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法专题研究(第三版)》是关于财税法领域重要和基本问题的专题研究。此次修订申请了北大立项教材。2002和2007年前后出版版第二版,学界评价还不错,也曾经被学院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近几年财税法领域的发展变化很大,近国家也通过了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纲要,根据这些理论和制度的变革,重新修订整理相关内容,推出第三版。
本书分为财政法和税法两篇,共计18章。基于理论研究、财税立法的现状以及教学需要,依循经济原理 法学理论 法律制度的线索展开。前6章主要介绍财政原理与财政法总论,以及具体的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和转移支付法的理论和制度;后12章主要介绍税收原理、税法总论,以及税收体制法、税收征纳实体法和税收征纳程序法的理论和制度,具体包括课税要素理论、税权理论、征纳权义理论等理论,商品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税收征纳实体法制度,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等税收征纳程序法制度,以及税收复议与税收诉讼等税收争讼制度。
《纳税实务》根据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立足于职业岗位对涉税业务知识的需要,浅显易懂,着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该书在知识结构上,分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训两部分,在基础理论知识上,主要是各税种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了当前 的税制改革知识,以企业主要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和涉税业务的纳税处理为主线,让学生掌握我国现行主要税种的基本法律规定。在技能实训方面,主要结合本地企业常用的涉税业务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涉税业务的处理流程与方法,实现了税法知识与岗位业务处理方法的有机结合。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财会类、经管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人员参考、学习、培训之用。
本书共分为九个学习项目。从基本的 货币体系、 金融组织知识切入,首先使学习者熟悉 金融领域历史沿革和发展,然后进入 金融市场和 资本流动,使学习者看到当前的市场状态,而后延伸到 收支、外汇管制,使学习者了解主权 如何进行资金出入境的统计和管理方法, 进入到微观经济体主要进行的实践性较强的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本书深入浅出,运用图表、数据,从实际问题入手,考察了在各种 金融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来自商业本身,有些是由政策和市场环境造成的,分析这些问题,有利于了解现实中的 金融运作。 本书逻辑严密,案例新颖,是一本适合现代高等教育经管类和经贸类教学的主流教材,也可以作为金融行业、涉外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针对财政转移支付法律规制的现实需求和既有理论的不足,在研究和行文中综合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分析和利益博弈分析相结合的逻辑方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多层次、多视角地对财政转移支付的现存问题、理论基础、 比较、均等化目标和健全方案等方面进行揭示和分析,并着重思考了如何运用“衡平理念”进行法律规制。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暨第十八届海峡两岸财税法学术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以“依宪治国与财税法治”为核心议题,旨在引领学界同人从财税法的角度探讨依宪治国的重要问题,提高财税法学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鉴于收入分配改革是当下中国社会十分关注的重要改革内容,财税法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关键,财税法学人应当植根中国现实,从法学视角重点关注我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当好党和政府的智库。因此,会议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财税法制创新”也作为年会的主题之一。 本届会议共收到来自海峡两岸学者提交的140余篇参会论文,全面反映了财税法学者在过去年度中的研究成果。为了扩大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经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会议研究,决定从中择优遴选出31篇与年会主题密切相关的论文,分为“依宪治国与财政法治”、“依宪
张守文著的《财税法疏议》从财政危机等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在财税法领域应着重关注的“两类问题”和“三大主义”。在财税法的制度变迁中,上述的问题与主义尤其引人注目。为此,本书提出了连接问题与主义的“可税性理论”,以期为具体的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强化对各类主体及其行为的规制。基于税法在财税法中的重要地位,本书还着重以税法为例,探讨了税权的具体分配,并对各类主体及其行为的税法规制问题进行了典型分析。 本书所探讨的财税法领域至为重要的基本问题,涉及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及具体制度,它既适合法律类、经济类的本科生、研究生阅读,也可供对财税法有兴趣的各类人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