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现代战争》作者贺少华将《孙子兵法》十三篇分为十三章,每章都由原文、译文、英译、讲解、战例五个部分组成,这样读起来不较好的整体性,而且有着深入浅出的感觉。作者从亲身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实际体会中,对《孙子兵法》的哲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深刻分析,《孙子兵法与现代战争》特别对《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从现代战争的角度予以新认识、新概括、新阐述,以“讲解”的形式对原文所揭示的深刻智慧做了深入浅出又切合要旨的阐释。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研究:百战奇法解说》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收集了从先秦到五代近一千七百年间,间散见于二十一种史籍的各种类型的战例或事例,按照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列为百题,分篇立论,对比分析,并且尽量采用历代战例,简明扼要地加以解释和佐立论。史论结合、事理结合地论述了用兵之道、作战之法。它为后人检索古代的战争战例资料,进行军事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全书分前、后二集,共十卷,3万余字。每集五卷,每卷十战,合为百战。
《毛泽东如何读兵书:毛泽东与中 外军事遗产》中的“读”与“兵书”,都是从广义上 来说的。“读”不仅有阅读、研读、汲取、借鉴、继 承之意,也有批判、扬弃、改造、创新、发展之意, 不仅是动作、过程,更是立场、观点和方法;“兵书 ”不仅包括有字书,也包括无字书,不仅包括中国兵 经典籍、西方军事名著,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的重要军事著述,还包括非军事典籍特别是史书、文 学作品中的军事成分。本书侧重从军事思想史的角度 ,纵览古今,广涉中外,溯本求源,系统展示毛泽东 如何审度军事人物的功过得失,把握战争成败的规律 ,融贯一切有价值的军事理论精华,尤其是通过继承 《孙子兵法》,摒弃《战争论》,发展马克思主义军 事科学,进而成为古今中外军事思想之集大成者的思 想轨迹。《毛泽东如何读兵书:毛泽东与中外军事
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以"明万全右卫城军事防御体系"概念为核心,以明代政府如何构建该体系以及该体系是否起到防御作用为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史料和考古材料进行探讨,基本梳理清楚了上述问题的脉络。后半部分即录,是有关这一课题的史料长编,以求为地方研究者提供最全面、最便利的基础研究资料。
在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争夺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役期间,美日两国海军共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海战,从战术上看,双方互有胜负;但从战略上看,日本海军尽管损失了大量的军舰、舰载机和官兵,仍未能完成给瓜岛上上万名日本陆军运送充分武器弹药和给养的任务;这最终导致日军从瓜岛狼狈地全部撤军,丢失了南太平洋的海空战略要地。此后日本海军完全丧失了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本稿基于交战双方的丰富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具体详实而生动地讲述了包括东所罗门群岛海战和塔萨法隆格海战在内的6次大海战的全过程。
《网络智能化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及其计算》撰写的主要特点:①网络智能化理论吸收了我军作战理论、孙子兵法和美国网络中心战学说的精华。②全书贯穿一体化的思路:信息系统一体化、武器系统一体化,联合作战一体化。③对网络智能化联合作战体系的作战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用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分析作战能力,得出网络智能化联合作战体系的作战能力的完善计算方法。④对作战网络尽可能用实战装备进行说明。⑤粗细搭配:对大家所熟知的部分写得粗一些,对重要和创新部分写得细一些。
历史上三国时期战乱频仍,但因历史线索错综复杂、史料记载匮乏、考古发现有限,所以目前对三国兵争要地、攻守战略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书作者对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军事重镇、军事方略进行细致考索和论述,对三国时期战争的路线、关防、部署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一部有特色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研究专著。书中绘制了52幅战争地理图,让“三国迷能够对当时的战略形势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