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克劳塞维茨通过对1566年至1815年间130多个战例的复盘分析,并结合自己亲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对军事与政治、战争与媾和、进攻与防御、战略与战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常备军战争与人民战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终完成了这部经典之作。 《战争论》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一直是西方各国军事专家和军事爱好者的之书。《战争论》所蕴含的谋略和智慧,现在早已超出军事范围,各国的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都从这套书中汲取营养,无论是商业决策,还是对个人处世,本书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 曼施泰因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根据其私人日记和其他资料,介绍了德国进行侵略战争的经过,尤其是详细地描述了他亲自指挥的几次重大作战行动,阐述了他对二战中各个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看法。该书对于我们了解二战中德军的一些决策内幕,尤其是许多重大战役的计划制订过程及其实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在《闪击英雄》这本战争回忆录中,古德里安以其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德国装甲兵的组建、发展、作战史及其经验教训,介绍了他率领德国装甲部队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行动,以及对法、苏作战经过,并对第三帝国的领袖人物和德军统率机关进行了评论。 《隆美尔战时文件》 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 哈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灾难极为深重的一次战争,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本书沿着时间轴,全景再现二战的完整过程,汇集大量史实资料,配以宝贵的照片和精美的手绘信息图,是了解和学习二战史的经典入门科普读物。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让我们以史为鉴,共同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空军凭借先进的战术理念和精良的武器装备,一度称霸欧洲天空。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由于战略失误和资源枯竭,空军的优势逐渐丧失,最终走向崩溃。 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通俗的文字,本书从不同时期的战场表现切入,生动讲述了德国空军从一战后的重新武装,到二战初期的闪电战、北非鏖战、入侵苏联,再到东西线败退、本土防守,直至最后溃败的全部兴衰演变过程,重点论述: ★ 编制组织:新式 空军建制的 诞生与演变; ★ 装备技术:新型武器与科技的列装迭代; ★ 后勤保障 : 军事补给体系的优势和劣势; ★ 晋升机制:空中机组成员的选拔与升迁; ★ 理论学说:军事思想体系的构建及发展。 全书涵盖5大发展阶段、近30幅单兵装备彩绘图、50多种德国主力战机手绘图、100余位历史人物、逾250张珍贵历史图片
作为20世纪法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1940年6月,年仅22岁的路易 阿尔都塞被俘,1941年1月被送往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的第XA号战俘营。他作为编号70670战俘,在那里一直呆到1945年5月,出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路易 阿尔都塞带回了三本笔记本,记录并评论了他在战俘营的生活经历、他与战友的讨论、他的感受、他的阅读以及他在哲学、宗教、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思考。通过这些笔记,我们可以了解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可以追踪他疯狂的最初迹象。这部《战俘日记》还摘录了他与亲友的通信以及在营地出版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位真正的作家。
*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同盟国认为己方有望轻松获胜。但是,随着德国对法作战计划战败,奥匈帝国的军队蒙受沉重损失,速胜的希望很快落空了。对于同盟国来说,这场战争现在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包围战。英国实施了无情的封锁包围。德国和奥匈帝国无法获得军需物资和食品,他们的士兵面对着武备更好的敌军,两国平民面临着饥馑。征服和劫掠、陆上攻势、潜艇战都无法对抗或打破封锁包围。同盟国陷入了协约国构筑的不断收紧的铁壁之围当中。 本书是英语世界*部以一战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的视角重新讲述这场战争的现代历史著作。作者亚历山大 沃森关注的不仅仅是在柏林和维也纳的领导人,还有中欧的民众。这场战争打碎了他们的社会,摧毁了他们的国家,留下了苦难和暴力掺杂的有害遗产。
本稿叙述和刻画了发生于1944年9月的贝里琉岛战役。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将领预计几天内可较轻松拿下该岛,不料守岛日军依托大量诡异而坚固的防御工事进行顽强的抵抗,致使攻岛美军蒙受重大伤亡,战斗拖延了两个月才以守岛日军被整体消灭而结束。战后美军仔细研究了守岛日军的防御工事及战法,吸取了大量血的教训,并将之广泛运用于后来的对日作战之中。 本书基于详实的史料,从纯军事的角度,具体生动而客观地讲述和刻画了发生在贝里琉岛那场残酷、激烈、令人难以遗忘的战争。
二战期间,苏联武器以可靠、强*且颇具创新性闻名。战后,它们或成为经典模型被载入史册,或影响了之后数十年间的武器发展。比如:T-34坦克,据统计它是二战中用途*广的中型坦克;M1943型152毫米榴弹炮,直到20世纪90年代它仍在非洲和中东的部队中使用;PPSh-41冲锋枪和SVT-40步枪,它们为冷战时期声名赫赫的AK-47突击步枪奠定了基础;至于 喀秋莎 火箭炮,则一直被世界各地的军队复制和改进 本书介绍了苏联军队在二战期间部署的每一种武器,并按照类型分章介绍了 坦克和装甲战车 火炮 轻武器 飞机 和 海军装备 。此外,本书还专门用一章介绍了西方盟国提供的大量租借武器,包括坦克(马蒂尔达、谢尔曼和丘吉尔)、轰炸机(道格拉斯A-20和汉得利-佩季 汉普登 等),以及由通用汽车、雪佛兰、GMC、奥斯汀和福特公司制造的许多卡车和辅助车辆。 除了详尽
本书从视觉角度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关键战役,包括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击沉 俾斯麦 号、莫斯科保卫战、马耳他岛保卫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安齐奥 卡西诺战役、英帕尔 科希马战役、诺曼底登陆、阿纳姆战役、突出部之役、柏林战役、冲绳岛战役。书中不但有丰富的战场示意图、历史照片、三维地形图、彩色插图、武器图,还将兵力、武器、战术、地形等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甚至设计出了陆地、空中、海上的三维全景式战斗插图,为研究和理解二战中的关键战役提供了新的视角。
19世纪的*后20年,世界公海上的霸权掌握在大英帝国手中。公元1889年,英国《海军防御法案》生效之后,英国皇家海军提升了原有的 两强标准 ,即它必须拥有与世界第二强和第三强加总起来同等的战力,这样的结果导致船舰的建造迈入新阶段。*次世界大战前后,海战愈来愈受到重视,全球军事强国在海上霸主地位的争夺中,对海上武器的研发越来越不遗余力。 本书由英国军事专家撰稿,精选20世纪海上战争的经典战例,详细描写战役进程,评述作战双方战略和战术,梳理海上战争的发展历史。书中以珍贵的战时历史档案照片、专门绘制的精美战舰工艺绘图、战场作战态势图和战役示意图等,对*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各场重大海战、各种著名战舰及其研发过程、参数装备等都加以解说和展示,使读者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到一个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海上战争历史。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区的最后一场战役,标志着纳粹德国的最终垮台,也为之后几十年间的一系列国*问题埋下了伏笔。 本书涉及1945年春天紧张的军事和政*局势,讲述了一个*端残酷、令人震惊的军事胜利以及柏林平民在面对盟军袭击时所经历的绝望、沮丧和恐惧的故事,极尽所能地阐释了战争对平民造成的巨大影响,一如作者所言: 吃饭比关爱更重要,挖洞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获胜更具军事正确性。 瑞恩深入研究了决定事件的军事和政*力量,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他寻访了2000多人,包括盟军和德军的高级将领、众多平民和普通士兵,并冲破重重阻挠,获得大量苏联从未公开的秘密档案。
本书通过战争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历史洪流中的29场关键性战役。从公元前3世纪的坎尼之战,到20世纪的现代战争,本书跨越了千年时光,覆盖了战争史上的多个重要时刻,包括色当战役、小大角河之战、乌姆杜尔曼之战和阿拉曼战役等,这些战役都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 书中*选的每一个战场案例,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更承载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每场战役,作者特别设计了三维战斗图,将地形、部队部署、天气等关键因素融入模型之中。无论是阿纳姆上空的伞兵降落,还是布伦海姆战场上的泥泞斗争,读者都能通过这些精心制作的视角,洞察战争行动的每一个关键瞬间。
市场-花园行动 是历史上规模*大的空降作战,极富创意但结局惨淡。 盟军的此次行动,由蒙哥马利提出,旨在夺取通往阿纳姆的一系列桥梁,跨过莱茵河这一天然屏障,趁德军立足未稳之际攻入德国境内。由此引发了在荷兰乡村和奈梅亨、阿纳姆破碎的街道上的一系列残酷战斗,造成超过17000名军人伤亡,平民伤亡难以计数,这让年底结束战争的梦想破灭,代价高昂。瑞恩以*湛的技巧讲述了 市场-花园行动 中令人胆战心惊的逐屋逐房争分夺秒的战斗,巧妙地呈现了背景规划、指挥官为实现计划所做的努力,以及普通士兵和荷兰平民在战场上面临的严峻现实,还有那些打动人心的悲伤但充满人情味、绝望但充满勇气的故事。 《遥远的桥》写于瑞恩患癌期间,他花了7年时间一丝不苟地研究可用的资料,寻访1200多名战争亲历者,包括盟军将士、德军官兵、荷兰地下抵
基于39卷美国国会调查报告及大量史料,本书深入分析1941年珍珠港遇袭事件,试图厘清其预警延误和决策失误原因: 一、固有的认知偏见:对新事物和新信息的忽略,无视情报专家意见; 二、组织间政治斗争:机构、军种间暗自竞争,情报交流和共享不畅; 三、搜集与分析脱节:未能将众多碎片化情报,整合为有效决策信息; 四、噪声情报的干扰: 信号 被 噪声 淹没,对分析判断产生误导; 五、预警响应的成本:对每个模糊预警都做出行动回应,成本过于高昂; 六、突袭者欺骗策略:虚假警报隐瞒其真实意图,或避免信号被发出; 作者认为,面对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时,决策者不能全然指望战略预警,唯有接受并适应不确定性,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才能及时预警、正确决策。 本书被西方业界奉为 *全面研究情报失误导致被突袭的*著作 ,具有极高学术研
一部史料集。淮海战役胜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人民群众踊跃支前则是这些因素中重要,不可或缺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为了重温那段历史,本书用历史再现的方式,辑录了文献资料、参战人员回忆文章、相关报纸报道、支前模范故事等史料,多角度、多方面、多维度地对淮海战役人民支前运动做一个实录展示,反映人民群众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战役,终取得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的史实,以此来证明 战争的伟力之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
20世纪战争的主要特征是武器的射程不断增加,战斗的激烈程度与毁灭性加深,以及战争范围的持续扩大。战争面貌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传统战争意义上的士兵只需要携带基本的武器与露营工具,以及相对简单的个人防护装备;现代高度机械化的战争中,他们需要更广泛的后勤支援和装备来维持作战。 本书由英国军事专家撰稿,对*次世界大战至今为止的历史上各时期战争作了逐一评述,并对未来战争作了展望。书中配有珍贵的历史档案和照片,专门绘制精美的工艺绘图,并结合战场态势图和作战示意图,以便读者从军事历史的各个角度了解20世纪重大战役的全过程。 本书还特别注重在作战形态和战争特征方面的评论,有助于读者阅读生动的战争历史同时,对战争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塑造有进一步的认识。
《大决战:平津战役》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情况。平津战役以1949年1月14日攻打天津的战斗作为明显的起始点,其余都是对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且围而不攻,仅发生一些小规模战斗。尤其是北平,通过我党艰苦细致地对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做工作,得到和平解放。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为标志。该次战役,与辽沈、平津战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反动力量经过多年较量之后的决战;是打倒蒋介石、成立新中国前夕的决战。不同点是战役发生在以为首的党中央驻地西北坡周围,又以我国著名的古都和新中国未来的首都北平为中心。这一战役中,有40%的国民党军队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统帅也不是蒋介石嫡系将领,而
《中国抗战纪实丛书:百团大战纪实》是一部描写1940年8月到12月的百团大战的历史巨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以日寇的据点和交通线为重点目标,在中国华北地区发起的一次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重大破袭战。这部纪实文学作品深刻地展现了我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本书对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内外有关上海抗战研究所出版专著和文章进行集中整理、分类,并进行适当评析,旨在立足以往相关研究基础,对上海抗战研究作全面回顾,以期反映国内外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和蕞新进展,为进一步推动抗战史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是一部服务上海抗战研究的工具书,包含丰富的著作资料(含内部编印的重要文献)、论文资料(含部分重要的内部资料及论文集载文)等,分论文卷和著作卷两大类,每一类里根据研究主题分为总论、淞沪抗战、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日伪统治与暴行、抗战胜利与善后、相关人物、相关问题8个小类,附录里对上海抗战研究进行了总体述评,足以供研究者参考使用。
展开70年前中美联合抗日的史诗与画传,我们可以看到两国政治家、军事指挥家制定方针大计的呕心沥血,更被两国军人在前线的浴血奋战和壮烈牺牲所感动,而两国人民在战争间隙的友好交流则给后人以温馨的记忆。中美两国在共同抗击法西斯的斗争中,以患难中的温情淡化了战争的血腥,表达了人类对和平与美好的向往。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回顾70年前那段战火硝烟的岁月,追忆那些为世界和平、人类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的人们。重温战史,无数英烈的形象依然熠熠生 步平编著的《共同的记忆(中美抗战纪实)》照片为美国国家档案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多年珍藏,其中很多照片都是记录“二战”中重大历史时刻的**影像。
《命运攸关的决定》是一本极其罕见并且极具洞察力的文集,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六场关键战役,正是在这些战役中希特勒做出了导致其终覆灭的决定。每一个战区都有一名前德军将领执笔叙述,这些将领是当时执行元首的坚决命令所必不可少的。 本书早出版于1956年,属于“山的另一面”一类的文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深入了解紧紧围绕在希特勒周围阿谀奉承的统治集团的诡计。然而如果希特勒注意到了那些能力出众的将领们的建议,那么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战争的结果就会完全不同。 书中的叙述由二战时期一些为著名的纳粹将领,包括维尔纳?克赖佩、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和博多?齐默尔曼等人执笔,涵盖了从不列颠战役、莫斯科战役和阿拉曼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阿登(突出部)战役和诺曼底入侵这些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帝国的毁灭――柏林战役》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直击二战》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本军事类图书。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部由战争目击者(元帅、士兵、记者、普通市民等)撰写的战后回忆录,真实地再现了战场上的一幕幕场景。柏林战役宣告了希特勒“千年帝国”的美梦破灭,启迪读者反思历史,珍爱和平。《帝国的毁灭――柏林战役》以时间为线索,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通俗易懂,视角独特严峻,不仅一部是战争史,更是人的故事。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帝国的毁灭――柏林战役》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可读性强。既可以满足喜爱历史的读者了解人类战争史,也是普通读者追求战争真相的普及性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