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理论结合实践的理念,立足于实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既详细分析了处理证券、期货纠纷过程中的争点与难点,又对相关资本市场法律制度本身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既针对社会实践做出及时反映,又具有前瞻性地对前沿理论进行了引介和评价。本书的内容侧重不在于市场监管,而是以市场主体利益保护为中心,通过分析证券、期货市场中的各种法律关系,认定成立民事责任的实体条件和程序要求,为利益受到损害的市场主体提供救济渠道,从而达到整体改善证券、期货市场法治环境的目的。
《 释义及实用指南》主要内容包括:部分法律文本及条文释义、第二部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
本书理性地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重启后出现的种种矛盾,如金融隐私权保护与证券信息披露的对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博弈、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争端解决方式的多样与统一,等等。研究这些矛盾关系的博弈与动态平衡,抓住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探寻整合冲突的法律制度安排,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与鲜明特色。独特的研究视角使本书在同类研究中独树一帜,具有理论的创新价值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证券法的权力分配》的主题是证券法执行中的权力分配问题,包括权力聚集、分散、演变和不同结构的权力分配对公司融资的影响。其中特别针对中国的情况,搜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企业发行上市的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与访谈记录等,研讨中国证券统一集中监管体制对公司融资的长期影响。
《上海证券期货监管年度报告(2020年)》从监管、服务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收录了2020年上海资本市场主体发展情况,上海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对外开放、助力脱贫攻坚、助力抗击新冠疫情等方面的情况,监管机构履行一线监管职责、加强投资者保护以及自律组织建设等内容,全书共计12章。本书还收录了对于市场参与者具有学习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例和政策法规等内容,如2020年上海具有示范意义的IPO、并购重组案例,监管工作案例以及相关地方政策法规等,是一本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又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监管工具类书籍,对普及金融监管知识、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企业规范参与资本市场等方面具有较高现实意义。
本书尝试透过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实质,对其内在机理进行深度解构,尝试从外部性的法律制度切入,洞察内部性的证券市场行为缺陷,深度借鉴域外规则判例的经验,从法律与金融的跨界互动中,反思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规范尺度,助力中国证券法治建设。其深度反思了当前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法律实务的具体措施,为提升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与市场竞争效率、投资者权益保障力度、市场流动性平衡程度、市场参与者合规风控管理水平,形成有效整合市场与制度、真实反映证券实务与法律实践现实需求的、效率性与公平性保障兼顾的政策、原则以及规则体系作出了贡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积极的出版意义。
《证券监管法论》以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从宏观理论和具体制度两个层面对证券监管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本书在理论上为建立较为完备的证券监管法理论体系和制度框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实践中对我国目前正在修订的《证券法》和正在起草的 上市公司监管条例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本书对中国证监会等政府监管机构和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监管机构规范日常监管行为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对证券市场其他主体更好地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证券监管法论》对于我国证券法的现实立法,在精准度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正在起草的《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目前正在修订的《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