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审判中应当如何具体运用和解释刑法为主轴,结合丰富具体的审判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深奥的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和理论,使刑法解释适用与审判实践紧密结合。 在刑法解释方法上,对各种解释方法的规则进行了概括,丰富了刑法解释方法的内容;提出只有可预测性才能作为刑法解释的原则;在证据的采信上,对各种证据的特点和可信性进行了提炼,观点新颖且务实;对于刑事推定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把刑事推定的架构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对刑事推定的反驳标准、交通肇事责任推定、毒品犯罪推定等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对于刑法解释理念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对各种理念在刑事审判中应该如何运用,结合实际进行了透彻且有新意剖析。
《技术侦查规范化研究》结合司法实践深入探讨了技术侦查原理、正当性根据、负面效应,技术侦查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及平衡等理论问题。这些研究有助于还原技术侦查的“本来面目”,真正指导司法实践。此外,书中选取了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技术侦查措施逐一探讨,对电话监听、网络监控、卧底侦查等典型的技术侦查手段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既注重了共通性,又看到了差异性,有助于深入了解把握具体侦查措施的各自特点,走向规范化道路。
我社曾经出版了《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指导丛书》,内含《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要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撰写案例剖析》《机械领域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医药及卫生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与审查》《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的文件撰写与审查》等,是分别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专利申请的文件撰写,并结合一些案例给予解读说明,对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起到了指导规范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这套丛书中引用的一些案例不够全面和代表性。在实践中,常有读者,如专利申请人、代理人常常遇到与申请文件撰写、答复审查意见的问题,希望能够出版带有案例剖析的指导书籍。
《审讯心理学(第3版)》主要内容包括导论,审讯人员的心理基础,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犯罪嫌疑人抗审的心理因素,审讯的方法和技巧,“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下的侦查讯问攻略,犯罪嫌疑人供述认罪的六大基本规律,犯罪嫌疑人谎言抗审的把握与讯问方法的运用,沉默对抗行为的把握与讯问方法的运用,认知误区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心理限制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心理置换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意识经验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人格倾向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需要”理论的“攻击”规律和审讯方法,证人的心理特征及询问方法,被害人的心理特征及询问方法,讯问活动中的语用行为特点与技巧,附:我的审讯日志,因玩忽职守导致嫌疑人坠楼死亡案件的审讯实例。
无
当前,GIS在警务业务和犯罪预防中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作为一个工具,GIS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用于警务业务管理、警务战术制图以及宏观策略分析等多个方面。随着GIS在犯罪制图中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需要有一本综合性和可读性较强的资料供人们参考,《地理信息系统与犯罪制图》(作者Spencer Chainey、Jerry Ratcliffe)就是适应这一需求而写。
《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研究》研究的主旨在于系统论述经济犯罪出罪事由理论,阐释经济犯罪司法定罪的出罪侧面,揭示司法实践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考虑入罪,从而确保充分实现经济犯罪司法认定过程中的公平正义。实践中务必做到对出罪事由仔细甄别,认真选择和妥当适用。如果求全责备就可能走向问题的反面,同样亦不利于定纷止争,难以收到良好的司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本书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 本书以十个死刑犯的最后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破解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
侦查权的先天扩张性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间存在紧张关系,在保护与容忍之间寻找平衡点就成了现代法治国家处理侦查权与公民权关系的。侦查法治化的核心是对侦查权实行由第三方主导的程序性控制。本书以我国侦查权的程序性控制为主题,从侦查权行使的整体性出发,立足于我国司法制度的现实与发展趋势,探讨我国侦查权程序性控制所面临的困境,从体制和机制上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近景和远景的双重维度,立足于模型建构和要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及完善建议。
《当代世界警务理论与侦查实务译丛:犯罪现场摄影概论》主要内容包括:光栅图像与矢量图像、数据传输速度、图像压缩、RAW格式、指导原则和操作标准、图像分类、图像证据的合法性测试、数字图像的真实性、数字图像的再现性、数字图像的安全性、图像数据的公开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