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战,是一个经过精密设计和策划的整体。 什么是战略决战?那是指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三大战役规模空前,紧密衔接,直接决定中国的命运。像这样规模的战略决战,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不多见。 在战争史上,双方统帅如何统筹全局、作出判断、布局下子,如何处理战争进程中那些异常复杂而又有关键意义的问题,他们的领导能力究竟怎样,后果又是如何,常常引起人们的特别兴趣,给予人们多方面的启发。这是本书准备着重考察的内容,论述的详略就是根据这个要求来选择的。 事实比任何雄辩都更有说服力。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和蒋介石是怎样应对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大战略决战的事实吧!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一书,是张爱萍上将之子张胜,利用16年时间打磨的一部传记文学精品力作。作者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父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用独特的笔法展现历史,用全新的理念揭示人物,饱含深情地记录了张爱萍上将的传奇人生。该书自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近,记者就作者是如何走上从军之路的、在与父亲的交谈交流中有怎样的感受感悟、书稿是怎样酝酿形成的、张爱萍上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对当今时代的人们有什么教益和昭示等话题,专访了张胜。
全书完整地再现了1453年围绕君士坦丁堡、被赋予了神圣意义的攻防战的战前双方准备、战争进程的展开,以及战争之后地中海世界的历史走向。作者调动大历史笔墨,浓墨重彩地为战争的发动者 自称为两片大海和两大陆地的皇帝的穆罕默德二世苏丹以及带领全体民众坚守城池的拜占庭帝国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两位*统帅画像;同时,罗杰?克劳利或用白描,或用素描,或施以淡墨,描绘出对垒中的两军指挥官、首席大臣、宗教领袖、能工巧匠们的群像。 拜占庭帝国的千年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和基督教世界抵御伊斯兰世界的堡垒。但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集中了伊斯兰世界的力量,力图攻克这座城市。1453年4月,八万名装备了新式武器的穆斯林战士开始攻城,而守城的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堡十一世麾下的区区八千名基督
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校罗平汉教授撰写的这部专题历史研究著作,以大量史料为依托,以较高的理论高度和深刻的问题意识,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何能赢得解放战争这一历史问题。 全书共十三章,以历史为序,从十三个不同侧面梳理了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国民党败退、共产党胜利的深层原因。从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到1949年国民党败退孤岛、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作者在四年战争的历史脉络上,揭示了毛泽东胜出蒋介石、共产党必胜国民党、解放军必然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关键因素和根源,阐发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始终是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胜利之因,终 得民心者得天下 之理。 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普及价值,在史料的组织使用、史论结合的写法上,圆融通透,在叙写战争史实和
《海洋帝国》主要描写16世纪中后期的奥斯曼帝国,与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西班牙王国和教皇国、威尼斯共和国等结成的 神圣联盟 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即旧世界中心,在地中海进行的著名岛屿攻防战和海上大决战,包括罗得岛、马耳他岛、塞浦路斯岛战役以及勒班陀海上战役等。 1521年,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帝国统治者,派遣一支军队远征罗得岛。海洋的另一端,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感召下,枕戈待旦。这将是互相竞争的帝国和信仰之间,为争夺地中海和世界中心主宰权所进行的史诗级别的斗争的*枪。《海洋帝国》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争夺欧洲灵魂的长达数十年的残酷战争,这个快节奏的故事越来越激烈,范围从伊斯坦布尔一直到直布罗陀海峡。在这个奴隶制、桨帆船战争、绝望与勇气和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故事里,克劳利令人信服地
法国海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军之一,由枢机主教黎塞留于1624年创建。本书选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国海军作为叙述对象,首次完整呈现了 自由法国海军 这一历史特殊产物的诞生、发展与消亡。本书以海洋的战事为走向,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战事经过,以 自由法国海军 的独特视角重新描述二战欧洲战场中的著名历史事件,并客观展示 自由法国海军 的功过是非。作者用生动而准确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不一样的二战法国海军史。 本书虽然以二战时期的事件作为叙述背景,但内容观点都十分新颖,2018年出版以来,在法国本土作为军事历史类书籍十分受法国读者的欢迎,并于2019年获得德蒂安纳?多尔韦奖,该奖表彰对于法国海军研究工作做出的杰出贡献。
这是一部杰出的中世纪欧洲军事史作品,它的主题是条顿骑士的作战及其与西欧罗马天主教廷关系演变。 专攻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中世纪史与条顿骑士团的学者威廉 厄本用详实的引证与论述戳穿近代民族主义的迷雾,还原了欧洲中世纪史上一个精彩却鲜为人知的篇章。书中梳理了条顿骑士团从崛起到衰亡的历史,其间戏剧性情境迭出,如1242年的冰湖之战和骑士团在坦能堡的惨败,不过焦点仍在于它年复一年地维护领土控制权、抗击敌人小股骚扰劫掠,并对不信奉天主教的敌人发起圣战的活动轨迹。中世纪德意志十字军战士的生活、信条和行动,以及条顿骑士团500年的历史由此得以生动呈现。
Ta 152, 二战 德国空军的最后一代单发活塞战斗机。作为福克-沃尔夫公司经典战机Fw 190系列的终极升级型号,Ta 152集各种最先进技术于一身。被媒体广泛誉为 活塞战斗机的巅峰 。最后由于各种因素,这个型号只生产了很小数量,执行了极为有限的作战任务。本书从时代背景、研发过程、技术手段、战机性能、战机操作、参战情况、涂装等方面对这款战机作了详细的介绍。书中附有大量图片,包括飞机剖面图、设计线稿、零部件图等,方便读者更加清晰了解战斗机。书稿文字流畅、资料详实,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
国家为什么结盟,以及国家如何选择自己的盟友,这是国际政治理论经常探讨的重要问题。本书作者斯蒂芬 沃尔特认为,国家之所以结盟主要是为了制衡威胁,而不仅仅是制衡权力。威胁主要源于综合实力、地缘的毗邻性、进攻实力和侵略意图四个方面。据此,他提出了国家结盟原因的五个假设。*终,沃尔特得出结论,国家结盟的目的是制衡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国家,而不一定是实力*强大的国家。在应对威胁时,国家更有可能进行制衡,而追随强者的行为只是那些孤立无援的弱小国家迫不得已的选择。意识形态、经济援助和跨国渗透在联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有限。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战,是一个经过精密设计和策划的整体。什么是战略决战?那是指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战役。这三大战役规模空前,紧密衔接,直接决定中国的命运。像这样规模的战
这是一本罕见的从战术的角度解读战争的通俗神作,全书精选古今中外20个经典战例,以全新视角解读长平之战、巨鹿之战、坎尼之战等著名战役,揭示了马其顿方阵、德军渗透战术、美军“脱离战术”等战术的奥秘。书中不乏有之处,如将战术划分为“破、分、围、歼”四个基本行动,提出了“阵形、机动、防御、进攻”四种战术关键要素,让人耳目一新。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语言诙谐幽默,融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打开了了解战史、理解战术、学习战争的新窗口。
公元前480年9月下旬的一天,希腊战舰在狭窄的萨拉米海峡迎战入侵的波斯舰队,这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海战。尽管力量对比悬殊,处于劣势的希腊人利用策略,蒙骗了敌人,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即便过去了两千多年,萨拉米海战仍然是最具战术智慧的战役之一。希腊的胜利改变西方历史的走向,阻止了波斯帝国的扩张,并为雅典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基础。 在全新的富有戏剧性的描写中,历史学家和古典学家巴里 施特劳斯将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役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他向我们介绍了那些令人难忘的人物,他们的决策改变了历史进程:雅典的伟大领袖(也是雅典舰队的统帅)地米斯托克利,设计了巧妙的战略,在一天内就基本摧毁了波斯海军;波斯皇帝薛西斯,英勇无比,但最终证明不懂海战;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亲身参与了这场战役,后来将其写成了戏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登场亮相的战机中,Me 163拥有大量无可比拟的头衔:速度最快、爬升最猛、技术最激进、同时也是最不稳定、危险系数最高的一架。无论是驾驭Me 163的德国飞行员还是盟国的航空兵战士,面对Me 163时候总要承受无比巨大的心理震撼。这便是Me 163,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火箭截击机。本书从时代背景、研发过程、技术手段、战机性能、战机操作、参战情况、涂装等方面对这款战机作了详细的介绍。书中附有大量图片,包括飞机剖面图、设计线稿、零部件图等,方便读者更加清晰了解战斗机。书稿文字流畅、资料详实,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
He 219 夜枭 是由德国亨克尔飞机制造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专门打造的一种双发双座重型战斗机,于1943年装备部队并参与夜间防空作战,很快就凭借高速和重火力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成为了德国空军中唯一一种能对抗英军 蚊 式战机的机型。He 219 夜枭 采用多种当时的顶尖技术,包括遥控炮塔、增压座舱、重型机炮,是德军第一架投入实战的前三点式起落架飞机,还是世界上第一架装备弹射座椅的作战飞机。嚣张霸气的外形,不同寻常的作战经历和为数众多的型号,为这种战机平添了几分神秘感。本书即对这一机型的详细介绍。
Do 335是一种身世颇为传奇的高速轰炸机/重型战斗机,堪称 活塞战斗机的巅峰 。该型号由道尼尔公司研制,继承了该公司独具特色的推拉式布局。它作为一种高速轰炸机研发,在研制过程中又被赋予了多种其他功能。归功于特殊的动力布局,Do 335实现了极高的飞行性能,被德国空军给予厚望。按照原定计划,Do 335将与Ju 388一起,作为德国空军最后的双发活塞战机。但特殊布局带来的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以及盟军轰炸干扰等因素,使得这种飞机无法顺利投产服役,只能在试验场上进行飞行测试。本书即对这一轰炸机的介绍。
Ho 229是 二战 时期德国研发的一种高科技战机,其梦幻般的飞翼造型仿佛来自百年之后。它是德国空军妄图扭转败局的终极战机、是令后世军迷痴狂的 第三帝国航空黑科技 、是媒体热捧的 现代隐形轰炸机鼻祖 ,是一款颇具魅力的喷气式飞翼战机。本书从时代背景、研发过程、技术手段、战机性能、战机操作、涂装等方面对这款战机作了详细的介绍。书中附有大量图片,包括飞机剖面图、设计线稿、零部件图等,方便读者更加清晰了解战斗机。书稿文字流畅、资料详实,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
二战 末期,盟国空军已经无可争议地统治了德国的天空。走投无路的纳粹德国领导层孤注一掷,要求亨克尔公司开发一款可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生产的 人民战斗机 He 162,以求力挽狂澜、一举击败盟国空军。虽然亨克尔公司 奇迹般地 在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完成了机型的开发和投产工作,但这款仓促上马的战机遭遇的坎坷命运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本书从时代背景、研发过程、技术手段、战机性能、战机操作、参战情况、涂装等方面对这款战机作了详细的介绍。书中附有大量图片,包括飞机剖面图、设计线稿、零部件图等,方便读者更加清晰了解战斗机。书稿文字流畅、资料详实,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
20世纪70年代,为从越战中脱身,美国亟须对情报分析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1976年,一部名为《情报研究方法论》的著作应运而生,成为情报工作和培训的案头书。2001年 9 11事件 后,美国情报界一致认为,形势虽变,但提升情报研究与分析的质量依然是重中之重。基于此,有识之士对上述作品重新改编精简。这一新版作品着眼于如何思考、撰写和生产有用的情报,系统探讨了如下核心问题: ①情报的两大基本功能:一是解释和说明,二是预测和评估; ②优秀分析人员的素养:善推理,重准确,讲诚信,好虚心等; ③研究与分析的规范流程:界定问题 搜集信息 分析信息 撰写报告; ④分析的基本原则:确立因果关系,区分定量与定性等; ⑤分析的统计方法:描述统计、抽样理论和推断统计等; ⑥分析的应用工具:类比法、博弈论、外推法、贝叶斯分析等;
李发锁著的《围困长春》介绍:1948年,面对长春“坚冠全国”的防御工事,批准对长春采取“久困长围”方针,实行军事围困、经济封锁、政治瓦解三管齐下,在“食口”包袱争夺上,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攻守双方和老百姓均付出惨重代价。10月,郑洞国率部投诚,长春即克,不足一月,东北全境既获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