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其实跟韩信没关系? 关羽败亡,根本原因竟然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关? 刘邦是如何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的? 八月之变,董卓为何是赢家? 本书以战术角度切入,复盘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历史战争事件,如汉中之战、夷陵之战、五丈原之战、兴势之战等,结合全彩中国历史地形图,专业且透彻地分析了谋臣武将的战略战术的功与过,以及战争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并建设性地给出可能会有更好结局的战略建议。同时,本书还根据众多历史典籍的记载,勘正谬误,进行合理地推测。 看中国古代战争史,学习将才的战术谋略!
武备文化集精神、智慧、技术、财富、审美于一体,是每一个国家、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历史上每个阶段的武备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为突出的标记,见证了中国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的传奇,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而刀剑作为*普及的军事装备,更是武备文化的重要标志。 本书中,作者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对各时期的代表性刀剑做了细致的描述与讲解,并与出土实物和历代藏品进行反复比对,勾勒了跨越两千余年的中国刀剑的发展脉络,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带您进入博大广阔的中华武库,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
一部全方位描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宏观著作。 客观真实描述人民军队建军以来的各场战斗和不同历史时期军队的变革与发展。 历史表明,人民解放军无愧是一支人民军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中国革命的事实证明,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现了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解放大上海到1950年国民党军从舟山群岛撤退的 大上海解放史 。不仅有主体战役,还有反特务、反封锁、反轰炸,以及 银元之战 物价之战 。讲述了70年前我党如何以强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广大群众解放大上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风采,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战胜国民党。 作者刘统摆脱了传统军史写作的框架,将目光投射到上海解放的全貌。不仅包括了1949年上海战役,还将更多的笔触放在了为恢复这座城市的生机和运转,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打击投机,稳定市场;清除匪特,保卫安全;改造旧社会,注入经济活力等种种举措。这样的写法,更能凸显解放上海的深远意义和内涵。
如果说欧洲战场的鏖战是一部历史剧,那么北非战役就是这出戏剧的*幕。在这里,大英帝国沦为英美同盟中的附庸,轴心国士兵对军官丧失信心、无心恋战,而美国则尽显锋芒,并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 本书为这段被遗忘的历史树立了一座丰碑,它以险象环生的火炬行动为切入点,梳理了1942年11月至1942年5月间盟军登陆法属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攻占突尼斯,并歼灭轴心国非洲军团的惨烈战事。组建不久的盟军原本深陷杂乱无章的后勤补给、盟国间的争权夺利和层出不穷的军事误判。但经历过朱代伊德奇袭、凯塞林山口惨败和突尼斯桥头堡的决战,仓促上阵的美军终于学会了仇恨,学会了如何战胜久经沙场的敌人。 作者既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艾森豪威尔、巴顿、蒙哥马利等在北非脱颖而出的指挥官,也满怀悲悯地刻画了来不及拔枪便倒在血泊之中的士兵、在战争
从原子弹到全球霸权 揭开美国崛起之路不为人知的黑暗面 1945年,为了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场堪称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美国在日本本土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战争结束,世界千疮百孔,至少6000万人的生命被剥夺,全球势力平衡被打破。在战争结束后的短短十几年间,美国迅速崛起为超级大国,并试图扮演世界的领导者、全球秩序维护者的角色。 奥利弗 斯通为年轻读者写下本书,挑战美国主流的正统历史观点,讲述了一段美国正统教育体系不会教给学生的历史,也是不曾在流行文化中呈现出来的历史,揭露出 美国历史的黑暗一面 。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日益紧张的冷战,最后到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世界处于核毁灭的边缘,作者用触目惊心的历史照片和鲜为人知的故事,揭示美国在加剧冷战紧张局势中所扮演的令人不安的角色。对于渴望不同视角的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线战场的战斗不仅规模罕见而且极其惨烈。1941年6月,希特勒下达开始 巴巴罗萨 行动的命令后,近300万名德军和轴心国军队侵入苏联,开始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侵略战争。四年后,大约200万名德国士兵和1100万名苏联士兵在战争中丧生。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字眼深深地烙入了人们的记忆。这是人类历*大规模的陆上战争,也是人类历*惨烈的博杀。 《东线战场:从巴巴罗萨行动到攻克柏林》由英国军事专家、战史专家撰写,详尽描述了这一悲壮的战争画面。本书涉及的战役有 巴巴罗萨 行动、德军直逼莫斯科、1941 1942年苏联的冬季攻势、夺取高加索油田的 蓝色 计划、德军的二次攻势、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第6集团军的覆灭、苏军1943年初的大捷和德军在卡尔科夫的反击。同时还详述了希特勒的*后一次主要攻势:库尔斯克战役 世界军事史上规
《铭记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1》一书以70多位志愿军老战士的亲身经历为内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讲述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和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 本书具有题材的重大性、素材的珍贵性、内容的真实性和风格的贴近性,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盟军于1944年6月6日成功实施了诺曼底登陆,在西欧开辟了第二战场,这也预示了希特勒纳粹德国的灭亡。从诺曼底登陆开始,盟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向柏林推进,坚决消灭负隅顽抗的残余德军,并走向*终胜利。 《第三帝国的灭亡:从诺曼底登陆到易北河会师》由英国军事专家、战史专家撰写,详细讲述了诺曼底登陆、从诺曼底滩头向内陆推进、解放巴黎、 龙骑兵行动 、 市场花园行动 、 突出部战役 、强渡莱茵河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全书叙述清晰、史实明确、繁简得当,是大众读者、军事和军事历史爱好者、军事研究人士不可多得的案头参考书。
1939年9月1日凌晨,在1900多架飞机和2800多辆坦克的支援下,44个师的德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结合起来时,全世界首次领教了 闪击战 。 《闪击战:从入侵波兰到阿拉曼战役》由英国军事历史作家撰写,详细叙述了1939年至1942年间发生在欧洲和北非的重大战役,其特点是德军的闪击战战略和战术,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2年11月的阿拉曼战役,直至盟军北非登陆消灭德意志非洲军团为止。 本书涉及的战役有震惊世界的纳粹德国三周占领波兰、袭击丹麦和挪威、扫荡荷兰和比利时、六周征服法国、一周占领南斯拉夫、伞兵突袭克里特岛、德意志非洲军团苦战北非的托布鲁克战役和阿拉曼战役,以及盟军 火炬行动 之后轴心国的溃败等。 全书叙述清晰、史实明确、繁简得当,是大众读者、军事和军事历史爱好
曲爱国、张从田的《长征记(精)》以恢弘的气魄 和生动的笔触,高屋建瓴地全面观照了举世闻名的长 征的整体过程。从宏观到微观,从全景到特写,作者 立足高点、视野开阔,满怀豪情又细致入微地对读者 做出详尽的解说,娓娓道来的描摹同时,不乏激情澎 湃的挥洒。作者深入到繁杂材料内部,在以往研究、 介绍的区域之外,做了深入的述说与阐发,挖掘出* 具深刻内涵的命题,对于提升人们对长征固有的认知 ,具有崭新的意义。*为与众不同的是,作者身为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常年处在军史研究 的**线,接触到大量有关长征的历史文献资料,随 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材料得以陆续解密 ,这就为作者们在本书中*加自如、扎实、全面、客 观地书写人类历史上这一伟大壮举,创造了条件。这 种近水楼台的便利与分寸把握,不是一般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疯狂的日本帝国点燃的战火席卷了陆地、海洋和天空: 从中国大陆的城市到东南亚的热带丛林、从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岛屿到广阔的太平洋水域,日本帝国扩张领土的野心跟中国、美国和英国的联盟相对抗,使其成为了一场保卫世界和平的战争。 《血战太平洋:从突袭珍珠港到核爆广岛》由英国军事专家、战史专家撰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各个战役的全程实录,真实再现了日本帝国从疯狂发动战争,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偷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中被美国海军逆转,以及在此后的一系列战役中在海上和岛屿、空中和大陆遭到不断失败,*后本土受到美国原子弹轰炸的历史。 本书从各个角度审视了这场史诗般的战争,追踪全球范围内这场战争所涉及的军事、战略和政治事件的轨迹,记载了参战人员和平民的经历。书中提供了
在充分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考古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书考证和理清唐前期西北各地区的行政建置及其沿革的增省,名称更改,治所迁徙等变化及其原因。并考证唐前期为防御突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的进攻,以及唐王朝为开拓疆域而部署在西北各地的军队各级机构。以五节度为单位,通过唐前期对西北各地区的经营过程,理清了唐前期西北各边疆因唐与各民族之间争夺的展开,不同时段各部分疆域的先后变化过程。对见于敦煌文书的唐代河西通西域诸道路及其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考述,探究交通道路在隋唐时期的利用、维护和通行情况,以及这些道路在该时期的兴衰过程所折射出的不同民族对这些道路的先后控制与争夺。对牵扯民族纷争的重要边疆地理问题及事件亦进行了深入研究。
东北地区因地处中国边陲,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冲,是兵家必争之要地。其境内的图们江、鸭绿江流域,亦是东北腹地平原的天然屏障,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因而在历史上成为各民族、国家、政治势力角逐博弈的场域。全书以叙事的手法,探寻居住此地的女真族群的活动轨迹,并延伸至入主中原、建立清朝的过程。书中明确交代了女真在各时期的发展情况,以东北地区女真族的战事作为贯出全文的丰轴,聚焦于女真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及其扮演的角色,揭示了女真逐步实现统一背后的政治格局与中原王朝博弈关系的变迁。
《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深度 客观 全面 补正鲜为人知的抗战细节 数十年来,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始终是一场美英苏领衔抗击法西斯的血腥战争,亚洲战场上英勇抗击日本的中国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忘。 基于*解禁档案,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拉纳 米特披露了1937 ~ 1945 年发生在中国战场上的一连串入侵、屠杀与抗争的史实:从日寇悍然发动的七七事变,到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从忍痛炸毁黄河堤坝以水代兵,到派遣军队远征他国;从与罗斯福、丘吉尔、史迪威的国际大斗法,到聚焦中国三大战时人物--自战火中诞生的划时代巨人*,扛起千斤重担的战时领袖蒋介石,从革命志士堕落为汉奸的汪精卫 八年艰苦抗战,无数悲天恸地的事件,万千大小人物的命运变迁,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史诗。 在书中,作者严肃地指出:自"二战"时起,中国
F6F 地狱猫 战斗机,是由格鲁曼公司研发生产,二战时期美国海军综合性能*良的战机,在主要作战指标及火力配奋上全面胜过在太平洋和远东战场称霸一时的日本著名零式战斗机。自1943年8月投入战场后,经过一系列激烈而残酷的空战,很快完全夺取了原先经常由零式战机掌控的制空权,为盟军夺取太平洋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书基于丰富的相关史料,从纯军事的角度,客观而具体生动地讲述了F6F 地狱猫 战机的设计、改进、批量生产及其投入战场后的主要表现。
1944年3月,驻缅甸日军第15军的3个主力师团,为夺取盟军在印度英帕尔的反攻基地,切断中印公路,改善其在缅甸的防御态势,对英印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盟军主力为英印军第14集团军。日军渡过钦敦江进入印度东北部的山地丛林后,由于后勤保障不力,战斗力逐渐下降,后几乎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在英印军的顽强抗击下,日军大败。7月11日,第15军司令官下令全线撤退。那些忍饥挨饿、疾病缠身的日军官兵,在英印军的强力追击下,横尸遍野,后溃不成军地逃回缅甸境内。共有约4万日军官兵陈尸战场。 本书基于丰富详实的相关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国内首次为读者提供了英帕尔战役全景式的多姿多彩的画卷。
本书系聚焦基层党建创新的山西实践,从五个部分展开研究。部分回顾历史上的山西基层党建。第二部分讲述书记、新晋商参与山西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第三部分关注党建引领下山西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第四部分整理山西各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先进做法。第五部分探讨新时代 党的建设与终身学习 的重大命题。本书具有很高的阅读意义和参考价值,让人从中了解很多。
《苏俄航空史》是“高飞军事讲坛”系列丛书之一。这部《二战米格战斗机》是《苏俄航空史》的部,也是国内外部关于苏联/俄罗斯航空兵的军事通史。本书记载了米格设计局研制的全部活塞式发动机战斗机;记述了苏联航空工业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发展变迁,特别是在战斗机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记录了米格战斗机在伟大卫国战争中建立的卓越功勋,以及苏联王牌飞行员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书中还介绍了与米格飞机发展相关的政治、军事、历史、工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作者对于苏联空军在伟大卫国战争初期的艰苦战斗进行了深入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伟大卫国战争空战*悲壮的篇章。全书分上下册,共7编24章,合计60万字,是一本难得的融知识、技术、史实、军事战略等于一体的军事读物。全书图文并茂,延续了《苏俄航空
意大利被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称为 欧洲柔软的下腹部 ,盟军在北非打败德意联军之后,美国、英国和苏联主导的盟国出于军事考虑,更是出于政治考虑,首先选择在意大利打击德意法西斯。 《意大利战场:从西西里登陆到突破哥特防线》由英国军事历史作家撰写,真实再现了艰苦的、惨烈的意大利之战,也通过生动的描述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态势和意大利战场在战争中的位置和意义。本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大利战场各场重大战役的全程实录:从盟军实施 爱斯基摩人 行动,登陆西西里岛到跨海突击意大利本土,实施多次两栖登陆作战,一步一步跨越意大利的山地与河流,*终解放罗马,把德军驱逐出意大利。 全书叙述清晰、史实明确、繁简得当,是大众读者、军事和军事历史爱好者、军事研究人士不可多得的案头参考书。
《503重装甲营战史》以德国王牌坦克装甲部队“503重装甲营”的作战历程为线索,全面讲述了该部队自1942年初创到1945年解散,所经历的全部战役。通过该营官兵的日记、回忆汇集,真实地还原了那段精彩的坦克大战场面。
盟军于1944年6月6日成功实施了诺曼底登陆,在西欧开辟了第二战场,这也预示了希特勒纳粹德国的灭亡。从诺曼底登陆开始,盟军就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向柏林推进,坚决消灭负隅顽抗的残余德军,并走向 终胜利。 《第三帝国的灭亡:从诺曼底登陆到易北河会师》由英国军事专家、战史专家撰写,详细讲述了诺曼底登陆、从诺曼底滩头向内陆推进、解放巴黎、“龙骑兵行动”、“市场花园行动”、“突出部战役”、强渡莱茵河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全书叙述清晰、史实明确、繁简得当,是大众读者、军事和军事历史爱好者、军事研究人士不可多得的案头参考书。
在十九世纪,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拥有了无可争议的海上统治权,然而,这一支规模空前的海上力量逐渐被美国所取代,一些同样企图以对抗形式攫取海上霸权的其他力量却遭遇衰败。这对于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依然有着耐人寻味的启示。本书以十九到二十世纪各国海权发展之路作眼,对于美国如果一步一步走向海权大国的历程加以考察和分析,寻求对于当今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