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的是陪审团的故事。作者在十年时间通过对上千位陪审员的经历进行调查和研究,证明担任陪审员的意义不仅仅是体现了高尚的公民责任感。参加陪审团的过程,对每一个陪审员来说都可能是一段鲜活的经历,这段经历会改变他们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政治权力的认识,还会拓宽公民责任的范围。典型的陪审经历对每一个陪审员而言都很重要,不管陪审经历是长是短,很多人都还能用生动的细节描绘出在法院的短暂经历并从中汲取人生重要的经验教训。总而言之,与普通公民进行协商才是陪审团的力量源泉,这也更加强调了理解、领会、推广有意义的公共协商对于现代民主机制的重要性。
本书内容包括模拟案卷和常用文书样式,其中模拟案卷是根据不同的办案程序和流程要求,解决基层办案的实际问题。内容全面,有针对性。常用文本样式则囊括了审理阶段常用的几十种文书,以及对审理报告、案件处理请示及批复、处分决定等作了撰写说明,起到规范性的指导作用。
司法审查毫无疑问是(美国)宪法学中至为重要的篇章。由于美国宪法中没有对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直到马歇尔大法官在联邦法院吹响号角,问题才得以浮现出来,从此,司法审查问题已成为美国历代宪法学人进行科研攻关的一个热点难题。《伟大的篡权(美国19\20世纪之交关于司法审查的讨论)》选题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集中于司法审查权的有无,以比尔德《法院与宪法》的文章为线,辑文十篇。内容大致涉及三个主题:对制宪会议相关资料的挖掘和分析,来证明“宪法之父”们的本意是否要授权法院进行违宪审查;厘清宪制安排下法院与立法的关系;探究司法审查权有限性的理论根源,是权力分立,还是所谓的政治问题。本书由查尔斯·比尔德等著。
本书共25章,包括法医死亡学、尸体变化及死亡时间推断、法医学现场勘验、法医学尸体检验、损伤与死亡的形态学改变及法医学鉴定、亲权鉴定、法庭生物物证检验、DNA分析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个人识别、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程序及质量保证等。
本书从教育改造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指导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制度规范的实践逻辑等多个维度,详细梳理了陕甘宁边区监狱的教育改造制度,深入剖析了该制度的创造性、系统性和优越性。
差异化表决权结构作为突破传统“一股一票”表决权架构的特殊股权安排,自诞生起便备受争议。如何平衡特别表决权持有人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防止特别表决权持有人滥用超额表决权,成为约束差异化表决权结构的焦点。本稿就差异化表决权结构是否破坏了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结构、差异化表决权结构的正当性基础为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差异化表决权结构应当如何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规范相协调做出了构想,以期我国能够建立以投资者保护为中心的差异化表决权制度,尽可能实现差异化表决权结构上市公司中股东之间的利益均衡。
《中国国际法年刊》是由外交部主管、中国国际法学会主办的学术出版物。设有论文、述评、书评、动态和资料汇编等栏目。
本书由*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为中国审判指导系列丛书之一。旨在传播*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秀民事审判工作经验,对*新疑难精典案例进行探讨与解析,提供审判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是*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履行对下指导的工作平台。具体专题和栏目包括“马锡五审判方式”专题、司法解释新修改条文解读、理论前沿、*高人民法院案件解析、人民法庭工作专栏、调研报告、裁判文书选登。基础理论和实务相结合。适合法院工作人员将其作为工作参考和指导用书。
本选题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诚信制度为主线,从理论分析、模式借鉴到制度构建再到制度运行的社会环境保障,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基本理论篇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遵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从人及人类社会对诚信制度的需要、传统礼俗社会诚信德性伦理特征、现代法理社会诚信制度伦理特征等方面,系统阐述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何以必要,并提出和立论了诚信制度建设的德法共治原则及目标,为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制度构建篇主要围绕“我国需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诚信制度体系”展开。基于我国社会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诚信制度建设现状以及国外主要发达国家诚信制度建设的经验,分别从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司法诚信、科研诚信、公益诚信、网络诚信,有针对性地构建了我国不同领域的
典型案例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本书通过整理全国各级法院的已生效融资租赁案件裁判,总结、归纳出具体的裁判经验、思路和尺度,以及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的方法。同时结合很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精神、审判业务意见以及很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官著述、目前审判实务中的主流观点等对案例进行了透彻分析。阅读本书,使读者可以在快速了解融资租赁案件法律争议问题的前提下,迅速了解法院的司法观点和态度,以及裁判的思路和尺度。章、融资租赁合同的认定及效力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认定售后回租租赁物特许经营对合同效力影响合同无效租赁物的归属第二章、合同的履行和租赁物的公示拒绝受领租赁物租金给付义务租赁物风险负担出租人处分租赁物租赁物善意取得租赁物期满补偿第三章、合同的解除双方解除权出租人的合同解除权承租
本书是作者对中国检察制度所作的系统研究成果。该书以问题导向为研究主线,对中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沿革、检察院的性质和职权、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设置、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检察官资格和任免制度、检察官等级和职务保障制度、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检察机关的侦查制度、检察机关逮捕制度、检察机关公诉制度、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制度、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等问题,作出了全新的探索,在全面探索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国检察制度具有的规律性的理论,从而作出法律人应有的贡献。
《警戒具与武器使用》是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 监狱管理专业 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教材编写组依据监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遵循高职高专的教育规律,紧密联系司法行政系统工作实践,以基层监狱管理职业岗位(群) 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选取和序化教材内容、设计学习单元,突出教材内容的职业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教学效果的针对性。 本教材内容包括警戒具与武器使用的法律法规、常识、基本技术、应用技能等方面。法律法规和常识是学习者使用警戒具与武器的依据和基础,是必须储备的知识。基本技术和应用技能的训练以常用的警戒具和武器为载体,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设计相关学习情境,通过训练案例,明确警戒具与武器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相应的技能,通过讨论案例和拓
《中德私法研究(16)》以混合担保为主题,设置以下栏目:主题报告、主题文献、专家专稿、私法教室、学术沙龙、法律法规。其中,主题报告题为《混合共同担保中担保人的顺序利益和免责条件》,并附评议1篇《也谈谈对混合共同担保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圣平教授主题报告的读后》;主题文献4篇:《数个他债担保人的内部求偿》《区分性连带债务理论体系中的共同担保》、《担保人间的补偿义务》《保证人和土地债务担保提供人之间的追偿请求权》;专家专稿3篇:《 情势变更 的解释途径及中国民法典的选择 学理、判例及合同编编纂中的情势变更之体系化思考》《动产所有权无负担取得之研究 《物权法》第108条的解释论》《格式条款提示说明义务之再审视 以个人金融相关法律实务的新近发展为例》;私法教室2篇:《错误出生的损害赔偿》《附保护第三人
本书以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在实践中的探索,以及重庆市多年的司法实践经验为基础开展研究,对一些重要制度,如社会调查、寓教于审、心理干预机制、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多样化刑罚处罚方式、判后矫治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总结,并从普适性运用以及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构建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对未来发展规划提出建议。
当下司法改革渐入深水区,各方面问题、质疑急需理论界和实务界积极面对,提供理论性、建设性意见。本书所收集的文章既有从司法改革战略层面进行研究的论文,也有从战术方面研究的论文。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专业人士围绕当前“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点、热点议题,从战略和战术实施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实务经验提出有助益、完善的对策建议。这对中国法治发展,尤其是全社会关注的司法改革事业的完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令读者对下一步深化司法改革充满了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