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档案文献图文集,分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经天纬地”四个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展现了上海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沧桑巨变,谱写了人民城市发展新篇章,书写了上海发展新奇迹的伟大成就。
本书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讨论学术史问题,主要梳理分别被命名为“科学化”与“概念史”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状况,以资引导问题研究的路径。第二,讨论党史研究“科学化”蕴含的学科本质与研究技艺,整体性地分析中共党史研究“科学化”与中共历史概念史研究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三,讨论概念史与实践史的内在关系,强调概念虽然具有自身的历史,但这种历史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变迁,因此,应当在中共政治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实践发展基础上,研究中共概念史的基本问题。第四,讨论概念史研究中的语境问题,强调中共概念史研究必须将中共历史中的核心政治概念,置于中共政治理论的思想语境中加以研究。第五,讨论概念史研究中的再概念化问题,强调概念存在的稳定性,并不意味它的内涵与意义就此而凝固,相反,概念在因应
《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分为纪事、建言、评述、信函、抒怀五部分。作者何载追忆了自己跟着党走过的几个的战略阶段,以及在此过程中与领导、同志、朋友一起经历的往事。其中一些涉及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例如陕北革命斗争、土地改革运动、平反冤假错案、处理西北历史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的干部人事工作、扶贫工作等等。作为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作者在书中记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随文附图50余幅,直观记录了作者的革命历程。
2021年,本书被确定为“回望”国家出版基金专项资助项目,并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正确党史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用编年的方式,以时间为顺序,以党领导妇女运动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全面、系统、准确记载和总结党领导妇女运动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推动我国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它是一部广大读者了解党领导妇女运动历史的生动教材。
1921-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英勇奋斗,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梦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本书作者通过研究和发掘大量珍贵史料,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苦难与辉煌,再现了大国擘画蓝图、文韬武略、同心协力、共创建国大业的宏大历史场景。
本书分上下册,从党史中选取了100个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叙述,根据历史发展脉络,运用翔实的史料,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全面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回顾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展示了百余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本书图片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作为反映党史成就的精品图文书,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分上下册,从党史中选取了100个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叙述,根据历史发展脉络,运用翔实的史料,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全面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回顾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展示了百余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本书图片来自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作为反映党史成就的精品图文书,本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将中国共产党与台儿庄战役参战部队中的国民党西北军、桂系部队、东北军、川军、颠军及中央军等军队开展统一战线的历史分别作了梳理;对中共党组织在这些部队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中共地下党员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英勇事迹进行了挖掘;对第五战区战区(鲁、苏)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考证……全方位介绍了台儿庄战役期间,中共党组织在参战部队和第五战区中所发挥的作用。
茅家琦、徐梁伯、马振犊、严安林等著的《中国国民党史(上下)》以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四代人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为主线,并对他们的政治主张及其思想渊源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和阐述,“弥补了国民党史研究中的疏漏”。该书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中国国民党的百年历史的溃变及功过是非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述,颇多新意,发人深省”,并从总结中国国民党史研究的整体状况出发,“指出既往研究的得失,并进一步提出如何深化的意见,极有学术价值”。该书也是目前为止公开出版的中国国民党史中时间跨度长、内容比较完整的一部著作。 该书认为: 纵观中国国民党百年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国民党优选失误在党内没有民主,优选领导人独裁专制,乾纲独断”。“乾纲独断,必然会在重大决策及人事安排上产生严重失误”。“独裁统治严重地伤
《铸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其中的基本经验,深刻揭示延安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和斗争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一贯性,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彰显了党领导人民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部从调查统计角度反映中央苏区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史料合集,收录200多篇文献,110余万字,生动展示了中央苏区在党的领导下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以及经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依靠统计分析制订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光辉历史,再现了红色统计事业蓬勃发展,日益走向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的探索历程。本书是历史文献的汇集,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历史,特别是红色调查统计的历史提供了鲜活范本。
《铸魂: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一书系统梳理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其中的基本经验,深刻揭示延安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和斗争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一贯性,意义重大。
党性修养是指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按党性原则办事的自觉性,突出表现为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加强党性修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形势任务,党性修养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本书从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出发,对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五大修养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路径进行了分析阐述,总结提出了加强党性修养的五大途径方法,并精心选择11个经典案例,希冀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供参考。
从党的历史看,实事求是既是党始终倡导的一种价值取向,贯穿于党的思想理论各方面,也是党始终倡导的一种实践取向,体现在党的一切历史创造活动全过程。《党史文化的精髓:实事求是》包括实事求是是党和人民事业走向胜利和辉煌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经验、党史上出现的“左”倾和右倾错误在根本上是背离了实事求是两大部分,阐述党史文化的精髓:实事求是。具有的学术研究价值,给现代也以深刻的启迪。
中国共产党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政之道,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也是适合中国基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之道。全书在深刻把握“法治”与“德治”的发展历史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内涵、理论支撑和重要途径,将“法治”与“德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地结合起来。全书注重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阐释与事例相结合,文字通顺,表述流畅,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是一本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通俗理论读物。
随着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居民化的深入展开,农村社区正如雨后春笋在中国各地快速发展。村社自治体制向社区自治体制的转换,提出了紧迫而大量的基层治理体制创新需求,也出现了丰富的农村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案例。需求就是研究的动力;案例亟需提炼和整合。《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建设研究》一书正是基于现实体制需求和理论供给的双重动力,对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建设展开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本选题一方面协商民主的历史缘起和理论特质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研究,为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以农村社区协商治理创新案例为观照对象,力图以协商民主为指导,对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的零散创新案例进行过程性的综合审视,为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建设提供具体指导。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
本书收录了有关方面推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政协新时代100篇提案故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大方面,以亲历、亲见、亲闻的角度,记录了提案者在提案履职中“为福建言”的经历和感悟,承办单位在提案办理工作中的付出和收获,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提案工作在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中的独特作用,生动反映了全过程民民主在福建的深入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