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堪称历史的拐点,是中美双方王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 70余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身穿单薄棉衣,在长津湖接近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与美国王牌师 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8天的大战。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武器和战术的较量终演变成双方意志力的殊死抗争。这场战争,这也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惨烈记忆,成为战争史上引起许多唏嘘感叹的经典战例。 本书如实地记录了志愿军血战长津湖的战况,大量战斗情节和丰富战场细节来自亲身参战的老志愿军的口述以及美军的回忆资料,真实可信、令人震憾。他们是历史见证者。
1944年夏,侵华日军 一号作战 计划中的 长衡会战 进行得如火如荼。从6月23日到8月8日,方先觉率国民革命军第10军一万七千勇士以孤军守备孤城衡阳,在炎炎盛暑之下,与十余万之众的日军虎狼之师殊死奋战四十七天,击退了日军优势兵力的多次进攻。弹丸之地的战场上,第10军阵亡六千余人,日军阵亡近两万,战况惨烈空前。是役,日军损兵折将, 打通大陆交通线 作战计划被严重迟滞。因无法按时攻取衡阳且伤亡惨重,东条英机军人内阁倒台。 正如时文所称: 衡阳驻军及人民,乃以英勇姿态,展开抗战史中最光荣之一页。相持四十八日(按:实际四十七日)不徒予以后方以从容布置之时间,且使太平洋美国毫无顾虑而取塞班岛。东条内阁穷于应付而急遽崩溃。 衡阳失陷后,日军遂以十余岁的孩童作为新兵补充参战的各师团,日本陆军精锐在此一战役中可说是
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场战役,堪称历史的拐点,是中美双方品牌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 70余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身穿单薄棉衣,在长津湖接近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与美国品牌师——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8天的大战。战役的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武器和战术的较量最终演变成双方意志力的殊死抗争。这场战争,这也成为中美两国军人永远无法忘怀的惨烈记忆,成为战争目前引起许多唏嘘感叹的经典战例。 本书如实地记录了志愿军血战长津湖的战况,大量战斗情节和丰富战场细节来自亲身参战的老志愿军的口述以及美军的回忆资料,真实可信、令人震憾。他们是历史见证者
叙利亚集中东传统与当代冲突于一体,聚集了民族、 矛盾和区内外大国利益,是俄罗斯的死穴, 是其反转局势的跳板。俄罗斯在经济受困,政治失利,唯军事实力能与美国勉强一搏。但战场上的克制,谈判桌上的大捷,令人惊异于这头“北极熊”憨愚背后的机智与敏捷。俄罗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分析并加以借鉴。 首屈一指的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国防科技大学 问题研究中心首席顾问马建光教授所著《叙利亚战争启示录》即以此为目标,用战略的眼光、历史的角度、科技的底蕴、军事的特色,深入剖析俄罗斯的“大智慧”和一个大国进入世界政治博弈中心所需的资本。 当下,正逢 发展战略机遇期,俄罗斯的“新面貌”军事变革、在叙利亚战绩,“俄式”战争模式切实可靠地为军队建设出谋划策,也将成为我军的强军之鉴,助力铺就我国强大国防。
“中国人民解放军日本籍老战士回忆录丛书”是由十多位特殊作者所撰写及口述的一套特殊的回忆录丛书。之所以说其特殊,是因为作者及口述者为日本人,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及战后以不同途径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日籍战士,阶段性参加了抗日战争、全程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初期建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贡献。1953年至1958年期间,这些在我国的日籍留用人员分批返回日本。回国后,他们中的一些人相继发表了不少演讲、文章和回忆录,本套丛书所收录的是其中部分回忆录。在书中,这些日籍老战士以质朴的文字详细记述了他们在我国、在我军的经历,真实感人,具有特别的史料价值。 本书收录了《屈辱的岁月》《难民生活》《别了,难民生活》《通化事件》《大栗子沟》《同遗留日本人的相遇》《错草顶子和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