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总论》在针对刑法论、犯罪论两大版块,并通过具体章节论述刑法概说、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的概念、犯罪的本质和分类、犯罪构成、犯罪客体与主体、犯罪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排除犯罪性事由等基本知识的同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更新和改进:更新增补了近年来新的刑事立法、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丰富了案例内容,包括《刑事审判参考》的指导案例、*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指导性案例和引起社会热议的刑事案件;对 刑法的解释 共同犯罪 罪数 三个部分进行了重大调整。
《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是经典著作的再版。《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第一版2000年出版,在法学界很有影响,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十年之后作者对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全部围绕刑事诉讼法的经典格言展开。陈瑞华教授十年之后面向社会再度普及法学常识: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看得见的正义(第2版)》用格言的形式讲述程序正义的理念,普及法学常识,穿插各种典故、寓言、经典案例,读来妙趣横生,不仅适合专业读者阅读,也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本书将犯罪心理学领域多年来形成的基本概念、成熟理论进行重点阐释;同时将近年来 外关于犯罪心理研究的新成果反映在本书中,如有关犯罪心理学未来发展的研究,犯罪心理研究方法的新趋势,关于当前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些犯罪类型的研究,还有犯罪心理应用技术的 成果等。
当代刑法前沿问题研究的任务主要是以《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改规定为基本前提与主要思考线索,针对立法修正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释义和评价,进而为刑事司法适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逻辑;同时,也延伸到当代刑法理论的前沿动态这一层面,使读者能够对《刑法修正案(九)》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使读者同时进一步了解与《刑法修正案(九)》有关的刑法理论研究的发展动态,以促成刑法立法、刑事司法以及刑法理论研究的协同发展。本书通过这种对当代刑法前沿问题的密切关注与解读以及展望,以期勾勒我国当代刑法ZUI XIN动向的脉络以及前进方络以及前进方向。有鉴于此,本书结合实际情况,特地选择了共计二十二个刑法前沿问题作为主题,大体按照由刑法总则到刑法分则、由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针对与《刑法修正案(九)》紧密相
面对白领犯罪、企业家犯罪不断增长的趋势,为了使经济刑法充分发挥其保护刑法公正与促进市场增长的作用,刑事制裁介入经济违法行为应当设置好介入的广度与深度。我国经济刑事制裁制度离应然的理想状态还有差距,由龙兴盛所著的《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介入度研究》一书从办案法官视角,提出我国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介入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将空泛的“适度论”落实到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去。无论大企业家还是一般白领精英,为防范经济犯罪的刑法风险,都值得一读。
《秦汉刑事法律适用研究》以张家山汉简《奏谳书》及岳麓书院藏秦简《为狱等状四种》为主要材料,对秦及汉初时期刑事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研究。收录了真实司法案例的材料为考察秦汉法制的实施状况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及对相关法律规范进行解读,探讨了哪些主体具有适用法律权限、对象在法律适用中有何意义、如何解决法律适用疑难、适用法律活动体现了哪些特征、数罪并罚的原则与加罪一等减罪一等的原理等问题。
《中国刑法史讲义先秦至清代》共分十一讲,包括绪论、上篇、下篇三部分,是中国刑法史的古代部分。 一讲,中国古代刑法的起源,是本讲义的绪论。上篇从第二讲到第八讲,依照王朝更替的顺序,系统介绍各朝各代的刑法。其中,每个朝代先介绍刑事立法概况,再具体讲述刑法的内容,包括刑名、罪名、刑法原则和刑法的特点,这种以朝代为经问题为纬的写作方法,是以往一些刑法史通行的方式,如周密所著《中国刑法史纲》.,张晋藩主编《中国刑法史稿》等,其优点是线索清晰,缺点是一些问题的产生、发展及演变,往往贯穿几个朝代甚至千年之久,在分朝代论述中就难免显得零散;而有些问题千年不变,各朝各代大同小异,反复论述就显得重复累赘。对此,本讲义又特设下篇作为专题,第九讲,以唐宋律的刑事罪名为核心,介绍中古时期的罪名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