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专论》将经济法界定为调整市场监管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据此,本书分为经济法原理、市场监管法和宏观调控法三编,并分别就各编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和研究,进一步拓展、深化了对经济法的理解和认识,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较为清新、隽永的经济法画卷。
本书为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TA-9377)“建立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市场行为监管机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旨在通过加大对行为监管的核心概念、理论体系、国际经验和监管手段等的研究,通过优化行为监管手段达到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的。本次技援项目,实质上是对上一个技援项目“中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框架建设研究”的进一步延伸。“中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框架建设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在中国建立和完善一个协调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框架,本项目则是在上个项目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如何通过有效运用行为监管的手段,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下,更有效地实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协调、执法合作和金融消费纠纷的妥善解决,同时更好地推动实现金融消费者教育、金融知识普及和普惠金融等一系列综合性的目
《企业信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立足我国企业信用监管的立法和实践,是国内较早采用企业信用信息归集、企业信用评价、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和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四位一体”制度框架全面系统地研究企业信用监管法律制度的著作。 《企业信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既有理论层面的深入挖掘,又有制度层面的全面梳理;既有法律维度的研究,又有跨学科思维的碰撞;既有基于制度创设的法理反思,又有基于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既有宏观层面的布局指引,又有微观层面的具体剖析;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以期为我国深化行政监管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智识参考。
本书从一位合规官的视角, 描绘了金融合规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场景、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作者长期从事合规工作, 洞察金融监管与合规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 在书中清晰展示了好的合规履职如何提升公司业绩, 以
特许经营是一种先进的商业模式,它可以使盟主快速占领市场并完成资本积累,也可以使加盟商轻松经营品牌并快速致富。与此同时,特许经营纠纷却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始终悬在特许从业者的头顶,随时会将盟主的品牌毁于一旦,也会使加盟商的投资血本无归。那么,特许经营纠纷该如何解决?特许经营法律风险该如何防控?本书将通过对真实判例的法律评析,总结纠纷解决的智慧,识别连锁加盟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控方案。
李红润编著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协议研究》主要借助比较分析和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协议的订立和内容进行研究,着力完善我国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协议法律制度,《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协议研究》旨在更好地实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目的。
本书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致力于经济法理论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观点。本书从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并从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联系和区别上,论述了经济法产生和独立的历史必然性,它的本质、功能与任务,它的调整对象、调整原则与调整方法,它的内容与体系,它的立法与实施等各种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建立了本书特有的经济法理论体系。本书第五版主要是文字上做了一些斟酌和调整,内容上对8年多来国家的改革和经济法的立法与实施新情况也作了适当反映,原版的结构体例和基本内容基本维持不变。
在防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实践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围绕不良资产主业,不断创新、丰富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大量运用债权、股权、资产管理等金融工具。围绕金融风险处置,相继进入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等业务领域。金融资产公司能够实现商业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得益于持续探索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内涵,得益于对不良资产及相关金融领域的深耕精研,得益于对依法合规生命线的长期坚守,得益于对各类风险防控方法的熟练运用。?本书即是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不良资产为核心的各类业务、金融市场及相关金融工具、法律风险防控方法的集中呈现。于理论研究者而言,可以为其了解业务实践、理论结合实际提供良好素材和独特视角。于金融从业者和法律工作者而言,亦为不可多得的专业工具书。其中精彩,掩卷不止。
《投服研究(第2辑 2018年)》分为两篇:*篇为持股行权理论与中国实践研究。立足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持股行权运行机制的实现路径,对持股行权工作的性质、内容、方式、效果、社会效应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总结,为投服中心持股行权的合法性、正当性和适度性提供判断依据,也为进一步完善持股行权机制、推进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建议参考。第二篇为中国公开征集投票权规范性研究。从介绍投票权征集制度的含义及意义入手,通过剖析立法现状及典型案例,总结出中国投票权征集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理论基础,并借助域外的立法和实践经验,提出关于完善投票权征集制度的立法建议,构建中国投票权征集制度。
资本在市场化破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破产程序中成功实施资本运作,既是一项技能,也是一门艺术。郭克军、龚乐凡主编的《资本运作--规则与创新(精)》涵盖基金实务、一级市场运作、公司治理与风控等诸多方面,真知灼见,精彩纷呈。这本书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对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有的参考价值。
《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法律思考》作者周珂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法律进行研究和思考后认为:第一,关于气候变化的认知,首先需要的是理念上的良知,其次才是科学上的认知,所谓气候变化的良知要以环境意识为基础。第二,从法律的视角,首先需要进行利益格局的分析,利益的分析并非仅仅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公平正义,而是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公平正义观,如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第三,知行合一需要合作各方的利益妥协,也需要变通,即各尽所能。碳减排与清洁发展的二元机制不能被强制减排的一元机制所取代,相反,要鼓励多元化的治理机制,特别是水循环治理对温室效应的修复功能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第四,中国碳减排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催化剂,应当纳入环境保护的体系,即以环保为主导而非经济主导。 第五,应对气候变化,认识要良知,
《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导论》内容提要:二十多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时下,中国股市低迷,投资者信心不足,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再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而这正是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修正法律、改革制度的良机。在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和学界同仁的积极呼吁下,在中国证监会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证券法》正酝酿着新一轮的修订。愿本书中的一些建言献策,能为本次《证券法》修订和制度。变革提供理论支撑和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