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国际保理法律机制研究”的终成果。国际保理,作为发端于美国银行业的金融产品,自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银行界实务中,近年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但我国关于国际保理的法律规制相对滞后且层级过低,其中的诸多法律问题尚待厘清。本文依托国际公约与惯例,以及比较两大法系各发达国家的立法与实践,从国际保理的渊源流变、法律机制、运作机制、风险防范、法律适用冲突以及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展望的多维视角,梳理考察国际保理涉及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以期对我国的相关立法与实务提供可行的理论支撑与对策建议。
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关乎东道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而且关乎全人类 基本的共同利益。本书界定了海洋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大体勾勒出与之相对应的法律理念、制度和规则。本书旨在梳理现有的涉及海洋文化资源的法律法规,并按照 法和 法、公法和私法的标准加以排列,以明确当前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框架。在此基础上,本书从水下文化遗产的所有权、管辖权、法律适用、商业开发等不同角度,通过对 法的法律理念、制度和规则的分析,探讨在水下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 法前沿问题,并就 法与 法的协调问题、 法的修改问题、争议水域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多边主义:历史与理论》的写作源于作者博士毕业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史的系统研究和思考。多边主义是国际关系的原生本质,是二战后国际交往的基本形式,以主权平等和开放性原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在经过冷战结束、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展到新的阶段,以二战后美国霸权经验为代表的所谓“自由国际秩序”是以美国主导的国际制度体系取代联合国框架下的世界秩序和国际法规则的做法,真正的多边主义强调主权平等和协商一致,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近年来,国际反恐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这给国际安全与稳定带来新的威胁,也促使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为此,联合国系统以及区域组织陆续出台了许多新的国际反恐法律文件。这些文件在程度上扩大了对恐怖活动的定罪范围和国家行使管辖权的依据,增加了大量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司法协助措施等规定,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了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法律依据。本书收录了联合国系统条约、联大和安理会决议、区域性条约以及其他条约相关条款等各部分的重要文件和新文件,全面翔实,为相关实务部门的同事及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借鉴。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评注》(《评注》)第四卷是本评注系列丛书中对《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实质性条款进行评注的第二部。本卷载系为对1982年《公约》的实质性条款进行评注的各卷中的首卷,处理第三委员会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的工作,即第十二部分、第十三部分和第十四部分(靠前九二至二七八条),以及《很后文件》附件六,其中涉及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这些都是以条约形式对海洋法所作的全面表述中的“新”主题。
《国际法(第3版)/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研究系列》特点:,在体例结构上,全书分总论和分论。前者包括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后者则涵盖国际法的具体制度和规则。第2,就内容而言,力求准确阐释国际法的概念和制度,突出重点;并注意吸纳先进的研究成果,使内容具有前沿性。第3,从撰写形式上看,每章以案例引入使之生动形象,并辅以插图便于理解。第4,在论述方法方面,深入浅出,简洁明了。每章都附有“思考与探索”以及“复习题”。“思考与探索”着重指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激发读者的兴趣。此外,《国际法(第3版)/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研究系列》还通过关联有关的案例或法规,作为相关内容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国际法(第3版)/中国法学教科书原理与研究系列》可用于法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国际法教学,也可作为国
《1982年 评注(第3卷)》在联合国原负责海洋务的副秘书长、国际海底管理局原秘书长南丹大使的倡导下,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海洋法律和政策中心编撰、出版。《评注》为系列丛书共分七卷,由南丹大使任丛书的总编辑。《评注》是研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著作,为《公约》的每一个条款和相关文件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渊源和翔实的历史史料,并以评注的方式加以客观的分析,以求对《公约》的广泛理解。 《1982年 评注(第3卷)》是本系列丛书第四部具实质性评论的一卷,本卷包含了《公约》第八十六条至一三二条。这些条款涉及各国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洋区域(国际海底区域例外)的权利和管辖权,以及适用于岛屿、闭海和半闭海的制度、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等制度和法律问题。研究《公约》这一部分的条款及相关附
本书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管理法律制度、成本管理法律制度、质量管理法律制度、合同管理法律制度、项目风险管理法律制度、项目管理纠纷处理法律制度、FIDIC施工合同条件等。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