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 0 条评论 )
    • /2014-08-01/ 海洋出版社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各种海洋法中重要的国际公约,指联合国曾召开的三次海洋法会议,以及1982年第三次会议所决议的海洋法公约(LOS)。“海洋法公约”一般是指1982年的决议条文。此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对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

    • ¥15.8 ¥32.6 折扣:4.8折
    • 航空法评论 杨惠,郝秀辉 主编 法律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杨惠,郝秀辉 主编 /2013-11-01/ 法律出版社
    • 《航空法评论(第3辑)》应时势发展之需,在传承前两辑航空器物权、机场法制、民航行政执法、航空保险、航空立法和域外航空法等专题栏目设置的基础上,新增了蒙特利尔公约实施、通用航空、航空旅客权益保障、航空事故调查和航空法案例研究5个专题栏目。 本书主要立足中国民航实践,紧紧围绕航空法理论与实践,对航空立法、航空安全保卫、航空运输责任、航空器物权、航空融资租赁、航空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诸位作者对这些航空法律难点与热点问题的独到见解,期望能引起业界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 ¥16 ¥39.37 折扣:4.1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用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9787509382820
    •   ( 0 条评论 )
    •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7-03-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用版)》内容简介:1986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以来,《条例》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治安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条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管理的需要。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条例》做了个别内容的修改。2005年8月28日,在全面总结《条例》实施经验以及对治安管理处罚制度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对《中

    • ¥10.8 ¥18 折扣:6折
    • 论海洋自由或荷兰参与东印度贸易的权利
    •   ( 275 条评论 )
    • (荷)格劳秀斯 著,马忠法 译 /2013-08-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本书共十三章四大部分。部分含章,为总述,是其理论或原则的概括,提出了自由贸易和自由航行的观点。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七章,主要论述海洋自由;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从发现、教皇赠送和战争等三个角度论述葡萄牙人对东印度无主权;第五章至第七章主要从占有、教皇赠送和时效等三个角度论述海洋及其上的航海权不属于葡萄牙人。第三部分为第八至第十一章,主要论述贸易自由权,第九至十一章,分别从发现、教皇赠送和战争等三个角度论述与东印度的自由贸易权不属于葡萄牙人。第四部分即后两章是总结,一方面否定葡萄牙人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求荷兰人坚持自己的贸易权利。

    • ¥19.7 ¥25 折扣:7.9折
    • 公共当局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刘长霞 著 /2015-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当前,重、特大海难事故对海上人命财产安全、海洋环境、通航安全等公共利益构成巨大威胁,为保护本国海洋环境、航道安全等公共利益,公共当局越来越频繁地介入海难救助活动中。在此背景下,公共当局的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 判断公共当局是否具有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离不开对公共当局具体海难救助行为的考察。公共当局在海难救助活动中存在多种行为,其中包括公共当局控制救助的行为和自身从事的救助行为,对这两种行为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公共当局控制救助的行为,是在海难事故发生后,公共当局履行政府职能的一种具体表现。这种行为并不是单个的行为,而是由多个具体行政行为所组成,其中包含了行政强制行为。至于公共当局以自身力量从事救助作业的行为,则应视同其他应召救助人的行为,而不应简单的视为公

    • ¥14.9 ¥22 折扣:6.8折
    • 公共当局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研究 刘长霞 著
    •   ( 0 条评论 )
    • 刘长霞 著 /2015-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当前,重、特大海难事故对海上人命财产安全、海洋环境、通航安全等公共利益构成巨大威胁,为保护本国海洋环境、航道安全等公共利益,公共当局越来越频繁地介入海难救助活动中。在此背景下,公共当局的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成为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 判断公共当局是否具有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离不开对公共当局具体海难救助行为的考察。公共当局在海难救助活动中存在多种行为,其中包括公共当局控制救助的行为和自身从事的救助行为,对这两种行为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公共当局控制救助的行为,是在海难事故发生后,公共当局履行政府职能的一种具体表现。这种行为并不是单个的行为,而是由多个具体行政行为所组成,其中包含了行政强制行为。至于公共当局以自身力量从事救助作业的行为,则应视同其他应召救助人的行为,而不应简单的视为公

    • ¥16.9 ¥22 折扣:7.7折
    • 公共当局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研究
    •   ( 24 条评论 )
    • 刘长霞 著 /2015-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公共当局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研究》由固安华明印业有限公司印刷,2015年4月第1版,2015年4月第1次印刷。主要内容包括:引言、公共当局海难救助法律行为考察、公共当局实现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的法理障碍、公共当局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的实现等。

    • ¥15.8 ¥22 折扣:7.2折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 0 条评论 )
    • /2014-08-01/ 海洋出版社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各种海洋法中重要的国际公约,指联合国曾召开的三次海洋法会议,以及1982年第三次会议所决议的海洋法公约(LOS)。“海洋法公约”一般是指1982年的决议条文。此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对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

    • ¥15.8 ¥32.6 折扣:4.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