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方法论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放时期的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中国的发展与创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此书对马克思的《资本论》进行全新的解读,包含认知性和建构性两方面内容。就认知性内容来说,作者严格区分了体系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既定总体的资本主义,而非从简单商品生产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应以体系辩证法解读《资本论》,就建构性内容来说,作者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不清楚他是如何利用黑格尔的,我们应借助黑格尔《逻辑学》的体系辩证法来重建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此书对于马克思著作所进行的重建,有助于读者重新理解马克思著作的逻辑结构,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本书稿以20世纪关于列宁主义的争论为背景,以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为基点,以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科拉科夫斯基的列宁主义观为研究主线,通过深入分析科拉科夫斯基对列宁主义的主要问题的阐释和批判,揭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连续性以及对斯大林主义的影响,并揭示科拉科夫斯基在当代列宁主义研究中的独特理论地位和理论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现实以及列宁主义研究的现状来在总体上对列宁及其思想作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