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选题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犯罪治理现状及问题,作者指出,互联网金融犯罪属于行政犯,罪与非罪的基本界分应围绕构成要件中的行政要素进行。互联网金融犯罪的“非法性”需要经过未经批准和违反国家规定的双重检验,在法益上,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金融安全观”,将金融管理秩序法益解构为金融安全与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 作者认为,以突破罪刑法定原则为代价在短时间里看似维护了社会秩序,但从长远看却毁损了刑法的机能,极大地破坏了国家的刑事法治。应当树立重民轻刑的思想,通过刑民交叉的路径强化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在处理互联网金融纠纷中的地位,限缩刑事打击圈。 本选题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犯罪治理领域具有现实意义。著名刑事法专家刘艳红教授作序推荐。
本书是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的辅导教材。本书遵循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章目编排,共分13章,每章包括以下内容:①大纲要求与考情分析,列出了大纲内容并对该章在考试中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②知识框架,清晰勾勒出每章的知识脉络,使考生明确本章知识点分布,准确把握复习主线;③考点难点归纳,根据考试相关教材及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考试大纲的考点进行了讲解,同时精选部分考试真题并提供答案详解,便于考生了解相关知识点的考察方式。
《银行卡审判与风险防范》信用卡业务是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发展较快的金融服务业务之一,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扩大,信用卡纠纷案件自2010年出现爆发式增长,西城法院在调研分析以往信用卡案件的基础上,于2012年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及信用卡审判白皮书》,通过司法指导,帮助商业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区域金融业健康发展,该白皮书一经面世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其中的信用卡部分针对银行信用卡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3·15维权情怀》是作者刘晓红在任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工作期间,在媒体上发表的消费维权、工作思考、纪实、游记、怀念与回忆等文章的合集,既有新闻性,又有专业性,还具艺术性。具有专业品格与普遍品格,专业性价值和普遍性价值。 《3·15维权情怀》把普法教育与文学审美的结合,这样的创新,有助于消费者依法维权,经营者知法守法,能给读者带来一些人生的思考和启示,工作的帮助,艺术的欣赏。
本书结合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系统阐述了绿色可持续金融的缘起及其法律政策体系,分析研究了欧盟、卢森堡和我国香港地区实施绿色可持续金融的目标方向、路径举措等内容,检视了我国内地绿色可持续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法律政策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绿色可持续金融法律政策提出了完善构建的建议。本书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绿色可持续金融法律政策的基础理论,完善绿色可持续金融法律政策的制定修改,以及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实践。
《经济法(第2版)》立足于财经类相关初、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对经济法知识与应用能力的需要,以“会计”等经济类专业岗位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的法律知识为主体,吸收新经济法的立法信息,整合经济法相关教学内容,构建经济法课程内容体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结合会计等经济类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重点阐述了我国经济法体系中与企业经济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法。基于经济法教学“专业性”的要求,全书结构简洁,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法律与案例的有机结合。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教材以及相关专业在职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为将来从事金融法律实务和理论研究的本科生而准备的,所以本书的写作与一般的证券法学教材的写作角度并一样。一般的、适合法学专业学生的证券法学教材注重对理论的阐述,偏重对证券法学基本理论的介绍。本书则
本书涵盖了企业设立、经营、解散全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基本法律制度,以企业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的取得、行使与保护为核心,以如何避免出现法律纠纷及出现法律纠纷后如何解决为主线,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阐述和诠释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