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我国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等多个监管场所内的暴力犯罪人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暴力犯罪的概念、类型、风险因素、评估工具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档案筛查、量表测试、个案访谈、行为测试、事件相关脑电位和功能性磁共振等方法,系统考察了我国暴力犯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尝试性对暴力犯进行分类、针对中高再犯风险的暴力犯开展团体心理矫正。 书中部分数据和研究结果已在外的中英文期刊发表。 本书是对笔者既往十多年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整合,相信能够对我国暴力犯罪人整体状况的了解和矫正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罪过情感研究》书稿共分五章,约25万字。 作者首先在理论上对罪过情感进行了定义与分类。并梳理了自十八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刑事古典学派系统提出罪过理论学说至今的四个历史沿革阶段,分析了传统罪过理论中没有情感因素的名分和地位这一缺陷的成因。继而提出应将情感因素纳入罪过理论的必要性:(1)保持学科间的一致性;(2)实现罪过理论的自洽性;(3)解决罪过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脱节;(4)正确定性率性犯罪。最后书稿重点落在凸显情感罪过理论的实践价值,尤其在司法实践中日见深远的影响:(1)实现犯罪本质及其种类的完全革新;(2)导致犯罪既遂标准的重新审订;(3)可见罪过本质及其分类的重大改观;(4)引领刑事责任根据理论的转变。
《刑事侦查学》是侦查学综合型理论著作。全书共二十六章,由侦查的基本原理、侦查技术和措施、侦查程序、类案侦查方法等内容组成。作者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刑事立法的动态,把握刑事法治进程,广泛吸收了当代侦查学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对侦查学的基本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犯罪学(第五版)》第5版在此前的第4版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进行了资料的更新及内容的补充修正。尤其是,作为对社会犯罪问题的研究,《犯罪学(第五版)》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注重本土民族文化及社会时代背景,强调“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及“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科学学风,充分把握外犯罪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构建中国自主的犯罪学知识体系,努力为我国的犯罪预防及控制做出贡献。 《犯罪学(第五版)》在内容目标上致力于做到:概念准确,表达清晰,阐述系统;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论述客观,说理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总结实践经验;反映时代精华,力求创新开拓。在体系结构上,《犯罪学(第五版)》不拘泥于以往犯罪学导论、犯罪现象论、犯罪类型论、犯罪原
侦查和逻辑的之间的关系从来就非常密切。 刑事案件侦查虽然外在表现为各种形式的侦查活动,但从本质上讲它总是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依靠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和判断的逻辑思维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侦查过程在刑事案件中的也体现为一种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就是溯源、推导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必须借助于逻辑推理这种形式来完成。 逻辑推理是对案件情况正确地进行分析和推断的必然途径,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刑事犯罪高发、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冲突加剧矛,社会盾凸的严峻状态下。 一方面,刑事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 这一情况还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犯罪的有组织化、暴力化、低龄化、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犯罪形式的不断多样化和犯罪手段的快速升级迫切要求我们
倪铁编著的《程序法治视野中的刑事侦查权制衡研究》从刑事程序法治的时代大背景出发,从应然的角度研究侦查权及其制衡机制的理论维度,提出了侦查权制衡框架下的权能均衡、权力谦抑和权利积极的原则。继而,作者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