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党的建设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研究党的建设原理,既是恪守正道、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内在需要,又是指导党的建设实践、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上不错大政党的现实需要。 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论、党的领导、党的自身建设三个板块展开,主要回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如何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强调在新时代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自身建设,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全书力求突出理论性和思辨性,力图把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基本逻辑讲清楚。
本书按照党中央的要求,遵循党的历史决议的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本质和主流,把握史实、评价、表述、口径的规范性进行撰写,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光辉历程,系统介绍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等,采用大量的党史资料和文献研究,吸收*研究成果,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有生动形象的党史故事情节,内容丰富、结构科学合理、立意新颖,是一部严肃而又活泼的党史简明读本,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有益参考。
《中共党史拐点中的人物与事件》从作者李海文从事党史研究30余年来写的数百文章中,精编28篇(含附录)而成。时间跨度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涉及人物:、周恩来、、彭真、张浩、师哲、江青、聂元梓……涉及事件:反王明斗争、解决问题、国共第二次合作密谈、出兵朝鲜、越南停战谈判、“”第一张大字报、农村包产到户……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是一门历史学科,但同一般历史学科不同,它着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学说发展的历史,因而又是一门思想史的学科。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力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阐述,揭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线索,分析总结了他们所提出的党的建设思想。
本教材拟从结构-功能-过程三个维度,具体而系统地阐述和探讨基层党建工作。在结构维度上,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类型与构成进行分析,并特别对基层党支部建设进行专门的描述和探究;在功能维度上,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建设进行分析;在过程维度上,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执行力建设、组织生活创新、党务活动创新等展开分析。本书的绪论部分,着重阐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框架。正文部分由七章构成。按照“结构-功能-过程”三个维度进行布局。具体来看,在结构维度上,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即第一章“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类型与构成”,第二章“基层党支部建设”;在功能维度上,主要是第三章,即“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建设”;在过程维度上,包括第四、五、六、七章,即第四章“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出现一些突出问题。对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1950年5月党中央发出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作为全国执政条件下党的自我革命的开篇,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作风建设主要针对命令主义、官僚主义等,通过开展以整风为主要形式的集中教育进行,采取阅读文件、总结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主要环节是总结工作,具体通过集中召开各种会议、开办轮训班、在职整风等方式。这次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命令主义大大减少,官僚主义开始克服,密切了党群关系,也为以集中教育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积累了宝贵经验。以此为基础,可以初步厘清党内集中教育的生成、运作和功能。
本书讲述了1949年国共和谈的来龙去脉,共五章,包括“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以人民解放战争打倒蒋介石”“蒋介石求和 中共开出和谈八条件”“桂系的试探与中共应对”“和谈的启动与破裂”,详细回顾了自全民族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统一的中国,揭露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以人民战争应对反革命战争,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与国民党南京政府和谈破裂后,最终解放全中国、统一全中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本书通过1949年国共和平谈判这一历史事件,以翔实的史料,以及历史图片、文件、报刊等各类图照,图文并茂地说明了国民党是如何一步步失去民心,共产党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印证了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本书是一部由权威党史专家以细节刻画建党历史,以真情讴歌建党伟业,生动呈现伟大建党精神的通俗党史读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然而在百年前那个黑暗的中国,中国共产主义先驱者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建党的思想火花如何在中华大地上萌芽,建党过程中如何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共襄盛举,从而成功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熊熊火焰,许多细节却不为人所知。本书通过梳理建党脉络、深挖建党文献,聚焦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以大视野立足建党主线,以小细节拓展建党内涵,细细描画数十个生动的建党历史细节和感人故事,既高屋建瓴、宏大叙事,又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讲清楚了建党的星星之火是如何点燃的,党为什么能脱颖而出拯救民族于危难等重大问题。本书史料权威准确,语言质朴生动,图
本书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0历史坐标为线索,勾画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提出来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展现新时代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全书语言通俗生动,用讲故事的方式讲道理,有利于广大读者系统认识新时代,深化认识新时代。
○精选珍贵档案。精选党目前不同历史时期相关重大事件的珍贵档案,多角度呈现和解读,细述每一件档案背后的故事。 ○讲好党史故事。以档案为线,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从“大历史观”角度进行全景式概述。 ○呈现前沿成果。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为重要遵循,呈现党史研究的前沿成果,助力党史学习教育。
全书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渔阳里”为线索,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书稿分为“渔阳星火”“人物风采”“渔阳里大事记”“媒体报道”“附录”五个部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事迹,回忆那段历史,体会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初心。
《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成功秘诀》由蒋建农等著
本书根据新时代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立足我国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实务,致力于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党建工作质量,并为中小学(幼儿园)党务工作者提供工作参考。本书内容上着重突出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讲求科学性,着眼推进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党建工作机制的完善创新,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以及强调党组织书记是学生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从而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位,把党的建设落到实处。
为庆祝、迎接中共二十大的召开,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本书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疑问,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中国共产党对党员有什么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拔干部”“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治党的”等方面,阐释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
本书主要简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从四个方面全面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遗址和遗迹概述了党的发展历史。由于本书是“上海党史知识”,所以在概述党的发展历史的同时,更加突出地显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活动。本书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内容覆盖面广,条理清晰,对于学习党史的读者来说,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具有普及性。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供了一部党史自学材料,配以一定图片,极富思想性、理论性与可读性。
强大的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和独特优势。本书以“领导力”为关键词,在梳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科学内涵、发展过程和历史作用,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制胜密码,有力揭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和现实意义,对于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增强爱党护党为党意识,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优选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始终保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管大党、治大国的战略定力和政治清醒。本书从大党特性、使命担当、执政品格入手,分析大党独有难题何为独有又难在何处,阐述如何牢牢把握“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认识。本书由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知名党建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物季正聚作序推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作者李忠杰是著名的理论家和党史学家,对党史、党代会有深入独到的创新性研究。本书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以专题“公开课”的形式集中介绍了“四史”的“精要”,主题突出,线索明晰,叙述简明,既强调“四史”间的联系性、统一性,又注重彼此之间的差别和侧重,同时在史料选择和叙述上做到了权威性、严谨性与可读性、趣味性的统一,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党的建立、领导、创新、发展、决策、组织和推动工作的百年光辉历程,能起很好的帮助、梳理和解疑释惑作用。
这本《基层宣讲十讲》所关涉的内容,是我多年来身体力行参与宣讲工作的经验性总结,是我多年来参与培训、受邀讲课而准备的讲义的选择性结集。希望广大读者开卷有益,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篇优秀的百姓宣讲稿,除了良好的文字表达之外,整体框架构成起码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元素:一个好标题、一个好主题、一个好开头、几个好故事、一个好结尾。
○精选珍贵档案。精选党目前不同历史时期相关重大事件的珍贵档案,多角度呈现和解读,细述每一件档案背后的故事。 ○讲好党史故事。以档案为线,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从“大历史观”角度进行全景式概述。 ○呈现前沿成果。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为重要遵循,呈现党史研究的前沿成果,助力党史学习教育。
本选题由作者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理论学刊》《抗日战争研究》等期刊已发表的百余篇论文中精选分类而成。主要是对中共党史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梳理,对之前研究不到位或者忽略问题进行挖掘。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新观点、新材料和辨析为主,学术性特点比较明显。所选篇目,如《* 最后决定权 问题评析》《论延安时期陈云关于发展非工农成分先进分子入党的思想》等都是经过审读手续并公开发表的,其中多篇被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复印,产生过一定学术和社会影响。
深入开展党史党建知识学习活动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提高全党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开展工作,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心选取党史党建诸多知识点进行提炼、解读,归纳为1000个题目,资料翔实,文笔简练,将历史性、通俗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本书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党建知识的简明通俗读物,也可作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史党建知识竞赛活动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