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使得金融活动不仅瞬间完成,而且金融交易数量持续增长,金融机构每天都会有数以亿计的海量交易发生。要在海量金融交易中识别匿藏于其中的可疑交易,仅仅依赖人工识别是比较困难的。加之,可疑金融交易识别不仅涉及领域知识、客户背景知识及客户行为模式,还与不断变化的洗钱方式和途径密切相关。由于洗钱活动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现代金融体系越来越复杂,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给可疑金融交易识别带来极大的挑战。此外,能否有效识别已经发生的可疑金融交易,还取决于所采用的识别方法、技术和手段的有效性。《反洗钱中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是由张成虎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与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商务智能与反洗钱研究中心近年来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的可疑金融交易识别研究与应用的部分
课题组从大众网络媒体上公开报道的企业家犯罪信息中,检索和收集整理了成型的案例共计463例。案件收集的时间跨度为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期间,基本涵盖了年度公共媒体报道的企业家犯罪案件。为了准确揭示企业家犯罪案例的统计特征,课题组从犯罪行为、犯罪人和刑法适用三方面,共设定了31项测量指标。2013年度报告较之2012年报告,呈现四大新变化:(1)案例统计基数增大(共463例,去年为245例),并新增9项统计指标,统计参数达到31项;(2)适应国家反腐败形势的需要,将企业家腐败犯罪进行单独统计和分析,揭示了应将民营企业反腐败斗争纳入到国家整体反腐败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3)对企业家犯罪的刑法适用特征进行了详细统计,为从刑事政策、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角度更加深入地研究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规制与处罚提供了宝贵素材和反思性启示;(4)为切实推
张远煌和陈正云和张荆主编的《企业家犯罪分析与刑事风险防控报告(2014卷)》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第二份我国企业家犯罪的综合年度报告,基本内容由2013年中国企业家犯罪分析报告与第二届“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与经济发展高端论坛”的会议文集组成。本书与2013年出版的同名书籍相比,研究目的更为明确,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本书仍着眼于中国国企和民企企业家犯罪问题研究,阐述了将民营企业的反腐败纳入国家整体反腐败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目的在于推动治理犯罪的新理念,助推中国市场法治水平的提升。
张成虎、王宝运、孙陵霞编著的《商业银行反洗钱有效性评价》系统阐述了商业银行在 反洗钱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梳理了商业银行反洗钱有效性的 外文献,深入剖析了商业银行反洗钱有效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商业银行反冼钱的关键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商业银行反洗钱有效性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及其影响效应。运用反洗钱相关理论,参考 反洗钱规则、标准和我国相关反洗钱法律制度以及反洗钱工作实践等多种因素,设计了商业银行反洗钱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信用卡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支付工具。由于信用卡具有预支功能,在结算时涉及到卡主、银行、商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许多犯罪人就利用这三者之间的时间和信息差异,恶意套取现金或恶意透支,给金融秩序带来危害。本书系统分析了信用卡犯罪的各种手段、方式,并对如何认定犯罪及处罚提出了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庞氏骗局是金字塔式骗局(传销)的鼻祖。很近100年来,它在优选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严行方著的这本《庞氏骗局(钓鱼还是钓愚)》系统介绍了庞氏骗局及其特点和类型,明确指出这是一种钓鱼和钓愚行为,并必然走向崩盘。本书在深刻剖析庞氏骗局沉渣泛起原因的同时,重点揭露了它在我国的罪恶现状和表现形式,对读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尤其适合身陷传销泥潭者及其亲友阅读参考。
本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与洗钱问题有关的刑事犯罪、有组织犯罪集团、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从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发展、演变分析反洗钱行动的变化与国际社会应对大规模犯罪问题的政策原则的演进,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