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非传统安全为研究视角,以“9·11”恐怖袭击事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美国“9·11”之后的国家安全观与“反恐”。“9·11”事件作为国际安全研究的重要驱动力不仅凸显了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人类的危害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观,使其一改冷战期间将主要大国作为头等威胁的思维,转变为将恐怖主义,以及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结合视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由于恐怖主义是一种遍及全球的威胁,美国必须寻求“反恐”盟友。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中东的沙特阿拉伯基于自身特殊的国家利益选择与美国合作“反恐”。美国—巴基斯坦、美国—印尼、美国—沙特对合作“反恐”的利弊权衡、“反恐”合作的领域及“反恐”合作的成效是本书探讨的主要内容。此外,本书还阐述了美国与印度、俄罗斯、欧盟等大国
本书以非传统安全为研究视角,以“9·11”恐怖袭击事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美国“9·11”之后的国家安全观与“反恐”。“9·11”事件作为国际安全研究的重要驱动力不仅凸显了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人类的危害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观,使其一改冷战期间将主要大国作为头等威胁的思维,转变为将恐怖主义,以及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结合视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由于恐怖主义是一种遍及全球的威胁,美国必须寻求“反恐”盟友。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中东的沙特阿拉伯基于自身特殊的国家利益选择与美国合作“反恐”。美国—巴基斯坦、美国—印尼、美国—沙特对合作“反恐”的利弊权衡、“反恐”合作的领域及“反恐”合作的成效是本书探讨的主要内容。此外,本书还阐述了美国与印度、俄罗斯、欧盟等大国
《恐怖主义资料研究(第二辑 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是全球恐怖主义系列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以2010年1月1日为时间节点对案例进行时序划分,以洲际空间为区域模块对案例进行归类,关注全球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恐怖主义发生的现状和演变趋势。由于案例数量和文字体量较大,《恐怖主义资料研究》先行分为一、二两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欧洲国家的恐怖主义犯罪;美洲国家的恐怖主义犯罪;非洲国家的恐怖主义犯罪;澳洲国家的恐怖主义犯罪;亚洲国家的恐怖主义犯罪。 该书收集、归纳、梳理的恐怖主义案例,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冷战开始的1946年,截止于2017年12月31日。由于历史的久远和目前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解读的多元化,有一部分案例没有收进本书中;同时,书中收录的有些案例是否应定性为恐怖主义犯罪案例或许存在争议。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