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作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书中收录了大量政府文件、会议记录、来往函电、个人保存资料等,记述了1919年一战结束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的影响世界局势变动的重大国际事件和进程,情节风云变幻,引人入胜,可读性很强,同时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书构思严密、文笔优美、语言精彩、卷帙繁浩、气势磅礴,是丘吉尔富于代表性的一部力作,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被抢购一空。丘吉尔因此著作于1953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致辞中说: 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这句话恰好诠释了这部回忆录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心目中的地位。书中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包括当时还只是个传令兵的希特勒、凡尔登战役中被俘的戴高乐、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纪德、时任法国总理的乔治 克列孟梭
一位退伍军人向他的孙子讲述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没有夸夸其谈,只有扣人心弦、残酷的诚实。 本书整理并讲述了汉斯 卡尔(Hans Kahr)对二战东线战场的战后回忆和战时记录。 汉斯 卡尔1925年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农民家庭,后来被征召入伍,成为德国国防军第3山地师第138山地猎兵团的机枪手,在战争后期被派遣到东线战场。书中回忆了汉斯作为新兵在前线学习生存的过程,讲述了汉斯在东线战场残酷的战斗,以及被俘后作为战俘的经历。书中还介绍了战前奥地利小农家庭的生活和当地传统习俗等。 书中没有很激烈的语言,从一位普通士兵的角度,将战争的残酷一一展现,留给后人的是警醒和珍惜。
对大部分战争艺术的爱好者而言,中世纪都是一段黑暗的时代。然而从十一世纪开始,欧洲各民族在与外部敌人的碰撞之中,发展出了自己的战争艺术。 《中世纪战争艺术史》以罗马帝国后期罗马军团的衰落为始,以玫瑰战争为终,对西欧各基督教王国以及拜占庭帝国军队的组织、装备、战术、战略发展历程以及*名战例进行了*面又不失详细的介绍,并从法国骑士、英格兰长弓手、瑞士纵队、意大利佣兵等几个兵种出发,展现了自十字军运动失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战争艺术发展历程。 查尔斯 欧曼爵士从中世纪残破的文献中,重新构建起了中世纪战场的宏伟蓝图。在这部著作诞生之前,未有哪部书能够完整地将中世纪各国军队的发展脉络梳理得如此明确工整。无论是*业的战史研究者还是对中世纪战争史浅尝辄止的读者,都能从这部书中获益匪浅。
《英国皇家海军,从无畏舰到斯卡帕湾》以 战争背后的战争 的颠覆式写法,对1904年至1919年 费希尔 时代的英国皇家海军作出了真实又生动的精彩记录,是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的传世经典。本系列共五卷,此为第三卷。 本书第三卷围绕着1916年5月底爆发的日德兰海战展开,从战前大舰队的准备,战时的表现,一直延伸至战后的检讨与改革。同时本书也包括了日德兰海战结束后,英国海军已经开始面临的德军潜艇战威胁,以及由此导致的海军部高层洗牌。
《军政名人的最后岁月》以大量生动、真实的细节展现了开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感人场面,讲述了人民解放军进入北京城,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定都北京,选定国旗、国歌等诸多内情,再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还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恢弘历史场景。
本书探讨了1792—1815年期间法国、普鲁士、俄国、奥地利及英国军队的战术体系,系统分析步兵、骑兵、炮兵的战术及威力。就军队五大兵种的横列、纵队、方阵等重要战术提出了论点,还就步兵及骑兵战术使用时机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与普鲁士、俄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军队进行了横向比较。
《东进》从东线战事爆发首日,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先后讲述了发生在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列宁格勒、罗斯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地的战斗。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战争画面: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例如 犬的出现、弗拉索夫的被俘、蓝色行动的泄密、对阿斯特拉罕的侦察等等,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书中获得新的收益。大大小小的事件,林林总总的人物,详尽地展现了东线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是战争史研究中难得的佳作。
《503重装甲营战史》以德国王牌坦克装甲部队“503重装甲营”的作战历程为线索,全面讲述了该部队自1942年初创到1945年解散,所经历的全部战役。通过该营官兵的日记、回忆汇集,真实地还原了那段精彩的坦克大战场面。
随着统一步伐的加快,幕府政权采取了废除军备的政策,不制枪炮的数量,而且禁止对枪炮的研究和改良,当然不可能有海军的存在。17世纪以后,幕府开始“闭关锁国”,直至1853年,美国海军上校佩里率领舰队撬开了日本的国门。 开国后怎么办?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儿?对于这些日本人全然不知,但是此时的日本统一的国家意识非常强烈,海对面的邻国——中国的遭遇使他们知道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恐怖,而英萨战争、马关战争也让他们领教了列强的可怕和蛮横。因此,他们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日本。日本四面环海,列强只能通过海路还侵犯,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变得刻不容缓。 在这一册中,详细叙述了贫穷落后的日本是如何造军舰、如何培养操纵军舰的人员、如何组建管理这些人员的组织,从而建成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建成
《英国皇家海军,从无畏舰到斯卡帕湾》以 战争背后的战争 的颠覆式写法,对1904年至1919年 费希尔 时代的英国皇家海军作出了真实又生动的精彩记录,是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并重的传世经典。本系列共五卷,此为第四卷。 本书第四卷的核心内容是海军部应对德国潜艇威胁的努力。1917年2月开始的 无限制潜艇战 使英国陷入了相当危险的境地。海军部对抗潜艇的诸多手段都以失败告终,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压力迫使他们寻求变革。护航队体系在重重困难下缓慢投入应用,终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潜艇的威胁被逐步削弱,英国终于熬过了海上战争中的艰难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