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好传统。本书基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实践观、历史观、发展观、群众观、价值观、国家观、文化观、民族观、宗教观和科技观。力求讲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哲学发展史上实现的伟大变革,在当前的发展状况及其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指导意义。
我们都曾经、正在或将要面临所爱之人的患病或离世,该如何应对注定无法阻止的失去?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隆,以治疗死亡焦虑著称,却在得知相伴六十载的爱妻罹患癌症、来日无多的时候,也一时无法承受。当治疗师成了当事人,该如何与绝望相抗?又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本书是亚隆夫妻献给对方的临终礼物,是大师亲身经历丧偶、孤独和哀悼的心路历程,更是对芸芸众生的拳拳关怀,以真挚的记录和觉察,揭示生命、死亡、爱与存在的意义,为同在受苦的人们带来一丝抚慰。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1867-1882年手稿)》的历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867-1870年为第一个创作时期。马克思在这一创作时期撰写的手稿收入第40卷(上)和第40卷(中)。其中第40卷(上)收载马克思于1867—1868年围绕《资本论》第二册和第三册撰写的13篇手稿。第40卷(上)收载的与《资本论》第二册有关的手稿包括:《 资本论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章开头部分》、《 资本论 第二册按主题挑选的引文摘录》和《 资本论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Ⅳ稿)》。该卷收载的与第三册有关的手稿一共有7篇,分别是关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札记、第一章开头部分的四篇草稿、《利润率的规律》、《级差地租。采自摘录笔记本的摘录》。在该卷收载的手稿中,有三篇同时涉及第二册和第三册,它们是《关于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利润率规律、成本价格和资本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是国家新闻出版八五规划项目,本项目于1986年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正式启动,计划出版70卷,约6300万字。本卷收入的是马克思1863—1867年经济学手稿,属于《资本论》第三册。论述了总过程的各种形态。具体内容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般利润率随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趋向下降的规律;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或转化为商人资本;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利润、生息资本;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等。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一1855),丹麦哲学家,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是19世纪最富有激情,也最难以理解的哲学家之一。他生活在丹麦黄金时代,生笔耕不辍,用极为流畅的文字撰写了大量反思基督教精神,分析爱与苦难、勇气与忧惧的作品。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不停地思考生命本身,强调“单个的人”的精神生活以及每一个人的“内在性”。直到生命尽头,他都在追问那个关于“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世上做一个人。 英国哲学家和传记作家克莱尔·卡莱尔这部充满新意、令人感动的传记,尽可能地从克尔凯郭尔本人的视角描绘了他非凡的一生,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位“基督教世界的苏格拉底”的生活一如他所说,在这向前活的生命中,我们却只能向后去理解它。
本书融合了个人经验、经典文献以及精神分析理论,证明了青春的逝去、爱人的离去、亲人的离世等一连串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丧失,都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坦然并积极地接受它,对我们的身心成长有重大意义。内文针对一系列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丧失组成,再到接受和成长的一个过程,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很强大。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文字中浏览,你的内心会逐渐平静。在你迷茫、彷徨、沮丧的时候不妨打开它,它会给你一个接受现状的理由,会使你很安静,也很乐于接受现实,使你不至于苦苦挣扎而苦恼不已。此书就是让读者进行自我疗愈的过程。没有丧失,就没有未来。作者引经据典用大量的哲学、精神分析学等观点来阐述,还有自己的个人经历,以及大量的经典例子进行突破你内心的障碍,为你疑难解惑。 本书分为
暂时没有内容
【在被消极情绪和不良事物包围时,试着把自己当作一株植物】 如果你总是容易沮丧、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人际关系而感到痛苦、总在夜里辗转反侧……说明你正在被生活中的有害事物所侵扰。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像照顾植物一样关爱自己。本书作者金银珠在历经过种种失误后,意识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实则蕴含着改变人生的力量,所以化身为“园丁”,为你干枯的身心浇足水分、剪掉枯枝烂叶,让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萌发新芽。 【118个自我成长的生活哲学,迎接一天比一天更好的自己】 快节奏的生活、繁忙的学习、压力大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正“卷”着所有人,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本书用诗歌般的文字描绘了能引起共鸣的生活琐事,并将118个爱自己的生活哲学蕴含其中,帮你全面了解自己、摆脱不好的事物、建立正确的人际
主体虽然诞生于西方启蒙运动当中,但真正激发人们思索主体性问题的机缘却是19世纪中期西方殖民主义经济鼎盛时期由奴隶造反运动所导致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本书分别讨论了1848年前后青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的影响之下对无产阶级共同体的构想,其对法国二月革命中小资产阶级共同体的批判,以及亚洲知识分子群体基于本国的革命需求在《共产党宣言》感召之下寻找和塑造新的历史主体的复杂思想历程。
《唯物辩证法大纲》是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同志主持编写的最后一部重要哲学著作,是原定计划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的前半部,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精辟地阐述了哲学思想;同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际,从方法论上论述了学习和运用这些原理的重要意义。本书说理透彻,行文流畅,既具有学术厚度又具有可读性,较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鲜明的中国风格,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典范之作。在新时代,其对于帮助广大读者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一般认为是柏拉图盛壮之年写成的,书中广泛探讨了公正、专政、独裁、民主、宗教、文艺、教育、婚姻、男女平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描绘了一幅柏拉图认为的理想的国家。因而,《理想国》不仅是西方第一部完整的政治学著作。而且在哲学享有崇高的地位,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之一。
《真理与存在》由(美)迈克尔·哥文著
《穆勒名学》原书名为《逻辑学体系:演绎与归纳》,作者为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穆勒(John Mill,1806—1873)。原书出版于1843年,1900年严复(1854-1921)开始翻译是书,1905年由金陵金粟斋刻印,为传播西方逻辑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本书1931年分别收入商务印书馆的“严译名著丛刊”(共8种)和“万有文库”,本次影印1931年“万有文库”版。译本分四部:部首,引论,名学界说;部甲,名(概念)与词(判断);部乙,外籀(演绎);部丙,内籀(归纳)。 本书不仅是一部逻辑译作,也集中反映了严复的逻辑观。严复在译文中加入了大量的译者按语,计有四十多条,达数千字,或简述原文大意,或阐述不同见解,或与中国名辩思想对照。
本书被看作是有关康德哲学的很好中文著作,因为书中扫除了陈陈相因的论调模式,既论述了康德先验论在哲学目前的枢纽意义,也谈论了认识论(真)、伦理学(善)、美学和目的论(美)三大领域中的主要哲学问题究竟何在。本书从一个中国哲学家的视角来探讨康德哲学,创造性地将儒学、马克思主义和康德哲学结合起来。运用实践观点对上述问题逐一予以具体剖析,进而申说其本人的哲学,并强调使用和制造工具是人类社会的根基,以“人类如何可能”回应了康德的著名课题。
在马克思提出商品二重性、劳动二重性原理基础上,建立起经济二重性原理体系,形成经济二重性方法论;对劳动价值论分别从边际视角、生态视角、我国新时代视角等维度,进行拓展式深化;对马克思商品利润率两大演化规律,从生产价格运行新角度进行了再整理,概括出对资本家集团内部的四大发展规律分析,即剩余价值分配的分割化、垄断化、均利化和趋降化发展规律。
在这本具有全球视野的开创性哲学作品中,作者朱利安·巴吉尼在游历各国后,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宽泛的人类思想地图。人类历史优选的未解之谜之一是,为什么在几乎过去同一时间内,书面记录的哲学分别在中国、印度和古希腊繁荣发展起来?这些早期哲学家在世界不同地方各自对他们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我们在西方世界所说的“哲学”在这个故事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到一半。朱利安·巴吉尼从本书开始拓展我们的哲学视野,广泛挖掘日本、印度、中国、穆斯林世界、我们知之甚少的非洲口述传统以及澳洲早期思想家的哲学思考。他还采访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思想家,试图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西方世界的思考更偏向个人主义?为什么世俗化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远低于其对欧洲的影响?中国是如何抵御更大的政治自由的压力的?朱利安·巴吉尼提出了关于不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自由观的形成及其特质表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内在统一、同向互动的,社会的全面发展实质上确保了人的自由的根本实现,社会发展的总体取向、终极趋势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对人的实践本质作了全面性的规定,把人理解成具有无限丰富的社会关系及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性的人,把人的自由发展归结为在各个层级上获得兼容并包、相互协调的全面发展。在人的社会劳动、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等各方面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生态整合之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自由时间的一种理想生存状态。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自由观所预设的这种价值取向、幸福追求与美好目标,集中体现了其人文情怀、发展理念与主体维度,也构成了人类社会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命题。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将遗传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分子生物学及解剖学现代研究结果的许多线索编织在一起,严谨而优雅地证明了为什么说演化论不止是一项正确的理论,更是一个事实。 科学家不会轻易使用“正确”这个词,但在杰里的解释下,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谈论达尔文学说的时候生物学家们很乐意这么说。达尔文学说是“正确”的,不是因为专家这样认为,也不是因为有什么世界观如此宣称,而是因为有不可辩驳的证据证明着这一点。关于达尔文学说有许多卓越的著作,但这一本与众不同——它使用近期新的证据,清楚、详细地解释了演化论,不容置疑。
本书探讨人生的意义、本质和价值。作者从对待死亡、性行为、社会不平等、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引申出有关人格同一性、意识、自由和价值等更为基本的哲学问题。贯串全书的中心,乃是个体的人生观及其与各种非个人的实在概念的关系这一问题。正是这个问题,突破了哲学内部的界线,从伦理学延伸到形而上学。同样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引发了论述心的哲学、论荒诞、论道德运气的文章。作者的论述清晰明了,体现了分析哲学的特有风格。
本书为格式塔治疗之父、德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皮尔斯的代表作之一,收入1966—1968年间,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苏尔伊萨兰学院一系列研讨会和密集工作坊的文字实录。这些珍贵的文字,记录了皮尔斯对格式塔治疗的哲学与方法论基础简洁而明晰的介绍,完整展现了皮尔斯运用格式塔治疗技术与梦工作的全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精)》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著,本书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1855年1月至6月所写的政论、时评和军事文章,共计107篇。这些文章中,除恩格斯的《欧洲军队》一文发表于美国《普特南氏月报》外,其他都发表于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报纸《新奥德报》和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报纸《纽约每日月坛报》。本卷所收录的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涉及克里木战争及其进程,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和统治阶级的对内对外政策,以及在当时条件下如何推进工人运动和群众性革命民主运动等重要问题。
《真理与存在》由(美)迈克尔·哥文著