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长期以来秉持“概念驱动”的理念,将作战概念创新作为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牵引力和推动力。作战概念开发是探索战争制胜的创新工程,针对这一现实需要,本书系统总结了美军作战概念的演进脉络;结合美军作战概念的演进变化,从作战概念研发的作用、制胜机理和战争形态的发展趋势及未来战争的准备方向等方面提出了对美军作战概念发展的认识;重点阐述美军“非对称作战”“分布式杀伤”“多域作战”“马赛克战”等典型作战概念的发展情况和内涵特征,可以为我军建设发展特别是作战理论体系化建设提供参考。
本书在研究美国这一战略的缘起与演进时,研究的视角并未局限于这一战略本身,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和历史的高度,追寻美国与亚太地区关系的发展轨迹,定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在美国霸权发展史中的地位。
《作战辅助决策理论及应用(套装上下册)》系统介绍了作战辅助决策系统的基本理论、主要技术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作战辅助决策理论及应用(套装上下册)》共13章,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理论篇,包含6章
罗伯特·L.肖是美国海军战斗航空兵一名有14年飞行经历的老兵,与一般的飞行员不同的是他还取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所以他对战斗机战术的探索和理解更深刻,在本书中他试图将战斗机的设计因素纳入到战术研究当中。机动既可以是战斗机设计的要求,也可以是战斗机执行任务的基本要求;而战术基本上就完全是战斗机驾驶员格外关注的要素了。肖在本书中用“机动”这个词把航空工程师和战斗机驾驶员的关注点联系在了一起。从字面上看,“机动”离不开速度和高度,速度和高度又可用战斗机的能量状态来描述。作者上承“战斗机黑手党之父”约翰·伯伊德,全书从头到尾充斥着“能量机动”的理念,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努力把以往飞行员口中“神秘”的空战艺术以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描述了至上世纪80年代为止战斗机可用的各种战术。第1章主要介绍了战
《大决战:平津战役》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情况。平津战役以1949年1月14日攻打天津的战斗作为明显的起始点,其余都是对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且围而不攻,仅发生一些小规模战斗。尤其是北平,通过我党艰苦细致地对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做工作,得到和平解放。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为标志。该次战役,与辽沈、平津战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反动力量经过多年较量之后的决战;是打倒蒋介石、成立新中国前夕的决战。不同点是战役发生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驻地西北坡周围,又以我国著名的古都和新中国未来的首都北平为中心。这一战役中,有40%的国民党军队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统帅也不是蒋介石嫡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