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制度具有价值多元性和利益平衡性,其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但促进科技发展和创新,鼓励文化交流与传播,最终实现全人类共同福祉是贯穿始终的方向。伴随着世界各国对专利保护的加强,专利扩张带来的专利蟑螂、权利滥用等问题与困惑却引人深思,单纯追究专利数量已成为过去式,如何提升专利授权质量、发挥专利制度价值、维护专利制度利益成为新命题。本书专利权扩张的反思和专利正当性的研究入手,以类型化方法,梳理不同专利侵权抗辩事由在整个制度体系中扮演的作用,并构建专利侵权抗辩的整体框架。 br 本书以权利人的诉讼请求逻辑链条作为体系化的依据,专利侵权抗辩可划分为 被控行为不构成侵权 , 被控行为虽构成侵权但有法定豁免事由 , 原告存在滥用等不正当行为导致专利权失去可执行性 三个层面的专利侵权抗辩类型。而即使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4年3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次修正 根据2000年8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根据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本书由与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三个专题组成。专题一研究我国政府资助科技项目完成发明创造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对其管理机制相关问题调查分析并得出结论。专题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管理需要做好的工作。专题三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确立评价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标准的基本原则,借鉴国内外有影响的评价指标,提出科学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修改主要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大 放管服 改革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专利代理人的称谓改为 专利代理师 、放宽专利代理行业准入等。修改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如下: 一是简政放权,支持创新创业,减轻群众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与创造力。包括取消代理机构设立审批的省级初审;放宽代理机构组织形式要求;简化考试报名条件,取消申请代理师资格应当具有工作经验等要求;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材料。 二是放管结合,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创新主体合法权益。包括管理部门应当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对代理机构和代理师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并向社会公布检查、处理结果;支持创新,鼓励代理机构和代理师为小微企业以及弱势群体提供代理援助服务;健全执业规范,要求代理机构建立健全利益冲突审查制度;完善关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章数字化时代著作权保护的新形势:权利保护与产业发展相博弈;第二章数字化时代著作权保护模式之探索;第三章数字化时代著作权维权之道——集体管理;第四章我国现行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失灵;节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