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刑法》是德国著名刑法学家希尔根多夫教授近年来耕耘在数字化、人工智能与刑法这一刑法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基础理论、网络法、人工智能与(刑)法、自主驾驶和法律、刑事程序法及拾遗六个部分。全书紧密围绕 新技术带来的法律问题 这一核心,内容既包含基础理论、网络法等 传统 法律问题,又包含与人工智能技术及具体的自主驾驶技术相关的前沿问题。希尔根多夫教授本人热心于中德刑法学术交流,对中国刑法学理论现状和需求有深入的认识,《数字化、人工智能和刑法》内容也有所侧重地选取了为中国刑法学所需的、可以引发中德两国学者共鸣的内容,可谓对症之作。
本书是苏力教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主要是迎新和毕业致辞。苏力的致辞一洗官腔套话,贴近年轻学生的心灵与生活,在当时就引起了校园轰动,并逐渐成为每年6月(毕业)和9月(迎新)学生们翘首期待的一道风景。苏力的致辞还引领了一股清新致辞的风气,从苏力开始,一系列大学校长、院长的清新致辞纷纷涌现。在书中,苏力还专门讨论了大学致辞与政治修辞,阐述他表里如一的致辞理念,这对于教育界同人也有很大参考价值。 本书第二版改正了原书中的错讹,重新调整了每篇文章的语句,使全书表述更为流畅的同时也对后两篇修辞文章进行了调整补充。
本书通过引入心理学、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剖析司法案件错判的成因。作者结合了大量科学研究和实际案例分析指出:现有的法律理论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在认知、记忆和判断上的天然缺陷,刑事司法系统的诸多基本假设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及案例支持下,本福拉多表明了:刑事审判体系并不是一个严密稳固的系统,而是一系列功能失调的部门集合。不公正的要素已经扎根在法律体系当中,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诉讼结果。 本书涵盖了司法审判中的10个角色身份 被害人、警察、犯罪嫌疑人、检察官、陪审团、证人、法官、公众、罪犯;从科学角度提出了诸多富有创建、引人深思的论点,并为未来的司法改革提出了详尽可行的解决方案。
纪检监察执纪审查原理简要的介绍纪检监察执纪审查的概念、特征、任务、地位、作用、职能部门和纪检监察执纪审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根本方针、种类、措施、时限、特点、规律和依照的主要法律、法规、党纪党规等。纪检监察执纪审查程序介绍纪检监察执纪审查的管辖、受理与登记、谈话函询、初步核实、立案、审查、见面、移送、回避、实践中应当注意的事项等。纪检监察执纪审查证据简要的介绍纪检监察执纪审检查证据的概念、特征、意义、种类、分类、证明、收集、鉴别和运用、运用原则、注意事项。纪检监察执纪审查文书简单介绍纪检监察纪律审查主要文书的概念、特征和要求。简单介绍纪检监察纪律审查主要文书的制作和注意事项。纪检监察执纪审查人员的素养主要谈谈纪检监察执纪审查人员的应具备的政治素养、
本书希望能够稍微弥补既有中国证券法学写作的上述缺陷。关于著作的目标,作者希望能够使之成为简明教科书,并能够达到下面两个目标:一是从证券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厘清当下中国证券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和框架,二是系统化构建关于各项制度的优劣评价标准。关于写作角度和方法,作者将吸收经济学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成果、行政法学关于行政管理和裁量的基本原则,并采纳比较研究方法,吸收21世纪以来美国和欧盟国家在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变化,希望能够在证券法学研究上 与时俱进 。
本书是斯密在格拉斯科大学担任教授时的一部分讲义,反映了他从事经济研究开始时期的思想。书中,斯密结合当时英国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论述了财产权、封建制度、私法中取得财产的方法、典当、抵押、契约、分工、国家铸币、汇兑、课税、公债等广泛的经济问题。全书体现的是斯密一贯的经济主张:特别强调分工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强调必须实行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强调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应该支持自由贸易,反对对国际贸易施加障碍。
法律语言学方面的一部扛鼎之作,Language and the law ,该书主要以语言学理论分析法律问题。在政法大学研究生课上作为教材使用,反响很好,需求也很大。在我社出版版,至目前净发货1047册
首先,本研究系统的总结归纳了古典犯罪学、标签理论等理论学派的研究成果,并对对这些学派的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进而对重新犯罪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分析和界定。其次,对我国古代的重新犯罪防控思想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再次,对国外重新犯罪防控思想和防控模式的概括和介绍。第四,清晰的呈现了我国转型期重新犯罪问题现实状况。第五,以“三位一体”理论框架分析重新犯罪问题。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重新犯罪是诸多不稳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微观个体行为主义理论,还是宏观结构主义理论,都无法全面、系统、辩证的予以解释和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第六,本研究尝试构建重新犯罪防控机制。其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构建重新犯罪的社会防控机制。后,总结和讨论。
《战争与和平法/世界法学名著译丛》共分三编,主要研究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法规问题。在序言中论述权利和法律的起源。第1编,论述战争是否合乎正义;论述何种国民、何种国君享有全部主权、国民对于国君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编,论述战争的起源;何谓公物、私产及对人的权利、所有权的义务、刑罚的性质。第三编,论述战时的合法行为等。格老秀斯把国际法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之植根于近代自然法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立的法律部门,从而对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问题的处理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私法》设置3个栏目:专题研究、论文、评论,每卷约为15篇文章。其中, 专题研究 专栏主要聚焦研究国家重大立法问题,通常为《民法典》的制定、解释及适用等基础理论研究。 论文 专栏主要融百家之长,精选收录民商法、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私法等私法领域学者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论文,旨在为私法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评论专栏 主要关注当下社会急剧变革中出现的社会和法律问题,包括最新立法的评注、前沿案例的评析等,尤其注重历史研究和比较法研究。
《法律篇》(12卷)是柏拉图后一部著作,也是长的一篇对话。法篇涉及的内容很广泛,不能全部限定于“法律”之内,译者因此将中译篇名定为“法篇”。文中参加对话的是三位老人:一位匿名的雅典人、克里特人克利尼亚、拉栖代蒙人麦吉卢。他们在克里特相遇,谈论法的好坏。本篇也像《国家篇》一样讨论了城邦国家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婚姻、生活等等,实际上是柏拉图提出的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制度,是柏拉图的“第二理想国”。从中可以看出,柏拉图晚年考虑国家问题,不是从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从现实的制度出发,突出了对法律的重视,认识到无论什么样的统治者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只有法律的权力高于统治者的权力时国家的治理才能走上正确的轨道。在《国家篇》中,他认为要依赖哲学王来治理国家,而在《法律篇》,
《来世今生》是一本对朱天衣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的专栏文章的结集。共计散文83篇。书稿分为:“初长成”“一家人”“山居记”“琼碎谈”四部分,朱天衣在这四部分中漫谈了她的童年与青春期的生活记忆以及朱家趣事,成年山居生活中的琐记与杂忆,同时亦有对台湾社会文化的感慨抒发收录其中。
《监狱法学论丛》系列丛书,由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法学专业委员会(依托北京市监狱管理局运行)编辑,是一部监狱法学理论交流文集。丛书围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密联系监狱工作实际,既有监狱法学领域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又有监狱一线民警的执法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是我国监狱法学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支持我国监狱工作的有利平台。丛书每年一册,主要用于全国监狱系统交流学习、各大院校相关专业参考以及社会公众宣传。
本书基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背景,分别从产业、企业、人才三个角度,聚焦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案例、策略和实务经验。其中,从产业角度观察了医疗行业、新能源汽车领域、隐私计算领域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企业合规的成功案例;从企业角度观察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专利工作思路、标准必要专利培育、商业秘密管理、合规管理的实战策略;从人才角度观察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气缸模型理论、核心能力分析以及心性管理的实务经验,可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提供从业指导和参考。
《散文2014精选集》选择2014全年《散文》。由于本刊一贯坚持文章的高品质和艺术的高品位,即为《散文2014精选集》奠定了一个及其优良的用稿来源。而这部散文精选集,又是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精益求精,遴选出为更多读者喜欢的精品,更便于广大散文爱好者了解2014年散文创作的基本面貌。
经典原文 唯美小说化译写 中国古典戏曲里程碑之作 《西厢记》全剧讲述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二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
本书收录了记述周越然回忆六十岁以前的经历的文章,有少时求学和恋爱的故事,有作者与当时的文化名人的交往的回忆,有在辛亥这样的历史大事件中的个人经历,在旅行中所撰写的短小游记和反映作者生活情趣的散文,还有在文字创作和编译工作中所得感悟,涉猎广泛、涵盖丰富。
十余年来,刘仁文教授持续关注死刑问题。本书收入了作者历年来死刑研究的心得与洞见,围绕世界死刑废除的趋势、中国死刑改革的历史与进展、死刑核准权、执行方式、相关制度的建设以及震撼人心的死刑案例,深入探讨了死刑的废除在中国的梦想与现实。书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主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学术的人文关怀,流露出朴素、厚重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