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增进人类福祉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的风险,如何规范科学技术的运用以保障人们的安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课题。在医疗领域,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共识。医疗刑法作为抵御医疗风险的重要手段,能否像刑法规制其他风险一样以安全价值为核心值得深思。《上海法学文库:风险社会下医疗安全的刑法保护》在解读风险社会下医疗行为与医疗风险的特征及风险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医疗刑法的基本诉求的基础上,对医疗法益的刑法保护、医疗过失的认定、医疗责任的分配以及医疗因果关系的认定这几个关于医疗刑法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与医疗发展政策,以实现医疗安全与医疗发展两大价值的平衡为基本价值导向,针对我国现阶段应如何完善医疗刑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拣选源自真实的高品质案例,并将其置于如全景敞视监狱中的碉楼的位置,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对其进行全方位、大纵深剖析,以尽可能地释放其学理价值和实务效用。由此,本书的撰写风格得以确立。在二十三个章节中,既有倾向于学理阐释性的文字,亦有以案说法、以案论理的篇章,既对刑法的问题浓墨重彩,亦有涉及刑事诉讼的片段。可以确定的是,本书的文字皆有感于真实的刑法世界,并致力于改变大家对刑法固有且根深蒂固的呆板、“out”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 充分运用刑法手段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实现禁毒综合治理,打赢禁毒人民战争的重要保障,也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使命。回到刑事司法本身,打击犯罪固然重要,但保障人权、防范冤假错案也同样不可忽视。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对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分为三篇,从理论到实践按照“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刑事诉讼证据的要求,结合当前办理毒品犯罪案件的工作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索构建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标准指引。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重要性的强调常常见诸各种理论著述和各种政策文件。然而,由于理论研究的匮乏、法律制度的粗疏以及实践中各种利益的杂烩,我国未成年人法治的现状还很不尽如人意。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我国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矫治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未成年人保护也被立法定格在了法治社会的框架内。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到新近的《刑法修正案(八)》以及刑事诉讼法修改,无不彰显着未成年人的特殊的重要价值,也反映了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在利益分割时进一步倾向于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趋向。以新刑事诉讼法为例,其独辟一章并冠以“未成年人特别程序”之名,对有关未成年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社会调查制度、合适成年人制度及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都
我国刑事诉讼法历来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定罪的证明标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为“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我们围绕法定证明标准,根据各种类证据的具体特点以及证据标准的实际把握,充分考虑审查起诉阶段的办案特点,吸收公诉系统专业化办案的实践探索,对审查起诉阶段案件的证据表现形式、审查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规范。《刑事公诉案件证据审查指引》分两个部分,“关于犯罪主体的证据审查”就个罪中具有普遍性的犯罪主体问题的证据审查进行梳理和规范;“常见疑难罪名证据审查指引”就50个常见、疑难罪名按照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详细列举了构成犯罪需要达到的证据条件。
我国刑事诉讼法历来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作为定罪的证明标准,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细化为“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我们围绕法定证明标准,根据各种类证据的具体特点以及证据标准的实际把握,充分考虑审查起诉阶段的办案特点,吸收公诉系统专业化办案的实践探索,对审查起诉阶段案件的证据表现形式、审查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规范。《刑事公诉案件证据审查指引》分两个部分,“关于犯罪主体的证据审查”就个罪中具有普遍性的犯罪主体问题的证据审查进行梳理和规范;“常见疑难罪名证据审查指引”就50个常见、疑难罪名按照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要求详细列举了构成犯罪需要达到的证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