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司法实务,综合法律适用、事实认定和证据审查三个维度,分章阐述走私犯罪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第二、第三、第四章对犯罪客观方面进行了研究,分别为 走私犯罪对象及其数额的认定 通关走私 绕关走私 。各个具体走私罪名区别在于犯罪对象,通过专设 走私犯罪对象及其数额的认定 一章,一方面从整体上论证走私犯罪对象的内涵、类型以及不同对象的竞合关系,另一方面也分析不同走私对象及其数额各自的认定思路。而通关走私和绕关走私是司法实践中两种基本走私方式,二者在走私手法、案件特征、证据结构、事实认定思路、常见疑难问题等方面都有各自特征。区分以上两种走私方式并进行分别研究,更贴近司法实务。在具体分析时,既探讨二者个性问题,如通关走私中常见的单位犯罪、绕关走私中疑难的财物处置;也探讨共性问题
本书的突出特色在于结合交易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为经济刑法的法益、义务犯、主观方面、共同犯罪以及解释论等方面的理论变革提出了富有启发性与可行性的见解。 基于法益二元论,将超个人法益划分为溯源性超个人法益和独立性超个人法益,构建 溯源性 独立性 的经济刑法二元 双环 法益结构,并对两类法益的具体判断加以阐释,对其解释规制和立法批判功能加以论证。占有仍须以事实的、物理上的对虚拟财产存在控制、支配为前提,若没有事实上的相关因素,行为人对虚拟财产不存在占有,或者不发生占有移转。明确不同类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和归责路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不仅仅是配合的消极义务,亦涉及特定情形下主动进行风险审查的积极义务。 在网络犯罪的主观方面,对 主观目的标准的引入 明知的判断 等命题提出了独特
本书是一本金融犯罪刑法学著作,从金融市场的特征及对金融犯罪的刑法惩治角度出发,运用刑法基本原理与概念,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对金融市场上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研究,成果共分十七个专题,具体包括:金融犯罪的概念及分类依据,我国金融犯罪的成因及对策,我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轨迹,金融犯罪刑事立法模式和刑事立法完善,共同金融犯罪和单位金融犯罪研究,金融犯罪的数额认定,金融犯罪的法定刑设置研究,危害货币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机构设立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机构存贷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客户、公众资金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金融票证、有价证券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证券、期货管理制度犯罪研究,危害外汇管理制度犯罪研究,洗钱犯罪研究,金融诈骗犯罪研究和互联网金融犯罪研究。
本书是法国经济刑法学的重量级经典教科书,主要面向经济法学生(硕土、博士),也面向相关从业人员(律师、法官、会计师、审计师、商业公司的股东和董事)。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受高校教师、法科学生和法律实践工作从业者的高度认可,对构建法国经济刑法的内容体系和基础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总共已出版11版次,每次修订都紧密结合立法改革和司法判例发展的新近情况,回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长盛不衰。 《法国经济刑法》虽定位为教科书,但并未局限于具体法律条文的梳理和注释,而是从法律史、刑法哲学的高度,对经济刑法的基础理论展开讨论,综合多种立法渊源和判例解释,对 经济刑法 这一高密度主题进行了综合概述。 首先,本书作者作为法国经济刑法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通过详实的史料整理、
操纵市场诈骗罪侵害三重客体,即投资者的合法 权益、证券市场的秩序、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活动。实践中,应重点监控拥有资源优势的主体的市场操 纵行为。本罪由故意构成,但并非目的犯,我国可借鉴美国法中的以客观要素推定主观要件的判断方法以 及欧盟法所采用的“莫尔海伦规则”确定主观要素中的动机、认识、意志、目的等要素的内容及举证方法 。本罪的有效规制,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事前预防机制、健全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体系、较为严格的行政 处罚措施以及具有明确量刑标准的法定刑。
陈浩然编著的《反洗钱法律文献比较与解析》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与洗钱问题有关的刑事犯罪、有组织犯罪集团、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从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发展、演变分析反洗钱行动的变化与国际社会应对大规模犯罪问题的政策原则的演进,比较、分析联合国反洗钱法律文献的法治原则、创新原则和国际法规范原则,比较分析欧盟各项反洗钱指令的制度原则,分析欧洲国家按照指令反洗钱获得的重大成效,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重点分析FATF反洗钱建议的技术要素和操作技术,比照各国和我国反洗钱法律制度与之存在的差距,为完善我国的反洗钱行动的可操作性提供依据。
《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应用经济学研究》从数量经济学的角度对走私犯罪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走私犯罪的经济原因,客观地描述了走私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点,从动态的角度考察走私的弊端及其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并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运用经济学基本的分析工具,即成本-收益理论来分析走私和反走私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关系,具有普遍意义。同时,在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意大利、法国、台湾等的反走私措施进行借鉴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的反走私实践。为应对走私,我国政府有针对性地不断变革和努力完善缉私体制。《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应用经济学研究》从制度层面重新审视中国缉私体制的发展历程,在回顾历年打击走私采取措施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缉私体制运作实践中的经验,分析缉私工作中存在
《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以我国证券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为背景,撷取了司法实践中频繁发生而又极具理论价值的若干证券犯罪问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全流通时代的证券犯罪问题研究》研究始终站在刑法谦抑原则、行为无价值及形式解释和实质解释相统一的立场,阐释证券犯罪的概念、类型、法益和被害人,剖析证券犯罪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的关系和衔接。主张以因果关系推定规则认定证券犯罪的因果关系。运用部分犯罪共同说,提出共同犯罪罪名确定规则,讨论各类证券犯罪的从犯形态及转化为共同正犯的情形,主张从物理的因果性和心理的因果性入手区分不可罚的中立帮助和可罚的帮助行为。在罪刑法定原则框架内,探讨兜底条款的刑法解释。
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是当前为猖獗、影响为恶劣的犯罪之一,有关该类犯罪的防范与惩治是我国刑事司法机关的重中之重。本届论坛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惩防对策”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防治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政策问题、国际犯罪问题、刑事证据标准问题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惩防对策中的共性问题以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司法认定问题、量刑问题,研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案件的定性等司法疑难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入地研讨,进一步加强了理论与实务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了理论和实务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面对白领犯罪、企业家犯罪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了使经济刑法充分发挥其保护刑法公正与促进市场增长的作用,刑事制裁介入经济违法行为应当设置好介入的广度与深度。我国经济刑事制裁制度离应然的理想状态还有差距,本书从办案法官视角,提出我国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介入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将空泛的“适度论”落实到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去。无论大企业家还是一般白领精英,为防范经济犯罪的刑法风险,都值得一读。
本书以我国已经公开审理的案件为基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归纳统计,辨识不法公职人员转移非法所得的途径与上游经济犯罪类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资金转移过程中的关键路线与关键步骤,探究影响公职人员上游经济犯罪的因素以及转移不法所得的影响因素。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灵魂”。《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刑事证据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走私犯罪证据的一般理论进行探讨,以走私犯罪形态为视角对走私犯罪的证据进行分类研究,构建了走私犯罪证据的基本理论框架。在走私犯罪证据的一般理论中,对走私犯罪证据的概念、特点、类型、调查收集及审查判断,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走私行为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对各种具体走私行为中的证据问题结合司法实践进行探讨。《走私罪系列研究丛书:走私犯罪刑事证据研究》针对各种走私犯罪证据的特点,从证据收集、证据认定、证据规格等方面阐述作者的观点,对海关执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对非法集资犯罪从刑法解释论和司法审判实务双重视角展开分析。在《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基础上,本书对非法集资中涉及的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以及与之相关的欺诈发行股票、*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罪,非法经营罪,虚假广告罪,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等犯罪的构成要件、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界定;从实证层面对当前困扰法院审判非法集资犯罪案件中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指出当前对非法集资犯罪的刑法规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司法解释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系统的方案。 近一段时间以来,缺乏规范的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其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受到
本书系统整理和研究了包括中国税收制度在内的相关专著、涉及美国税收制度、税收犯罪的相关外文文献,以税收债务法律关系的立场,考察了中美税收犯罪刑事立法的异同并分析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发现中国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虽已由权力关系转变为债务关系,但税收刑事立法和司法仍受旧有税收权力法律关系的影响,与税收债务法律关系偏离,这也是当前中国税收犯罪司法实践困境的根源,因此,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税收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应当在重心、调整范围、保护法益以及犯罪主体的定位等方面回归税收债务法律关系。本书研究结论条分缕析,逻辑论证清晰充分,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金融领域专业人士以及银行业重要改革政策制定者的案头读物 荣获Axiom商业图书奖金奖 历经数年彻底调查,起底金融业协助犯罪并充当犯罪资本循环体系的真实且鲜为人知的事实,警示金融服务行业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预防犯罪分子滥用金融服务体系。 运作良好的金融机构不仅会对市场环境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且对成熟市场经济的运行也同样至关重要。而金融业的一些有害行为正在啃噬着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侵蚀着公众信任。只有找出这些行为背后的诱因和共性、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改革金融业现有体制,使金融机构能够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实现*好平衡,才能有效地阻止犯罪分子滥用金融服务体系现象的发生,保护金融业免受未来危机。 在《资本犯罪:金融业如何滋生犯罪》这本书中,史蒂芬通过对一系列不同的上游犯罪类型进行考察,向读者展示了犯罪分
本书通过对非法集资刑事犯罪各种典型案例的研究,并从有关众多的案例中剥离和提炼出解决非法集资犯罪的理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可以为解决非法集资犯罪的理论和实践、完善我国非法集资犯罪的相关立法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也可以此研究为参考,抛砖引玉,促使更多的刑法学者和相关人士今后能够通过案例实证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刑法问题,从而使得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For 金融界人士 ——资本市场这么火爆,融资租赁、私募基金,小心犯罪漩涡! ★For 资本市场监管主体 ——资本市场带给大家崭新的机会和希望,但需要监管主体保驾护航,如何做? ★For 广大投资者 ——集资的漩涡越陷越深,你在里面吗?……面对火爆的资本市场,投资者该怎么投? ★For 相关研究人员 ——集资犯罪的情境预防体系如何构建仍需探讨,此砖能否引出大家的玉。 In a word:全是干货。
课题组从大众网络媒体上公开报道的企业家犯罪信息中,检索和收集整理了成型的案例共计463例。案件收集的时间跨度为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期间,基本涵盖了年度公共媒体报道的企业家犯罪案件。为了准确揭示企业家犯罪案例的统计特征,课题组从犯罪行为、犯罪人和刑法适用三方面,共设定了31项测量指标。2013年度报告较之2012年报告,呈现四大新变化:(1)案例统计基数增大(共463例,去年为245例),并新增9项统计指标,统计参数达到31项;(2)适应国家反腐败形势的需要,将企业家腐败犯罪进行单独统计和分析,揭示了应将民营企业反腐败斗争纳入到国家整体反腐败体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3)对企业家犯罪的刑法适用特征进行了详细统计,为从刑事政策、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角度更加深入地研究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规制与处罚提供了宝贵素材和反思性启示;(4)为切实推
本书的撰稿人由法院、检察院的一线法官、检察官组成,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本书对具有社会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案例进行提炼、总结,展示法官、检察官对相关案件的逻辑推理过程,呈现办案过程中的经验和智慧,运用法律经验帮助读者领会法律条文和法律精神,使本书既突出了实用性,有保持了较高的专业性。
《法话西游(二)》是 和 联合开展的“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法治宣传系列图书之一,本套丛书由 人民检察策划,并经过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严格把关,是中小学普法教育的 读物。《法话西游》以我国传统经典名著《西游记》故事为
本著作基于公司治理路径下讨论从源头治理 商业腐败 ,是指通过公司治理路径重点打击商业腐败的上游行为,即对商业行贿行为进行源头治理。商业行贿与商业受贿存在对向关系,但商业行贿的 上游性 是商业腐败犯罪衍生的本质所在。本拙著所论述的 商业腐败 与通常所说的商业贿赂并无实质不同,只是强调以公司为主体的私营部门对公营部门或私营部门的贿赂,强调对职务或职位行为的腐蚀性。
本书从金融诈骗类犯罪的构成、分类、立案标准、量刑等方面予以阐述,重点介绍了金融犯罪类案件的律师实务,如接谈技巧、收案技巧,侦查、审查起诉、一审、二审、审判监督、死刑复核等程序的律师工作流程及技巧,为青年律师办理相关案件提供具体的指导,是律师和其他法律工作者研究和办理金融诈骗类案件的实务用书。
《偷、逃税行为的违法与犯罪》将从税收行政法和刑法两个法域全面研究偷逃税行为,并将偷逃税行为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界分和衔接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以期解决长期以来立法上偷逃税行为刑事立法与行政立法的不协调和司法中偷逃税行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不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