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德国刑法分论:侵犯财产价值的犯罪
    •   ( 128 条评论 )
    • 约翰内斯·韦塞尔斯,托马斯·希伦坎普,扬·舒尔 /2023-10-01/ 法律出版社
    • 财产犯罪是指侵犯他人财产或具体财产价值的犯罪。这一术语可从广义和狭义上予以使用,取决于财产损失的出现是否属于相关犯罪类别的刑事处罚条件(比如诈骗罪、敲诈勒索罪、背信罪),抑或只是构成要件行为通常的伴随结果,而非其必然后果。后者涉及财物犯罪,相较于狭义的财产犯罪,财物犯罪特点首先体现在,其(比如盗窃罪和毁损财物罪)亦将经济上无价值之物纳入保护范围(例如偷走情书、撕毁他人纪念照片等)。在本书第43版中,扬 舒尔(Jan Schuhr)对第1条、第24条以及第13条至第21条做出了修订。

    • ¥109.8 ¥128 折扣:8.6折
    • 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
    •   ( 20 条评论 )
    • 卢培伟 主编 /2014-10-01/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由卢培伟主编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知识宣讲》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刑法分则第四章所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五章所规定的侵犯财产罪,以及与其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内容进行宣讲和普及。

    • ¥30 ¥40 折扣:7.5折
    • 金融诈骗罪研究(郑飞等著)
    •   ( 12 条评论 )
    • 郑飞 著作 /2014-04-01/ 立信会计出版社
    • 《金融诈骗罪研究/金融法研究系列丛书》首先研究了两个前置性的问题,金融诈骗罪的犯罪客体与刑法属性。本书主张金融诈骗罪的犯罪客体为复杂客体,其主要客体为金融管理秩序,次要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金融诈骗犯罪是法定犯罪。在解决研究的两个前置性问题的基础上,本书深入解析了每种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并结合具体的司法实践,展望了每种犯罪的未来立法情况。

    • ¥22.1 ¥28 折扣:7.9折
    • 抢劫罪详论
    •   ( 52 条评论 )
    • 金泽刚张正新 著 /2013-11-0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抢劫罪详论》分十章, 从抢劫罪的立法与界定之争入手,就抢劫罪的犯罪构 成、抢劫加重犯、抢劫罪的拟制形态和停止形态进行 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余地。《抢劫罪详论》 积累了两位作者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了自 1997年《刑法》实施以来各方面的相关研究资料,吸 纳了全国多地司法实践部门的诸多代表性案例,并借 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入地研 究了抢劫罪的典型问题,凸显出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 特色,实证性强,可读性强。

    • ¥60 ¥120 折扣:5折
    • 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研究
    •   ( 107 条评论 )
    • 陈洪兵 著 /2014-01-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研究》讲述了财产犯罪之间虽有明晰的界限,亦存在广泛的竞合;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在于对象是否为他人占有下的财物,但二罪构成要件在侵占罪范围内存在重合;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在于处分行为的有无,但二罪之间亦存在竞合;取得罪与毁弃罪的区别在于利用意思的有无,但由于财物利用可能性的侵害是财产犯可罚性的共同基础,故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之间也存在竞合;区分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仍应坚持传统的“两个当场”;抢劫罪与盗窃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聚众哄抢罪构成要件存在竞合关系;职务侵占罪客观行为只有狭义的侵占,不包括窃取与骗取;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构成要件间存在竞合关系,是否具有归还意图难以查明时,成立挪用资金罪;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可以成立想象竞合。

    • ¥40 ¥46 折扣:8.7折
    • 中国古代盗罪研究
    •   ( 18 条评论 )
    • 孙向阳 /2013-07-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中国古代盗罪研究》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系统了解盗罪发展演变和阅读理解古代盗罪立法所必需的总结说明;二是为全面掌握古代包括“准盗论”、“以盗论”和“同强盗法”等在内的广义盗罪之分析阐释;三是作为《中国古代盗罪研究》核心的为深化研究古代狭义盗罪即“强盗”和“窃盗”以及具有交叉转化关系的“共盗”制度等犯罪构成的法理论证。《中国古代盗罪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51.3 ¥59 折扣:8.7折
    • 庞氏骗局的法律分析:基于信用博弈的视角
    •   ( 26 条评论 )
    • 张路 /2013-07-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从信用博弈的角度,以全球视角审视永恒的庞氏骗局在个人、银行社保等机构、国债、国家货币、国际货币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层面的体现,揭示各种过度信用安排的骗局本质,包括目前尚在演化之中的金融危机的骗局性;同时揭示金融中介看门人往往是庞氏骗局的帮凶。 本书的核心是研究应对个人和私营机构型庞氏骗局,也就是中国语境中非法集资的法律措施,透过麦道夫案,为我国金融法治建设,包括投资基金法律规制提供全新的借鉴视角。

    • ¥33.1 ¥42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