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内容充实、逻辑缜密、思维严谨,博弈观点更是精妙绝伦,处处全方位地论述了战争与政治、外交、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复杂关系,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用兵规则结合起来应用,按照客观规律及现实条件等各方因素指导战争。内容分四个层次:战争观念、战略思想、战术思想、治军思想,总十三个部分。 曹操基于孙武的战争思想,做出了很多精彩的解释和发挥。从评注中可以看到曹操的军事见解,同时也为《孙子兵法》思想提供了更丰富的内涵。 译者对原文、曹操注和译文做了全面而精细的勘校,对它的思想精髓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发掘和阐述,形成《孙子兵法》体例中很重要的“兵法浅析”,对孙子的思想起到了恰到好处的实证作用。
本书立足校本研究,提供独特视角。从非“211”“985”“双一流”建设高校管理者的思考维度和视域角度,以讲党课的形式,尝试为地方高校书记校长,提供一本可参阅、可借鉴的党课教育参考书、办学治校方法论,高校各级管理者也都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学习方法、得到启示。选题贴近实际,着眼实践探索。 全书聚焦高校五大职能,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提升,着眼党建引领中心工作,选取十二个重点问题讲党课,深刻蕴含着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法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成效、经验与思考,翻阅起来解渴、务实、管用。语言通俗易懂,富含思辨张力。书中没有艰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模型,不纯粹追求学理的完整,以案例阐明思想、用故事阐释理念,娓娓道来、平白浅近、新颖鲜活、耐读耐
《孙子兵法》位列世界兵书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军事方面的集中体现。之所以称其为“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就其距今2500年而言,而更是就其本身是中华上古军事学说的传承而言。例如孙子在“九地篇”中说“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说明在春秋时期,黄帝关于军事的论述和征战历史,仍然是军事家学习的重要内容;另在“军争篇”中引用上古兵书《军政》的内容:“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借以论述在指挥大规模作战时的方法,和白天黑夜指挥手段的差别。至于书中提到“昔之善战者”和“古之善用兵者”,虽未明示具体指哪一位统帅,但是传承、借鉴和弘扬的意味十分明显。所以,当今之世的炎黄子孙,更不能数典忘祖,看轻自己的文化传承。
《百战奇法》,又名《百战奇略》。约成于北宋末,清人伪托明人刘基著,是“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本书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将战争诸方面概括归纳为100个题目,分条论述战法。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对军事斗争中的对立统一关系,诸如强与弱、众与寡、攻与守、进与退、胜与败、安与危、利与害等,分篇立论,对比分析,说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该书简明扼要,事理结合地论述用兵之道,颇具特色。
本书立足校本研究,提供独特视角。从非“211”“985”“双一流”建设高校管理者的思考维度和视域角度,以讲党课的形式,尝试为地方高校书记校长,提供一本可参阅、可借鉴的党课教育参考书、办学治校方法论,高校各级管理者也都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学习方法、得到启示。选题贴近实际,着眼实践探索。 全书聚焦高校五大职能,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提升,着眼党建引领中心工作,选取十二个重点问题讲党课,深刻蕴含着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方法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成效、经验与思考,翻阅起来解渴、务实、管用。语言通俗易懂,富含思辨张力。书中没有艰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模型,不纯粹追求学理的完整,以案例阐明思想、用故事阐释理念,娓娓道来、平白浅近、新颖鲜活、耐读耐
毛泽东是近代最后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从一个农家子弟,获得神秘的幸运之神的帮助,以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地攀登着,终于成为一个大国的统治者。他的故事是一段不朽的历史。王素编文的《毛泽东画卷(共12册)》是以连环画的形式把毛泽东的一生做了简要介绍,其中包含了《湖湘之子》、《工运之王》、《星火燎原》、《走上井冈》、《朱毛会师》、《万里长征》、《奠基西北》、《重庆谈判》、《革命到底》、《换了人间》、《走自己路》、《晚年岁月》等十二本小人书。
应奇主编的《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由17位在政治哲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有名靠前外学者,对当代有名的政治哲学名著所做的导读,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便于读者更加透彻准确地理解这些名著。本书共收录了18本政治哲学很有名的著作:罗尔斯《正义论》(1971);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1974);柯亨《自我所有、自由与平等》(1995);德沃金《至高的德性》(2000);内格尔《平等与偏倚性》(1991);斯坎伦《我们相互间的责任》(1998);麦金太尔《德性之后》(1981);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1982);沃尔泽《正义诸领域》(1983);欧金《正义、性别与家庭》(1989);泰勒《承认的政治》(1992);塞缪尔·谢弗勒: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1993);拉兹《自由的道德性》(1986);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1992);西蒙斯《证成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或《孙子》,是中国和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兵书,素有“兵典”“武经”“百代兵家之师”等美誉。《孙子兵法》虽只有十三篇、约六千余字,但内容却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具有中国智慧的一本书。关于孙武的生平史料记载: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太玄经》《荀子?议兵篇》《国语?魏语》《韩非子?五蠹篇》都有《孙子兵法》的引文和相关孙武的生平史料。当然,在汉代以后的文献上也有许多记载,而关于《孙子兵法》著作的流传在文献上则有不同的记载。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但在《汉书?艺文志》中却著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又见《隋书?经籍志》著录:“《孙
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率先推进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不断探索完善区域现代化建设布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全书系统讲述了习近平同志擘画并推动实施作为浙江省域治理总纲领和总方略的“八八战略”的过程,全面展现了他主政浙江期间的重要思想和生动实践,深刻反映了习近平同志的深邃政治智慧、卓越战略远见、强烈担当精神、高超领导方法、务实工作作风,既是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更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的领袖奋斗历程的重要读本,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更好担当作为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