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战略性犯罪”的生态犯罪是涉及危害全局性、战略性和生态安全利益的犯罪,而生态安全利益不仅是人类的立命之本,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在惩治生态犯罪的过程中,令人忧虑的现象是社会公众或犯罪人对生态犯罪并不具有明显痛恨情绪或自我认知的“罪感”或“耻感”;况且,生态犯罪的收益大于生态犯罪的成本,生态犯罪的发生率大于生态犯罪的发现率、查处率与“死亡率”,这是生态犯罪发展蔓延的原因所在。 以价值多元化为指导的生态刑法立法,应当在维持现行刑法的基本结构和体例下,重新考量生态刑法的规范构造,在具体的罪量标准上,采取多元的类型化标准,以其形成严密的生态刑法法网,在寻求生态犯罪治理的公共政策和刑法规范妥善融合的进程中,合理地规制生态犯罪的范围,提升刑法有效治理生态犯罪的能力。
《侦查监督规范集成一本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部分序言概述;第二部分是对28大类436各监督事项设置的解读说明,以及有关重点问题的阐释;第三部分是28大类446个监督事项法律依据的逐项分类汇总,以清晰的图表形式加以展现,以便实际工作中查询使用。本书供全国各地办案参考使用。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yi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溢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力倡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极大声誉,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它对于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yi次翻译成中文以来,本书已经被列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书目。
对于金融创新背景下的金融犯罪形势,无论是刑事立法资源的大量投入,刑事司法机关工作机制的专业化设置,还是对金融监管执法权的强调,都体现了对金融领域犯罪状态的重视:只有有效扼制犯罪,才能保障金融资产的安全,维护金融秩序,并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而支撑这些工作的理论基础,是金融犯罪的各种研究中所获得的实证素材与分析结论。因此,只有对各种金融犯罪的概念和概念承袭与变化的原因进行分类整理,才能避免各种论断“以讹传讹”,以致误导实践可能性的发生。与此同时,只有分析新时期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实施方式等各种变化与发展,才能就刑法观、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得出“与时俱进”的正确结论。
本书从金融市场的特征出发,运用刑法的基本理念和原理,结合实际办案的需要,对当前受到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广泛关注的金融犯罪定罪量刑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犯罪构成原论(修订版)》作者通过对犯罪构成的形式、发展和现存的犯罪构成的体系进行全面的回顾与反思,进而对犯罪构成进行重新审视后,试图建立一个比较科学、完整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使之成为刑事立法所能重视的设立犯罪的一种规格,成为刑事司法所能运用的认定犯罪的一种模式和操作手段,成为刑法理论解读刑法典章文本的一种分析工具。
《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是一本以对罪犯的心理问题和犯罪心理开展针对性矫治工作为主要内容,为提高监狱心理矫治技能而编写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要求学员获得罪犯心理矫治的基本知识,掌握矫治罪犯心理问题和犯罪心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能在我国监狱等矫正机构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矫正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 本在结构上可划分为部分:部分为基础理论,共两章;在阐明罪犯心理矫治概念及理论基础之后,介绍罪犯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操作实务,共九章;首先阐述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正的共同基础——罪犯心理评估;然后是心理咨询技能与实务,包括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罪犯个体心理咨询、罪犯团体心理辅导、罪犯心理危机干预;接着是心理矫正技能与实务,包括犯因性问题分析维度与模型、罪犯
《刑事侦查学》是侦查学综合型理论著作。全书共二十六章,由侦查的基本原理、侦查技术和措施、侦查程序、类案侦查方法等内容组成。作者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刑事立法的动态,把握刑事法治进程,广泛吸收了当代侦查学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对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
《讯问学》紧密结合讯问工作的发展变化,注重强调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了学术发展前沿的理论成果。一方面详尽阐释了讯问的内涵、原理、制度、对策体系、行为要素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于讯问工作的全流程进行了深入的实务指导,体现了理论与实务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