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强调了互联网环境下,应当强化知识产权使用规则,以便使知识产权制度更加适应互联网的特点。在领域,本书重点研究了保护技术措施的发展状况,着重研究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应当如何完善,对于首次销售理论和数字市场销售电子产品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 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在专利领域,着重研究了商业方法可专利性判断标准的新进展,对于目前计算机软件申请中涉及到的功能性限定制度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商标领域,着重研究了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平行进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策略,着重研究了电子商务平台商的商标共同侵权责任问题。
《专利池的运营与法律规制》由专利池的概念开始,逐步系统介绍了专利池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专利池、专利池相关的法律政策、专利池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系统总结了各种专利联盟的运作模式。
方立维先生的这本著作《专利标准化下专利联盟 及其专利授权许可政策》主要以专利标准化为出发点 ,讨论标准涉及的专利许可在竞争法与专利法上的关 联性,同时也对专利联盟所涉及的关于必要专利、免 费许可、许可使用费、技术标准制定和权利滥用等主 要问题,通过对国际组织、发达国家或地区标准制定 组织和欧、美、日等域内立法和学说结合经典法院案 例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实用专利书系:外观设计专利实质审查标准新讲》通过对外大量相关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最近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涉及外观设计的诉讼案例,归纳和总结出了外观设计实质性授权条件的掌握尺度和判断方法,对设计空间的运用、相同和实质相同的判断标准以及外观设计明显区别判断等规定的具体运用,给出了较为详尽的明确意见。
本书是将民事抗辩基础理论与知识产权抗辩制度相结合的一项有益的尝试。作者选取对构建知识产权体系有关联的民事抗辩基础理论,审视现有知识产权抗辩制度,再运用民事抗辩类型化的实质标准来对知识产权抗辩制度进行体系化构建。 作者以民事抗辩与请求权之间的对抗关系为主线,通过考察抗辩制度的历史、功能、类型及其识别标准,按照各类抗辩对于知识产权侵权请求权阻击力度的强弱程度即效力的不同,归纳出知识产权侵权抗辩的类型,即知识产权不侵权抗辩、损害赔偿请求权不成立抗辩、停止侵害请求权不成立抗辩以及抗辩权:并通过案例分析、比较法考察以及逻辑论证等方式,探索上述抗辩类型在著作权、专利和商标侵权法律关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法律适用的现状与问题。
本书以新颖性、创造性判断为主线,针对元器件、半导体领域提供了具有典型性的审查案例并进行分析。其中,既有涉及检索技巧的介绍,也有涉及技术理解、法律判断的案例。有些案例很有特点,分析也颇有深度。
《专利复审和无效典型案例评析丛书:外观设计专利无效宣告典型案例评析》共六章,分别从保护客体、实质相同和明显区别判断、相同和相近似判断、权利冲突、证据认定以及其他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甄选了74个案例,对外观设计领域专利无效宣告典型案件的特点和法律适用进行了评析。
本书中,周云川法官回味了十余年来履行商标授权确权司法审查职责的历历往事,再现了多年来人民法院在商标授权确权司法审查中遇到的问题、争论和裁判的疑难案件,既有对规范的条分缕析,又有对于争议问题的探索,还有对案件所涉问题的解读,是周云川法官在繁忙的审判工作之余,用心用力积累、总结和探索商标授权确权司法审查问题的可喜成果。从本书的内容当中,我们大致能够感受到司法在商标授权确权中的努力、智慧和创造,也能够初步领略到司法审查的重要作用。本书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很强,是一本很好的实务著作,值得推荐。
《专利电子申请使用指南(第2版)》内容简介:本选题第一版于2015年出版,随着电子申请的修改,其原有内容已不能满足申请人、代理人、审查员等需要。故对此进行修改。修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电子申请注册方式取消了邮寄注册和当面注册方式,网上注册和原网上注册方式完全不同,注册章节需要重新撰写;(2)新申请请求书的填写项目和校验规则需要根据新的表格标准适应性修改,包括:摘要附图指定方式、微生物保藏信息填写、核苷酸序列表的生成方式等需要补充;(3)引入新的表格类型,尤其是5个证明文件题录的应用,需要详细业务介绍、题录的使用和编辑需要补充;(4)对于中间文件的大部分手续表格填写,需要根据新的表格模板和校验规则进行适应性修改,尤其是费减证明备案和费用减缓请求的编辑、著录项目手续业务上调整加
本书以专利侵权判定为研究主题,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直接侵权判定,以及专利间接侵权判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第*部分为专利直接侵权判定,从专利侵权判定的概念、特征、意义入手,主要分析了专利直接侵权判定的性质、主体、对象、依据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专利间接侵权判定,介绍了专利间接侵权各种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和域外专利间接侵权判定制度与规则,同时深入分析和研究了专利间接侵权的类型以及专利间接侵权成立要件。 本书较为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前沿专利侵权判定理论、相关国家专利侵权判定立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经验,考察了一些专利侵权判定典型实例,企图澄清以下几个问题:专利侵权判定的含义及其特征;专利直接侵权判定的主体;专利直接侵权判定的对象――专利直接侵权行为;专利直接侵权判定的
,我终于如释重负。抬头望了一眼窗外,不由得痴了:EagleHeights明净的蓝天下,一只苍鹰孤兀地盘旋着。碧波荡漾的Mendota湖倒映出层林尽染的秋色。几点白帆在森林与水面交接的尽头若隐若现……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麦迪逊的秋天原是这般静谧迷人!记得那是2007年,也是秋日的一个下午,恩师曹之先生亲自登门,约请我为他主编的《中国图书文化史丛书》撰写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图书著作权的书稿。说实话,著作权这样一个法学命题,在我一个研习文献学和出版史的人而言,并不是一个熟悉的领域,因此不免有些踌躇。但先生殷殷之情,岂忍推诿。好在“中国图书文化史”这样一个主题让我心里有了一点底,四年光景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其间笔者家里变故不断:妻子远赴莫斯科访学,岳母大人罹病去世,小儿沐之因骨折先后两次手术,本人又外出上海参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