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手把手教 的方式,分享作者十余年的执业经验,案例丰富翔实,是一本用心为年轻律师撰写的 参考书 。 本书以作者参与处理的真实案件为例,详细讲解律师整理案件材料、绘制辅助文件、分析案件要点的方法,介绍庭审前后的工作技巧、确定诉讼策略和运用程序规则的经验,探讨影响案件处理结果的关键因素,以期读者能从中获得启发,处理好每一起案件,甚至在处于不利地位时,捕捉到反败为胜的机会。 本书版出版后,广受好评,第二版则针对《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民商事诉讼领域新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作者近年来积累的新经验,优化了相关内容,新增近10万字和7个真实案例,力求使本书更适合年轻律师阅读。
赫尔维格于1905年出版《诉权与诉的可能性:当前民事诉讼基本问题讨论》一书,在《德国民事诉讼法教科书》的基础上继续阐述法律保护请求权及其对德国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价值,并逐项批驳彪罗和科勒为代表的反对意见。在本次大讨论后,瓦赫率先提出的并由赫尔维格发展完善的法律保护请求权论确立了通说地位。赫尔维格构建法律保护请求权论时提出的法律保护必要(Rechtsschutzbed rfnis)等概念成为现代德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法律保护请求权论还在二战后的德国出现过回潮,主要推动者是布隆迈耶(Blomeyer)。法律保护请求权论在我国台湾地区至今依旧保持通说地位。
民事程序法与民事实体法的衔接始终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书尊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既有共识,在章节脉络上,以民事程序法主要制度为经,以民事实体法重要规则为纬,经纬相续,构建衔接研究框架。在具体内容上,采用专题研究的体例,选取基本原则、诉讼主体、诉讼客体、证明制度、家事领域、执行程序、特别程序、代位权制度等《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衔接的八个重点领域,在每一专题下均选取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实现《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全方位衔接。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拟写了《民事诉讼法》及相应司法解释的修改建议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通过实证研究,对某市两级法院开展的民事诉讼繁简分流试点改革进行了全面且相对准确的考察和评估,针对实证研究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详细分析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之上,对于今后全国范围内的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给出若干前瞻性的理论建议。
民事诉讼客观合并是诉的客观要素之合并,具有彻底解决相同当事人之间纠纷、防止冲突裁判的价值,因此各国均有诉讼客观合并的立法及实践,唯在内涵和类型上存在差别。构建本国的诉讼客观合并体系需深入探讨诉的客观要素之内涵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立法、理论和实践明确区分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的情况下,诉讼客观合并包括诉讼标的之合并以及某些诉讼请求之合并,这既符合客观合并之价值,也尊重本土司法经验和理论,由此可确立包括单纯合并、重叠合并、选择合并、预备合并和竞合合并在内的一套完整、精简又具有实效的民事诉讼客观合并制度体系。
《迈向在线正义:民事电子诉讼实证研究》立足于电子诉讼兴起的时代背景,以民事诉讼领域的电子诉讼实践为切入点,不仅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动态的视角对民事电子诉讼的试点实践进行观察与分析,亦结合程序法理论思考民事电子诉讼这一新型诉讼方式在当下民事审判结构中的定位与功能,为理解民事电子诉讼的实践状态与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实践与理论的基点。 围绕这一主题,《迈向在线正义:民事电子诉讼实证研究》以一个民事电子诉讼改革试点城市的法院为样本,既从民事电子诉讼案件的数量、类型、适用程序等方面静态展现当下民事电子诉讼的适用情况,亦从动态的视角展示民事电子诉讼各个环节的具体运作,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对民事电子诉讼改革实施的效果及其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所处的位置和具备的功能进行客观评价,并从民事诉讼制度
在民事纠纷解决领域,调解历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衍生出新的形态。其中,民事调解在程序自动上的非合意化形态 民事强制调解,就是一个容易引发歧义和争论,却始终在调解制度建构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当前中国,随着世界性ADR浪潮的持续影响和转型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民事强制调解已摆脱以往 冒天下之大不韪 的境地,逐步为社会公众和学术界所接受。尤其是新时期,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成为国家治理的新理念,民事强制调解的正当性已不再受到质疑,获得了国家政策的认可和制度的保障。然而,古今中外的经验证明,纠纷解决机制必须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构,持续调整、完善和优化。民事强制调解亦是如此。本书在阐发民事强制调解现代意涵及制度理性的基础上,一方面
刑事辩护是律师工作中拥有挑战性、最展现能力和技巧的领域之一。作者欲通过本书的出版,给刑辩律师展示刑辩技巧、交流实务经验。证据辩护涉及刑事辩护的关键。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辩护是每一位刑辩律师的基础工作
本书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为目标,以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实践运行为分析视阈,系统阐释了检察公益诉讼的改革背景,深入研究了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中的真实面貌,梳理归纳其在运行中面临的困境,客观剖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从政治哲学、法律监督、诉讼法理、能动司法等方面初步构建了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设计了制度完善的基本框架,以期为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提供智力支持。
本书以我国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权配置中的规范冲突为问题导向,以功能主义为视角,对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权的应然配置及其实现路径展开理论与制度构造研究。在研究思路上,本书遵循 配置理论构造-请求权之理论与实证检视-请求权实现路径形塑 的逻辑主线。在此基础上,本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作为请求权配置指引的理论构造,旨在阐释引入 威慑 与 补偿 两种功能指引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权配置的理论与实践正当性;二是请求权配置的具体展开,在内容上既包括对现有请求权(不作为请求权与赔礼道歉请求权)实现制度功能的效用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适用机制的优化策略、也包括对模糊性请求权(即损害赔偿请求权)规范配置的理论证成与制度设计,最终形成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请求权的应然结构体系;三是请求权的实
本书以新时代民事公益诉讼基本原理为研究根基,以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制度实践运行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民事公益诉讼运行原理和程序制度在实践中的真实面貌,窥视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未来改革的基本建议,形塑中国特色民事公益诉讼基本原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公益诉讼程序制度,打造中国特色公益诉讼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让中国特色的 公益诉讼名片 更为坚实地走向世界司法制度的舞台中央。
理论界对主张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辩论主义、要件事实、规范出发型裁判方法、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证明责任、主张的具体化、事实主张、具体化义务等问题上,并未对主张责任进行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对主张责任的功能、价值以及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缺乏清晰的认识。有鉴于此,本书以民事诉讼主张责任为主题进行系统研究,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证据规定》《民诉法解释》中有关主张责任的条文进行了全面解析,描绘了我国主张责任的基本轮廓, 指出基于证明责任与主张责任有着共同的实体法渊源、均存在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交叉处,两者在分配上具有原则一致性,但同时也应看到主张责任的分配不同于证明责任分配的地方。
本书将一审诉讼流程拆分为40步,全面呈现律师代理民商事诉讼业务操作中的步骤、技巧和方法,帮助律师熟练掌握诉讼程序和各类文书,明晰法官裁判思维,提高案件胜诉率。此外,本书还整理收集了56份民商事诉讼法律
2022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73条。为了更好地适用《民法典》合同编及其修改司
民事再审程序与普通一审、二审程序存在较大不同,本书分为七个部分,主要针对民事再审程序,结合大数据分析及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的背景,以作者团队长期代理民事再审程序的执业经验为基础,对再审启动的详细程
《民事诉讼法律应用一本通》由熊保华,江海昌编著
本书通过四个部分的内容言简意赅地探讨英国民事执行程序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试图从历史与现实、改革与发展、原理与结构、规则与判例的多重进路触及英国民事执行权运行和控制机制的内在精神。文章开篇对英国民事执行权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这是由于在考察民事执行权如何运行及控制时,应将英国民事执行权的性质作为整个民事执行权逻辑进程的起点,从而防止整个民事执行程序从根本上背离执行权的特性。为了全面展现英国民事执行权运行与控制的全貌,本书以广义的民事执行权为研究对象,这一权力包含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两部分。
长期以来,我国民事司法领域一直存在着 案多人少 的矛盾,为了保障民事审判工作顺利开展,构建科学合理的诉讼案件分流机制已刻不容缓。对民事案件进行程序分流是世界各国应对民事司法危机的共同举措,从域外民事司法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中不难看出,要保证当事人接近司法和接近正义的权利,缓解法院的审判压力,提升司法效率,就必须区分民事案件类型为其匹配相适应的程序轨道。 民事案件程序分流涉及两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通过案件管理手段,将起诉到法院的民事案件依据案件实际情况分配到相匹配的程序轨道,第二个环节是通过合理的程序设置和简化的程序规则,将进入具体程序的民事案件妥善化解。本书从上述两个阶段着手,理顺我国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的各项机制,畅通两大环节的分流渠道,保证各类民事案件都能进入合比例的处理程
本书包括三篇七章,第一篇为家庭篇,主要涉及婚姻与传承:第二篇为企业篇,主要涉及企业股权与企业债务;第三篇为税务篇,主要涉及境内税与跨境税。全书以案说法、详细解读家庭、企业及税务三个领域的财富风险并介绍
本书是《中国法院2023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道路交通纠纷。内容包含交通事故中的主体问题,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程序,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等。本书有以下特色:一是选编案例来源广
本书参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确立的目录体系,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视角,侧重分析劳动用工过程中存在风险,在内容上由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劳动争议等十一章节组成,一共梳理了实务中的热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