个层面,由生活现象的具象到法律关系的抽离、再到相关法律规定的剖析, 进行法律提示, 、
针对雾霾污染现实问题,本书从法治层面系统地梳理了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曾经饱受雾霾之苦的国家雾霾治理区域合作的有效举措与成败得失。同时,在国内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作为典型样本,进行雾霾治理的特色、成效、不足的深度对照与剖析。
《页岩气开发法律问题研究》将页岩气开发涉及的法律问题,归纳和类型化为页岩气开发所伴生环境风险的法律治理、页岩气矿业权的配置与行使、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权益纠纷的解决等几个方面,并从环境法律规制、页岩气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风险防治和资源权保护、保障页岩气矿业权权利效力几个视角,提炼出页岩气开发中的问题论域与法律命题。基于页岩气开发过程会导致大气、水、土地等多种环境要素的污染或破坏,《页岩气开发法律问题研究》进一步聚焦重点,选择问题集中、突出的土地侵害法律规制进行多角度探讨。由于页岩气矿业权问题在传统矿业权中因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或者考量而变得异常复杂,本书进一步挖掘痛点,着力于对因页岩气矿业权的性质设定导致的制度困境、因效力边界导致的权利冲突进行深入剖析。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性连续出版物,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本书为《仲裁研究》的第42辑。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性连续出版物,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本书为《仲裁研究》的第43辑。
《消费者法理念与技术的重构》对中国消费者法的产生发展与现实推动力等问题进行反思,作者从日本著名法学家星野英一将消费者描绘为 弱而愚 的 人像 出发,从私法史的角度梳理了消费者法在中国的产生路径,分析了消费者法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及困境;从比较法的视角审视了中国消费者法借鉴域外法制上的偏差和不足,对中国消费者法的法律文本实践以及中国消费者法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反思,立足人的价值和发展哲学以及法教义学层面,提出消费者保护的再造进路并重塑 强而智 的消费者 人像 。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性连续出版物,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本书为《仲裁研究》的第44辑。
《仲裁研究》是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与民商事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本书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探索与研究、时代与仲裁、国际商事仲裁、仲裁实务,本书是仲裁领域专门系列丛书之一。本辑是第四十八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 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粮食安全保障法即将审议通过。实践中,粮食种植的比较收益偏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此, 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政策体系。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对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作了规定,明确采取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应广大行政人员、群众学习的需要,我社编写了《粮食安全保障法一本通》。《粮食安全保障法一本通》以粮食安全保障法为主线,匹配与之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法律文件,对照关联相关规定,并收录 、 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等,提炼归纳案例要旨,为读者学习新法内容、把握新法适用提供有益参考。
每个人的权利来自何处,这既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础课题,也是每个关心个人权利的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德肖维茨是美国当今 的律师与法学教授,其在中国已经出版的作品都广受欢迎。这本书主要从法理学的角度探讨个人的权利来自何处。在这本书中,德肖维茨提出了一种全新而令人信服的答案。传统的理论中有权利来自上帝,来自自然法--\"天赋人权\",来自法律的规定等等说法。德肖维茨既怀疑真的存在位于宪法与法律之外的自然法?我们如何知道自然法说了什么?而权利为什么会随时空不同而变化?另一方面,如果权利不过是人类法律的产物,为什么我们允许权利凌驾于人民意志之上?少数人的权利可以胜过多数人的意志,其论证的基础何在?由此,德肖维茨主张权利并非来自上帝、自然、逻辑,或是仅仅来自法律。 他提出,权利产生于人类对非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