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温斯顿 丘吉尔的基本删节的回忆录。温斯顿 丘吉尔,英国战时首相兼国防大臣,作为世界大战一方*主要的领袖,撰写了这本独特的 回忆录 ,作者用他透彻历史的思想,揭示了这场战争的深刻背景,从历史的深处来审视这场人类文明史上*规模的战争;作者从其独有的视角出发,对这场战争的记叙,达到了空前的详尽,其亲身经历与文献引用相得益彰,从战略全局、重大战役全景,到战场细节,表述得淋漓尽致;更难得的是,如此鸿篇巨制的历史著作,其构思之严密、文笔之优美、语言之精彩,不输文坛巨匠,并以本书一举捧得诺贝尔文学奖。
1941年12月,日本机动部队出动大批舰载机,对太平洋的重要基地珍珠港及附近的航空基地实施集中突击,对措美军给予重大的打击。随后的4个月时间,日本海军多次投入航母支援己方在太平洋、东南亚等地攻城略地,其组建的航母部队即机动部队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战略进攻的过程中充当急先锋的作用,如同虎兕出柙,在太平洋、印度洋如入无人之境,接连挑战世界海军强国美国、英国,无不所向披靡。伴随机动部队的东征西讨,日军在东南亚、太平洋方面一路高歌猛进,盟军也进入了 至暗时刻 。本书详细描述日本海军航母编队在1941年12月到1942年4月的作战经过。
深度挖掘 51 区谜团的惊世之作 现实往往比虚构离奇 当你无法区分两者时更是如此 对很多人来说,51 区是现代间谍技术和作战系统的代名词, 是被俘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的地下世界,也是美国赫赫有名的联邦秘密基地。世界军事科技因它而加速深入发展,美国因它而始终领先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它坐落于内华达州的沙漠地带,距拉斯维加斯仅 120 公里之遥,但直到 2013 年本书出版两年后,美国政府才首次承认 51 区的存在,原本可以公开的文件至今未全部公开。那么,谁还能揭开 51 区的神秘面纱?可能只有安妮 雅各布森做到了!她以 1947 年坠毁在罗斯威尔的飞碟残骸为线索,凭借深入调查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真相:国家利益才是接近 51 区谜底的*钥匙。 安妮 雅各布森熟悉 51 区的 19 名内部人员,他们接受采访时已是 75 ~ 92 岁高龄的老人;她还认识与这
为何 本福德 号驱逐舰上的战术协调员会深感来自中国海军的威胁?从阿拉斯加到泰国环太平洋 军事肌肉秀场 ,美国采取了何种措施来应对中俄挑战?美军如何在中日韩三国关键地带进行军事部署?又是如何插手朝鲜半岛事务?本书以环太平洋地缘带为主线,以美军与各个驻军国部队联合训练及灾难救援、保护海上航线、全球反恐、应对新兴大国崛起为切入点,揭秘美国与非洲、巴尔干半岛、环太平洋国家的复杂关系,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美军全球范围内的军事谋局和动机,解析美军陆海空内部运作细节,探讨美军威慑力的根源。
《决战东北》借助大量原始作战档案、电报、回忆录,真实再现了东北解放战争全过程。 1945-1948年的东北战场风云变幻。从日本投降,中共捷足先登进沈阳,紧接着 风云突变 ,接收碰壁,山海关、锦州战局发生变化,东北野战军 让开大路 ,林彪开辟东北根据地,开展剿匪、土地改革、大练兵,松花江战役、塔山阻击战、攻克锦州、围困长春,处处绝境逢生,屡战屡胜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向国民党发动决战,只用了52天时间,解放东北全境,国民党精锐全军覆没,随即林彪率领百万大军浩荡入关。从此,国共力量发生转折性变化,新中国的曙光从东北冉冉升起。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军90周年献礼书 解放战争 系列之一。此为《决战:中原西南解放战争1945~1951》,作者为著名军史专家、《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作者刘统。用流畅的笔触讲述了中原野战军,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刘邓大军,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从配合重庆谈判的上党战役、黄河归故斗争、坚持中原、突围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可以说,中原解放的过程,特别凸显了*高人一筹的战略思想和战术。
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直接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是坚持华北抗战的主力军。记述这支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总结和借鉴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于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教育意义。 《八路军史》一书,最鲜明的特点,是把八路军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宏观上进行叙述、概括和综合。全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适当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抗日根据地建设、人民群众的支援等内容。
1916年2月21日,枪炮声在默兹河右岸响起, 一战 中被称为 绞肉机 的凡尔登战役拉开帷幕。战役持续了10月之久,在这片土地上造成了大战中每平方英尺的伤亡数量,达到70万之多。士兵们一度以为,在后一个德国人和后一个法国人杀死对方之前,战役永远不会结束。 本书给予了这场可怕的战役以全景式的描述,囊括战前战后、战略战术、交通运输、空战陆战、苦难荣耀、将领士兵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在作者的笔下,德里昂在森林中奋战至死,孔策传奇性地闯入杜奥蒙堡,朱贝尔在死人山的地狱里看战机翻飞,雷纳尔在沃堡中放出后一只英雄的信鸽 这些传奇的场景一一跃然于纸上,鲜活的人物以其命运与品格撼动人心。 本书还批判了交战双方的种种傲慢与愚行,提供了对于惨烈战事和人类命运的深刻反思。凡尔登战役是理解 一战 的钥匙,是其全部狂暴能量的集
这是20 世纪无与伦比的史诗。本书通过再现1944 1945 年西欧战场上的大型战役和戏剧化的故事,还原盟军以巨大代价占领欧洲、摧毁第三帝国的惊险历程。 盟军以诺曼底登陆拉开了西欧战场决战的帷幕,继而攻下命运多舛的法国城市瑟堡和巴黎,将枪口指向德国的工业命脉鲁尔区。自此西线的战事已蔓延至德国本土。在接下来的市场花园行动、许特根森林之战和惊心动魄的突出部战役中,盟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他们已经扫清道路,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纳粹德国的心脏 柏林。同时,一场血雨腥风的报复行动也即将展开。 作为一名成功的记者与杰出的史家,阿特金森用精湛的写作技巧与优美的文字,生动描绘了历次大胆而冒险的军事行动,并从不同参与者的角度展现这段历史:傲慢自负的高级军官与政客,战壕中瑟瑟发抖的士兵,在掠夺、烧杀和强暴中呜咽的柏林
《颤抖的镜头:卡帕二战回忆录》由罗伯特 卡帕的摄影手记及摄影作品两部分组成。书中不仅收录了卡帕享誉世界的摄影名作,还特别精选了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抗日战场及欧洲战场的经典照片。 众所周知,卡帕的摄影没有太多色调、裁切技巧的讲究。正如他所说的: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他想尽一切办法出现在战争的前沿。他用照相机记录战争中的永恒瞬间,都是在枪林弹雨中用血肉之躯换取的,几乎不需要剪辑就可以成为一部史诗般的冒险电影。 除了在摄影方面的杰出成就,卡帕还用文字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战争故事。他曾随盟军转战大西洋、北非、欧洲,这些经历堪比精彩的探险小说。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也都能从他直接、幽默、简洁明快的摄影手记中得以呈现。
本书梳理了盟军从入侵西西里,到*终攻下罗马城的战争进程,重现了恢弘壮烈的意大利战役:集结的号声伴着奔涌的海浪将冲锋艇送上西西里的金色海岸,轰鸣的钢铁战车履带碾过萨莱诺平原坚固的防线,呼啸的战机在塔兰托港投下雨点般的炸弹 一幅雄浑与悲壮共同挥就的画卷徐徐展开。 不堪重负的艾森豪威尔,无畏却自负的马克 克拉克,天纵奇才的巴顿,偏执、激情的丘吉尔、运筹帷幄的坎宁安、四面楚歌的墨索里尼 从将军到士兵,从政客到平民,无数生命轨迹在这段历史中汇聚、燃烧。 这是进攻第三帝国的第二阶段,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战争迫使美国肩负越来越多的战场责任,也磨砺了美军的战斗力和意志力。崎岖的地形、严苛的气候、强大的敌人,战场形势已然明晰:要么杀敌,要么被杀。正是在意大利战场上,美国军队从新手蜕变为主宰二战局势
1941年至1945年之间的太平洋战争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尼米兹和麦克阿瑟沿着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两条轴线的大反攻更是各有特色,令人回味无穷。近年来,不少国内历史爱好者开始关注太平洋战场,但是大部分书籍或着重于具体海战、或以人物传记、战略决策为主,却恰恰缺乏一部全面、细致的战史。因此,本作结合外国出版文献资料和本人重返战场的见闻,致力于补充这一缺失,从具体的战术、战斗层面详细地记述太平洋战区(POA)从战争开始到1945年的全部战斗历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军90周年献礼书 解放战争 系列之一。丛书总策划刘统,著名军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热卖读书《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作者。此为《决战: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讲述了第四野战军向中南六省进军并势如破竹地取得胜利的全过程。1949~1950年,第四野战军由北平南下渡江,解放武汉三镇;争取程潜,和平解放长沙;挺进湘西,围歼白崇禧主力;向广东进军,把红旗插上五羊城;追歼余汉谋集团,解放广西全境;筹划渡海登陆,顺利解放海南全岛。
《决战:西北解放战争1945~1949》讲述了重庆谈判破裂后,人民解放军保卫延安,转战陕北,三战三捷;激战沙家店,宜川大捷;血战兰州城,挺进青海、宁夏、和平解放新疆等历史事件。在一场场战役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过程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彭德怀等一批我党领导人形象,国民党方面相关人物如胡宗南、刘戡等人的性格特点也在事件进程中跃然纸上,对抗双方不仅是硬件的对决,更是将领之间的较量,在激战中,人物性格推动战事走向,极具张力。
从北非战场到阿登战役,直观再现美军三巨头在战争中的恐惧和挣扎、谋划与策略。 艾森豪威尔、巴顿和布莱德雷,都毕业于西点军校,都以惊人的热情在欧洲战场上追逐战争的胜利和争夺肩章上的将星。从炎热的北非到尸横遍野的西西里海滩,从血腥的诺曼底登陆到出其不意的阿登战役,三位将军不仅要与强大、老练、狡猾的轴心国部队较量,还要面对作战团队间的冲突,经受盟友权斗的考验,并吞下后勤混乱和军事误判的苦果。在击溃纳粹德国的残酷战争中,他们披荆斩棘,将椎嫩的美军打造为强悍之师。 本书的叙述主要来自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雷的言论和著作,也来自他们的助手、参谋、上司、秘书、速记员、司机、勤务兵以及名流相识的口述和文字记录。通过梳理 火炬行动 、 霸王行动 、卡塞林山口之战、突出部之役、西西里之战和莱茵
Ju87 斯图卡 俯冲轰炸机是二战时德国的著名轰炸机,于1935年首次试飞。在入侵的战役中,表现出色。而在1940年侵略和低地国家的行动中, 斯图卡 的表现则让世界为之震惊。 斯图卡 在俯冲轰炸目标时发出的怪异啸叫给被攻击者造成极强的心理恐惧。在东线, 斯图卡 就像一门会飞的火炮,具有大范围的作战能力和灵活的攻击性,充分地展现了其优良的进攻性能。不过到了1943年中期, 斯图卡 战机开始面对回复元气的空军的强力反击,遂逐渐淡出了战场。《经典战史回眸 兵器系列 尖叫死神:二战德国Ju87 斯图卡 俯冲轰炸机战史》基于充实的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而系统地讲述了 斯图卡 俯冲轰炸机的设计、试验、生产、改进及其投入战场后典型的作战过程。
1944~1945年,从太平洋中部到日本本土,美国跨越全面战争门槛。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第五舰队一路向西,引出日本的整个航母舰队,捣毁日军据点;陆战队正面登陆有数万防御兵力的塞班岛,在短短两个月内相继攻入塞班、关岛、天宁三岛;陆军航空队首次大范围空投凝固汽油弹,火攻东京,使在劫难逃的敌军陷入地狱般的火海。一系列战役帮助美军开辟了通向日本的空中走廊,使美军得以向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次在战争中动用核武器。 基于*学术研究、大量一手资料及个人叙述,霍恩费舍尔以其电影般的笔触与敏锐的洞察力,记录了二战改变全球命运的*后一幕。在这本书中,作者着重讲述了步兵营、海军特遣队和航空中队等形形色色的作战部队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如何进行调遣,如何同仇敌忾,打赢了这场跨半球的全面战争。同时也
本稿包括200多幅1942-1945年间,美军对日实施战略大轰炸时所拍摄的大幅实景图片;通过真实历史影像的形式,系统而直观地展现了东京、大阪、横滨等昔日日本的繁华之地是如何被炸成一片废墟的,在带给读者以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清晰地表现了战略大轰炸极大地摧毁日本战争潜力的具体过程。本书围绕着相关图片,配有较系统而简明扼要的背景文字介绍,便于读者加深理解图片的内容,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对日战略大轰炸对*终打败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意义。
美国,可以说是世界麻烦的制造者。冷战结束过后,美国在大中东地区发起了一场新的战争,又一次中断了和平。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从巴尔干半岛和非洲东部到波斯湾和中亚,美国军队在伊斯兰世界开展了一系列无穷尽的军事行动,到现在为止,已经进行了30多年,而且似乎还看不到结束之日。 美国原外交事件发言人,同时也是尖锐的评论家安德鲁 巴塞维奇以新的视角将1983年的贝鲁特轰炸、1993年摩加迪沙巷战和2003年入侵伊拉克等不同事件联系在一起,描述了这段引人入胜的历史,并在书中尖锐地指出 大中东战争一直持续下去不会有助于增强美国的自由、富足和安全,它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同时也感叹 可悲的是,美国人仍在酣眠之中 。作者毫不畏惧地写出了美国军事行动所耗费的成本,以及政界领导人和军队高管所做出的错误判断,使读者能一窥美国政
本书为《国殇》卷,记述自1931年 九一八 事变、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直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军队广大爱国将士在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英勇杀敌的详细过程,重点描述了战略防御阶段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晋中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次次空前惨烈的大会战,谱写出中国人民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奋起反抗、浴血沙场的民族壮歌。
1592年春,丰臣秀吉下达渡海作战令,兵锋直指朝鲜。5月,日军登陆釜山,势如破竹,朝鲜无力招架,紧急向明廷求援,一场东亚大战拉开序幕。 本书作者关注战争动员、战略战术、军事技术、后勤补给和战场环境,分析内政、外交与军事的互动,对围城战、山地战和海战的细节描述扣人心弦,立体地讲述了这场大战的来龙去脉。万历援朝之役是近代东亚历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不仅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也深深影响了 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