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刑法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理论中的前沿、热点问题以及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作了探讨。分专题笔谈、学者专稿、理论前沿等几个部分,对刑法学研究人员及司法工作人员有较大参考价值。
《法医》是《间谍——波诡云谲的谎报故事》、《破译者——从古埃及法老到量子时代的密码史》同系列图书。 《法医》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案例书,附以对法医科学主要学科和从业人员的概述,介绍了世界范围内50个真实的法医案例。跨度从19 世纪中期到21世纪,每个案例都概述罪行,突出表现案件用到的法医鉴定技术;这种技术或把嫌疑人送进铁窗,或证明嫌疑人清白。 读者将了解到,沾在嫌疑人鞋子上的不同土层,如何帮助刑侦人员发现在案发之日此人真正逗留何处(参见“取得供述的步骤”,第48 页);在拨打报警电话911 期间,枪声如何能证明罪行是有预谋的,而非出于一时冲动(参见“激情还是预谋?”,第138 页);基因指纹这门比较新的科学,如何证明那些被误判长期服刑的人是无辜的(参见“终于自由了”,第71 页)。作为对法医鉴定这个世界的
本书以实现司法公正首先要做到程序公正为指导思想,沿着非法证据排除这条主线展开,将刑事案件中的鉴定意见,尤其是法医鉴定意见从技术层面、操作层面上逐一摊开,把鉴定过程、方法及依附其中的鉴定权利、责任和义务一一加以列举,增加鉴定内涵的透明性,降低鉴定操作的神秘性,扩展鉴定的可视性可监督性,从而增加案件诉讼的有关人员对鉴定意见的可理解性,使之清楚鉴定意见是如何合成的,其外延的各种介入因素应当如何制约,进而保证刑事案件鉴定意见的公正性。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反映四川大学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光辉70年历程,四川大学档案馆从馆藏的70年档案中选择了一些代表性图片汇编成本画册,并增加了说明和注解。读者通过今夕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70年来四川大学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而增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该书是法医方面的专业论文,分为法医进展、法医病理、法医临床、法医精神鉴定和问题探讨等部分,各专题都对本学科的学术进展及在实践中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报道和交流。论文撰写者为各高校从事法医方面的教师和司法系统的法医工作者。
《法医学进展与实践(第8卷)》继续保持了前7卷学术论文的特色,设有法医学进展、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学、交通医学、医疗纠纷、问题探讨9个栏目。这9个栏目汇集了法医学者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科研成果,交流了法医同行们在鉴定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随着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许多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更有作者就法医学鉴定所涉及的范围,从不同的层面提出了新的思路,为广大法医工作者提供了新知识,开拓了新视野。
本书为美国著名法医人类学家威廉姆.R.美普斯博士自传暨案例集,就其法医生涯中奇异、引人兴趣的16大主题展开,讲述了作者在法医科学道路上的探索历程,介绍了在美国有重大影响的十几起刑事案件以及西班牙远征者、美国前总统泰勒、英国“象人”、俄国末代沙皇家族等历史迷案。《纽约时报》的对这本书的评论写道:“美普斯和布朗宁的作品并不是枯燥的法医人类学临床分析,恰恰相反,讲起死者的故事来,他俩能比他们本人讲得更为精彩。”
中国科普作协优秀科普作品奖得主 法医秦明权威著作《逝者之书》 了解*硬核的科普,*温暖的法医学 他应酬太多,在寒冬夜里喝完酒独自回家; 她忍受着丈夫的暴力,因为他还算没“下重手”; 他吃了野味,开始咳嗽、发烧,以为只是感冒; 在死亡降临之前,他们都没想到生命会在这里终结。 这是一堂只有法医才敢告诉你的死亡教育课。 28种死法,3000具尸体,这些千奇百怪的死亡事件,看上去非常猎奇,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法医,秦明以*直观的方式,提醒我们如何规避不必要的死亡,不因为自己的盲目和大意,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毕竟,不留心死亡,便看不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