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读: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准文本和草案说明。 2.可看:近30位法学专家与实务专家通过音视频阐述民法典诞生的意义、创新之处。 3.可听:专业主播男女声朗读民法典条文及草案说明。 4.可藏:集音、视、图、文于一体,见证新中国*部法典的诞生,值得纪念与收藏。 5.可赠:装帧设计精美,红、灰色布面锁线精装,烫金工艺,内文为深咖色专色印刷,配细金丝带,是馈赠他人的精美礼物。
本书是“中国好书”《民法典与日常生活》的进阶版,将典型案例与法律热点相互印证,使生活解读与学术品味兼容并蓄。精心选取各地各级法院依据《民法典》审理的45个“ 案”或典型案例,进行不失学术品味的生活化解读,比如人脸识别 案、江歌案、录像遗嘱首案等。同时,对《民法典》实施过程中的39个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法理分析,比如老旧小区电梯加装问题、受到性骚扰如何维权、高空抛物致害中物业公司承担何种责任等。通过对这些案例和热点的解读与评析,旨在为读者提供 为“沉浸式”体验的机会,以便切实地观察法律人对法律问题的分析过程,直观地感受《民法典》所宣示的公平正义的实现过程,并向大众倡议“生活在民法典”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 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本书收录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准文本,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并按照权威版本进行了全文折校,保证文字的精准性,文本字体为小四号,开本16开,在保证轻薄便携的同时方便查询阅读,为方便理解本法典的出台背景,特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说明。
本书德文原著于2012年由德国贝克出版社推出,是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诺伯特·霍斯特在古稀之年为普通大众读者撰写的一部通识小书。作品关注的主题 是刑罚的目的,换言之,惩罚的意义是什么?哪些行为应当受到惩罚?对于这些问题,作者检视了与之相关的、最为重要的立场。根据作者的分析,无论 是康德和黑格尔的报应主张还是功利主义者的预防论,都无法通过理性的审视。相反,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即一种以普通公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刑罚威慑理论。全书论述简明清晰,作者以一种普遍可理解的书写方式处理了一个哲学与法学之间颇具争议性与紧张关系的话题。
《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强调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强调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的基本要求。为配合《民法典》的普法工作,本书以《民法典》合同编及相关司法解释为内容,通过细节精心设计和合理编排,在调研法律条文使用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为广大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便于做笔记和总结,帮助读者轻松学习掌握《民法典》合同编。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工作过程中,实务经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重要成果,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实务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全书共六章,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分析了国际科技合作背景下知识产权的基本含义、主要特点、驱动因素和重要类别等;第二部分(第3-4章)讨论了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并以美国、英国、欧盟、以色列和日本为例,介绍了国际科技合作概况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第三部分(第5-6章)在阐述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的主要内容、注意问题、参考文本的同时,立足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开展广泛调研并提出了相关调研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地方立法的需求和矛盾更加凸显。对学界而言,深入研究地方立法、提供理论支撑尤为重要。本书选取全国优秀学者的地方立法研究成果,在地方立法的大主题下展现多元观点,通过阐述地方立法的现状、形式、趋势、评估、实效等方面,对地方立法进行全面、实证的分析,进一步完善地方立法理论,为我国地方立法的发展提供全面性、建设性的参考意见。
本书是大谷实教授关于日本《医师法》及相关医事领域法律问题的最新见解,被称为“医学生、国家医师考试考生、实习医生等的基本书目;是第一本系统、平实地阐释作为医事法之根基——《医师法》的教科书”,其在日本医事法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面向日本医学部与法学部的学生以及医院在职医生的入门教科书,本书语言平实、逻辑缜密,通俗易懂,不触及晦涩难懂的深奥理论,其中的绝大多数问题也属于世界范围内医疗领域法律规制的共性问题,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本书紧跟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变化,针对诸如美容整形手术、绝育手术、性别匹配手术、人工流产、生殖辅助医疗、 克隆技术、 移植医疗、 终末期医疗等前沿问题,结合大量日本实务判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展现了日本政府和司法实务在应对上
《律师的麻烦——美国律师的职业困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德博拉·罗德就美国法律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加以分析和批判的又一力作。作者在开篇就指出,这可不是美国律师最美好的时光,并进而戳破了美国律师业的神话,指出美国一方面律师供给过多,另一方面为贫穷或者中等收入的人员提供的法律服务供不应求。因此,是全面说明美国律师业所面临的挑战的适当时刻了。 全书分别探讨了美国律师执业活动的条件、近用司法、多样性挑战、律师规制、法律教育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如减少律师协会对律师规制的控制、扩大公众参与的机会等。 揆诸现实,殷鉴不远,本书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对于我国当前律师管理体制和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书由北京高文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团队匠心而作,精心汇萃整理了专利侵权纠纷处理的典型案例,形象具体地阐释了专利侵权纠纷处理的全过程,可谓是一部融知识与实用为一体的专利实务应用图书。本书包括四个部分。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作出的,认定构成侵权没有经过诉讼的十一个案例及针对其中相关问题的解析作为靠前部分;靠前部分分为十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行政处理决定书原文、相关问题及其解析以及本案点评。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作出的,认定不构成侵权没有经过诉讼的八个案例及针对其中相关问题的解析作为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行政处理决定书原文、相关问题及其解析以及本案点评。其他地方专利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理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判决维持了行政处理决定的九个案例及其问题解析
《不当得利(第二版)》是在2009年版基础上的修订版,从属于王泽鉴教授民法研究系列。王泽鉴教授结合近几年台湾地区法规新的修正情况,纳入*近实务案例,补充新的文献重新检视争议问题,强化说理论证,对不当得利有较为深入透彻的理解。 不当得利作为民法领域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被单列为一本专著,足见其重要性。在当前的民法判例中,与不当得利相关的问题非常繁杂,其涉及面相当广,产生的法律后果和影响也很大。本书作者旨在整理分析判例学说,建构不当得利法的理论体系。 《不当得利(第二版)》是王泽鉴教授继2014年修订《民法总则》之后,对民法研究系列丛书的又一次系统性修订。
“合同设计”这一概念源于德国法学的教育实践,是德国“预防性法学教育”的核心部分。“预防性法学”,即指当事人事先通过一定的行为(如“合同约定”),以预防日后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目前,无论是“预防性法学”还是“合同设计”,在中国法学学术界和实务界都罕有提及。但是,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合同设计”终究是一个绕不过的课题。 本书di一部分“合同设计的方法和结构”介绍了合同设计的一般性事项、基本原则与方法。di二部分“合同设计实务导论”则详述了14个法律领域的具体合同设计技巧,包括:买卖法、赠与法、租赁法、雇佣法和劳动法、承揽法、居间法、融资租赁法、特许经营、物权法、社团法、民商事组织法、夫妻财产制合同法、继承法、一般交易条款法中的合同设计技巧。这些德国的“合同设计”经验对中国法律人
在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无处不在的算法和蓬勃涌现的新技术不仅是法律规制的对象,也被用作规制工具治理和塑造着人类自身。本书通过将技术问题摆在法律思考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法律3.0”的概念——利用技术方案而不是法律规则来实现规制目标。与秉持融贯主义思路的法律1.0和秉持规制工具主义思路的法律2.0相比,采取技术主义思路的法律3.0通过对产品、流程、空间乃至人的设计而完美预防了问题的出现。这在极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和实效的同时,也对传统法律规则和法律推理方式提出挑战,引发人们对伦理和法治的关切。 本书认为,我们已经进入规则、规制和技术三种思维与对话并存的法律3.0时代,需要重新构想和塑造法律,通过把技术工具纳入法律所在的规制环境以拓宽法律研究的领域,并将技术治理置于法治约束之下,从而维护自由、自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